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雯/文
网综《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但是关于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版权,对节目高度相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而今年开播的《向往的生活》节目也曾因版权争议口碑受挫。为何中国的综艺节目频陷抄袭质疑?真的是为了省版权费吗?
综艺市场的新鲜血液都有“版权污点”
上周湖南卫视真人秀《中餐厅》一经播出就取得1.36的高收视。这档真人秀让赵薇、黄晓明、张亮等大牌明星在泰国象岛经营一家中餐厅。卡司强大,后期特效可爱,除了美食美景,更有合伙创业元素。看似各方面都表现不错,有望成为今夏爆款。没想到《中餐厅》在豆瓣评分却只有5.9分。原来这档“诚意之作”又双叒叕踩到了雷点——涉嫌抄袭韩国综艺。
据悉,《中餐厅》和韩国tvN电视台综艺《尹食堂》不仅名字如孪生姐妹,节目设定也差不多,让几位明星嘉宾们在东南亚海岛上合力经营一家中/韩餐厅,在异国他乡弘扬本国美食。第一集都有嘉宾去前准备、磨练厨艺,熟悉海岛环境,买菜试菜定价等内容。除了大设定,网友们还给出了一些雷同细节:《尹食堂》李瑞镇到旁边餐厅用手机拍下了菜单,《中餐厅》黄晓明也到旁边餐厅拍了菜单;《尹食堂》李瑞镇做了糖浆柠檬汽水,《中餐厅》赵薇做了蜂蜜柠檬水;《尹食堂》女老板做烤肉熏眼睛于是戴上了墨镜,《中餐厅》赵薇做红烧肉也有戴墨镜的镜头。
早在《中餐厅》播出前,韩国媒体就指控其有抄袭嫌疑,热炒上了头条。韩国记者甚至采访到《尹食堂》制片人兼导演罗英锡对此事看法。罗英锡表示,“说实话如果真是抄袭的话,心情会不好。节目版权并不贵,可以的话希望购买正品。”
不止是《中餐厅》,今年走红的新综艺《向往的生活》《中国有嘻哈》都存在版权上的争议。这些综艺都是突破固定模式的创新性综艺。但是深入了解却发现观众们眼中创新性的点子都来自韩国节目。
《向往的生活》和韩国tvn电视台《三时三餐》主题都是三位明星嘉宾回归田园,在乡下自给自足,温情待客的故事。此外海报,院子布景、动物设置等都有雷同。因此《向往》一开播便引起《三时三餐》节目粉丝的强烈不满。《向往的生活》节目组不得不在官博回应否认抄袭,表示《向往》之所以没有购买版权,是因为《向往》不是中国版本的《三时三餐》。虽然回到乡村的节目创意有所相似,但节目内容大相径庭,人物个性天差地别,是“一颗种子落地各处开出了不一样的花。”
《中国有嘻哈》和韩国Mnet电视台《show me the money》的相似度更高,二者都是发掘有实力的Hip-Hop歌手的淘汰制节目。从节目logo、片头风格、节目布景再到选拔模式、环节设置都是相似的。观众看来,两档节目就像失散于异国的亲兄弟。韩国Mnet电视台在7月26日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版权,《中国有嘻哈》版权争议甚嚣尘上。
(上图为韩媒制作的《中国有嘻哈》对《show me the money》“抄袭对比图”)
为何我国新综艺总被指抄袭韩国综艺?
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他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为什么我国综艺总被指控抄袭韩国综艺呢?
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国综艺真人秀已对韩国的节目模式产生了一定依赖性。回顾中国综艺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程。2013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引进韩国节目模式走红,各大卫视也开始抢购韩国综艺版权。因为中韩两国文化相近、韩国综艺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功率高。借鉴韩国节目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据相关统计,3年间各卫视就购买了将近40档韩国综艺版权。韩国综艺制作相关人才也纷纷来到中国发展。在中韩团队合作下,我国综艺市场才呈现一片欣欣向荣。
2016年网传广电总局下发“禁韩令”。中方纷纷开始去韩化:不购买韩国版权、减少和韩国团队的合作。可中方还没成长到独挡一面的程度。现在许多新综艺自称“原创”,实际上依然在各种模仿借鉴韩国综艺节目。
现在多档借鉴韩国模式的中国综艺不买版权引起韩国网友的争议。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挂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抄袭tvN电视台《三时三餐》制作了《向往的生活》。江苏卫视抄袭KBS第2频道《歌曲之争-胜负》和SBS电视台《神的声音》,制作了《更好的声音》和《一唱到底》等。”
不买韩国综艺版权不仅是因为“禁韩令”
“禁韩令”下,出现越来越多没买韩国版权的节目。针对这类现象,搜狐娱乐也采访了乐正传媒彭侃博士。彭侃表示不买版权倒不一定是为了省版权费或是和韩国团队有摩擦。因为韩国版权费不会特别贵,韩国团队合作起来也是比较灵活的。
不买韩国版权主要原因之一还是“禁韩令”的出台。中方对韩国综艺节目模式的依赖显而易见。“禁韩令”下达后,中方想买韩方版权都买不了。
其二,中方也会考虑购买韩国版权的必要性,“买模式并不是买一个创意,而是买这个节目背后制造的技术和知识的系统。”一类节目有制作的难度,买了版权后原版节目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类节目本身没有那么强的模式感,说到头可能只是一个创意点子。像“让明星到外国海岛开餐厅”这个创意,照着就能做出来。对中国制作方来说,这类综艺确实没有购买的必要。
其三,从法律上来讲,综艺节目模式保护得不够完善,也给借鉴模仿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便利。综艺节目模式是指综艺节目创意、流程、规则、技术规定、主持风格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版权法不保护创意,只保护剧本、舞美设计、台词,这些能落到实体的东西。因此韩方想追究也没办法,只能在舆论上面进行声讨。
中国人想个综艺创意是否真的这么难?
中方在综艺创意方面的薄弱一直被网友们诟病。在多年的模仿学习后,我国综艺制作工艺,像特效、后期剪辑等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然而许多节目的创意却依然是借鉴外国的。难道正如韩国网友嘲讽一般,“13亿人口找不出有创意的人才。”
彭侃认为,首先,觉得中国人想不出综艺创意,韩国人能想出很多好玩的综艺创意这样的想法是狭隘的。“一个国家的综艺创意力这件事不能一棍子打死。从全世界电视创意领域来看,大家都是互相激发碰撞的。韩国很多综艺点子也是从欧美日本来的,但他们做了很本土化的改造,所以看上去是像自己的。”确实,《尹食堂》的灵感就来源于日本电影《海鸥食堂》,到海外开餐厅弘扬本国美食并非罗英锡独创。
再来,“中国明星去外国开餐厅”、“明星下乡自给自足”这类综艺创意也一点不难想。其实是中国人想的综艺创意早早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如果在没有国外电视台做了情况下,中国公司拿着自己想出的综艺创意去电视台提案,电视台和投资方根本不会考虑。而当韩国做了后,效果还不错,再去推这个提案就很容易过。因为当下中国电视行业竞争环境十分恶劣,都不敢去试错,都想要确保能成功的,于是最方便的就是去借鉴别人成功的案例。中国缺乏试错的精神和配套的机制。”彭侃表示。
所以,除非有政策变动或法律完善,面对韩媒的抄袭指控中国综艺很长一段时间似乎都要“躺平任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