如果去年“袁立手撕《演员的诞生》节目组”这件事情发生在今年的话,或许就不会像去年那般引发舆论哗然,因为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明星因为下场手撕节目组的事情每年都会有,但今年尤其多。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18年以来,已有不下12位艺人及其背后工作室,下场“手撕”至少七档综艺节目,这其中,过半是由节目后期剪辑而引起的。
其实在去年,已经有不少综艺因为剪辑问题,将后期剪辑这个幕后岗位推至台前接受大众批评与指责。《演员的诞生》因为后期剪辑问题,被观众撕完被嘉宾撕,节目组依靠与各方“撕逼”承包了这档节目过半的微博热搜;《中国有嘻哈》更因为剪辑诞生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孤儿剪辑”。
“艺人因为后期剪辑频频下场公开声讨节目组,节目组针对艺人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公开回复声明”,这样的流程步骤在今年的不少热播综艺中形成了一种闭路循环,当然,选择以沉默代替回应的节目组也不在少数。
2018年部分综艺节目组道歉声明
如今,节目组频频因为后期剪辑招惹事端,所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剪辑师能力问题。综艺节目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档节目中,剪辑师所收到的“刀片”,参与到这档节目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份。
恶魔剪辑频现
剪辑师才是最大受害者?
“我家***镜头怎么这么少,后期剪辑干什么吃的!”、“这镜头怎么乱剪,实名辱骂剪辑师!”、“有人要给《***》(节目名称)剪辑师寄刀片的吗,算我一个!”......每一档热门综艺的背后,都有一批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后期剪辑们。
从表面上来看,明星与节目组的矛盾通常会由剪辑来“背锅”,明星粉丝和观众对节目组的不满大多也会归到剪辑师的头上。但是真要追究起来,处于综艺节目话语权最底层的综艺后期民工们恐怕才是所有舆论中最无辜的人。
熬最晚的夜,挨最多的骂
此前网视洞察曾在一家后期制作公司了解到,一个后期剪辑的流程大致分为两部分。负责粗剪的剪辑师会按照编剧和导演所提供的的前期拍摄脚本思路,剪出一个大致版本,最终还要咨询编剧、导演、艺人、商务各方的意见之后,才能在负责其他后期工作的后期人员合力下进行最后的精剪。这一期间还要进行无数次的修改,才能创作出最终的节目效果。
可以看出,综艺节目后期中,剪辑师的发挥空间十分有限,在各方意见与自我创作之间,显然要以满足前者为主要目的,其次才能轮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但是面对素材体量越来越大的综艺节目,如今综艺节目在后期这一阶段,大多数剪辑师充当的只能“体力”劳动者的角色,真正把控内容走向的是参与到前期拍摄的工作人员与艺人手中。
因此,编剧的剧本、导演的现场把控、摄像的镜头捕捉、艺人的临场表现乃至商务沟通等综艺前期准备因素,才是影响节目最终呈现效果的关键所在。
继影视剧之后
综艺也要被流量捆绑?
随着综艺制作体量的不断扩大,平台为保证收益,自然要将内容制作上的风险降至最低。最为保险的手段便是利用人气明星来保证一部分稳定的粉丝流量。
通过明星来吸引粉丝观众,利用粉丝流量扩大节目影响范围是当下综艺节目,尤其是各家卫视网站王牌综艺的惯用手段,在一方面,就是连一向“高冷”央视如今也不能免俗。
央视的五四青年晚会全明星海报,数数有多少个流量明星
因此,对于依靠明星效应起家的综艺节目,在还未能树立起节目品牌效应时,面对流量担当的明星,节目组所掌握的话语权自然便要退居二位,甚至三位、四位......
所以,通常我们能够看到明星及其工作室,在指责节目组问题的公告中,结尾落款往往都是“在节目组未回应之前,***将暂停一切与节目有关的内容合作”之类的警示话语。因为对于人气明星而言,他们可选择的节目有很多,而节目组可选择的明星却很少。
当下,综艺节目被流量捆绑的情况不假,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综艺节目。对于那些已经具有较为庞大的观众基础的综艺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和一些在行业影响力较大播出平台所播出的节目(如:《国家宝藏》《声临其境》),自然受到流量的制约较弱,相反,这些节目反而会成为流量们“被捆绑”的对象。
【上】郑恺在参与《声临其境》获得期冠军后因不满剪辑效果公开指责节目组,并爽约最终总决赛
【下】《声临其境》总决赛收官海报,并没有郑恺,官方微博也为对郑恺的缺席给出任何回应
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真正做好一档节目,永远不要寄期望于流量明星身上,否则终将落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地步。
至于去年通过《中国有嘻哈》在行业中走俏的“孤儿剪辑”,从今年由同一个制作团所制作的《热血街舞团》播出效果来看,这种“剧情式”剪辑手法如何适应国内观众观看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