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模式,败也模式。用这句话形容目前国内的综艺节目,再合适不过了。
最近,韩国立法保护其综艺版权的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据韩媒报道,韩国国会于1月30日召开全体会议,宣布通过了由韩国国会教育文化体育观光委员会成员、“国民之党”议员李东燮(LeeDong-seop)发起的《文化产业振兴法修正案》与《音乐产业振兴法修正案》,将于2018年7月30日起正式实施,而这意味着,自此韩国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外交手段,对海外抄袭韩国文化产品的行为进行维权。
另外,网上甚至流出李东燮用统计图表列举的自2012年以来,共有19档涉嫌抄袭韩国综艺模式的中国节目,其中不乏近年来人气颇高的热门综艺,如《中国有嘻哈》、《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等。
国内原创综艺的“黄金时代”何时到来?
对于这个保护韩国综艺的立法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威力多大,目前尚未可知,但笔者觉得这对国内综艺来说,或许可能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起到一个外部监督的作用。
其实,除了韩国立法这个外部环境,早在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曾发出了《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要限制广电机构引进节目模式数量,大力扶持原创节目模式。之后引进版权模式数量确实有了明显的下降,不过更多的则是冠以“联合研发”、“原创”之名进入大众的视野,韩综的内核和影子,依旧到处可见。
对此,不少观众吐槽,现在国内综艺都充斥着一种浓浓的“泡菜味”,虽带有一些情绪表达,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国内综艺过于依赖韩国模式或创意的尴尬境地。
不光是韩国综艺,现在国外的综艺模式,几乎都已经被国人买光了或者借鉴得差不多了,甚至之前国外一旦有个创意想法,就有国人去买或“学习”,更有甚者,直接挖来国外模式公司的核心团队,闭门造模式。坦白说,这种方式注定要失败,因为缺乏理性的市场判断和风险试错的预估。
那么,说回国内缺乏原创综艺这件事,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探讨:
第一, 如何来判定“抄袭这件事”?
尤其是对比模式感更强、自带超厚节目宝典的欧美模式节目,所谓的韩国综艺模式,它更像是一种想法和理念的输出,如果想要工业流水化的复制制作,其实是不容易操作的,所以从严格的节目模式来说,韩国综艺其实是不存在模式感的,最重要的在于编剧能力的强弱。
如果往回倒,韩综其实也借鉴了不少欧美、日本节目模式,只是韩国综艺制作人很“聪明”,只是借鉴了一部分或者一个创意点,并将其无限放大,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节目风格。
所以,笔者觉得立法保护综艺的行为,更多的是表明一种态度,至于是否真的能成行,其实很难讲,不过对于国人来说,这也算是一次公开的“挑战”了,很有可能会“倒逼”国内原创综艺的快速发展。毕竟国内不少资深的制作人,其实是“不习惯”于模式节目的,认为这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质疑,但愿今后会有越来越多好看的原创综艺,当然这需要观众给以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第二, 说到底还是资本在“作祟”。
国内综艺已然进入亿元大片时代,S级网综的投入比肩一线卫视,几个亿的投入,使得试错成本不断加码,输不起已成为很多综艺节目的真实写照。
另外,目前国内综艺的变现方式仍然较为单一,过分依赖广告收入,而广告之外的商业模式仍处于匮乏之境。为了保证冠名商的权益和利润,越来越“精明”的投资方显然是不允许项目失败的,缺乏试错空间,使得部分节目团队硬着头皮去“借鉴”国外相对成熟且成功的节目,因为对广告招商来说,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数据。
有业内人士曾分析,“观众都呼唤原创的节目,但原创一个节目模式很难,再加上现实很残酷,急功近利的金主爸爸没有那么有耐心,因此原创的节目需要一定的环境来生长,建成这个环境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户外真人秀领域。”
第三, 国内综艺节目市场,还没有建立高效的原创机制。
反观国外综艺制作流程,以韩国综艺为例,不难发现,一档节目在正式播出之前,一般会经历研发、反复试播、修改、最后成型的复杂过程,在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中,可以给研发团队足够时间去对节目进行精细打磨。尤其是试播之后,会根据收视情况制作相应的样片,之后根据样片的播出情况,并综合观众的反馈决定是否收编,成为正式的季播节目。
但是,在国内节目研发的过程,部分从业人员过于依赖“国外成品”,由于试错成本低,提案通过率较高,他们大都以国外成功的节目案例为蓝本,再进行二次创作,这也使得“抄袭”之风不断。
如何构建国内综艺的“原创力”?
必须承认,一档做成了的综艺节目,是需要一定的投入量,较长的研发和制作周期,以及不可控的失败风险。然而在国内惨烈的竞争大环境之下,赤手空拳式地做成一档好看的原创节目,难度太大。
纵观各国综艺发展之路,一般都会经历“借鉴”和“模仿学习”的起步阶段,当然中国也不例外。在经历了快速消耗国际节目模式的“泡沫”阶段,目前国内综艺市场正在趋于理性,正在向着原创综艺之路迈进,毕竟像《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声临其境》这样好口碑的原创综艺,已经获得了不少受众的一致认可。
那么,至于如何持续性地增强国内综艺的“原创力”,笔者认为可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 建立以核心导演组为中心制的若干团队。
定期召开原创模式提案会,团队进行集中的点评和头脑风暴,并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得分最高的提案制作成样片,再进行受众样本调查,然后根据反馈情况再进行调整,之后以相对成熟的提案进行招商。
第二, 邀请国内外优秀的电视制作人,进行长期合作。
培养综艺节目的创意导演和策划人才,特别是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制作人上课培训,或者组织出国集训,从而形成完善的节目研发体系和流程。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优秀的原创综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 硬件设备的升级也成为衡量原创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由于综艺发展进入细分阶段,每一个工种都显得格外重要,一档综艺的成败,不仅仅在于节目流程和游戏环节,其实整个节目的灯光、舞美、宣推、包装设计等方面,都需要原创和开发,这些既要符合中国文化审美,同时融入高科技感,以及国际化风格,自然需要慢慢提升。
总之,身处这个“速成”的时代,综艺节目也不例外,虽然不少行业人无时不刻地在“焦虑”,在思考下一个爆款综艺在哪里,下一个原创综艺模式是哪个。不过说实话,想要创造出中国范式好的原创综艺,确实急不得,也苛求不得。这需要观众给以更多的包容,以及商业层面的支持,所以,不妨给国产原创综艺多一些信心,以及沉淀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