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的提名制度下,潜流的正是人为的游戏规则,生于斯,便服膺于斯。这或许可以解释华盛顿如此钟爱《藩篱》的剧本,先亲自排演话剧,又将它搬上大银幕的理由。当他读到“有些人建栅栏是为了阻挡人,有些则是为了留住人”这句台词时,心中翻腾的大概不止是种族隔离政策迫害黑人的激愤,还有同时作为既定规则受益者和损害者的五味杂陈。
·
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帝归属至今被认为是一桩难断公案:论票房,全球斩获3亿美元的《美丽心灵》碾压刚刚过亿的《训练日》;论提名,《美丽心灵》独得八项提名,最终也夺得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训练日》只获得两个演技奖提名;论演技,前一年罗素·克劳因《角斗士》获奖备受评论界诟病,但他在《美丽心灵》中的演出让诸多厌恶他暴君式性格,并一直讨伐他与梅格·瑞恩婚外情的媒体也心悦诚服。
然而,2002年却成为黑人明星大放异彩的一年:第一位黑人影帝西德尼·波蒂埃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丹泽尔·华盛顿和哈利·贝瑞也双双夺魁。这场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好莱坞盛宴又一次因为电影之外的因素而镌入影史,时代周刊将一年一度的例行报道命名为《奥斯卡:黑色的历史性一夜》。
哈利·贝瑞荣膺首位黑人影后,理当收获更多关注,舆论却都集中在入行二十余年、从未因演技被质疑的丹泽尔·华盛顿。这固然有影帝本身商业价值更高的因素,也因为他之前曾两次提名最佳男主角。在影评人眼中,如果《马尔科姆·X》和《飓风》里的精湛演技都未能说服评委,稍逊一筹的《训练日》显然更不足以打动他们,这份迟来的奖赏更像是弥补某种亏欠,而不那么实至名归。这种意见分歧究竟是影评人以白诋青,还是学院奖委曲求全,后来人心中自有决断。不过当年华盛顿的发言无疑出自真心,他向前辈波蒂埃致敬,“我一直追随你,西德尼。我一直跟随着你的脚步。”
1964年,西德尼·波蒂埃凭借《野百合》摘得那一年的奥斯卡影帝桂冠,同年,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成为第三位非洲裔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整个上世纪60年代,既是美国种族斗争最针锋相对的时代,也是黑人凭借自身努力开始向公众展示力量和决心的时刻。虽然在丹泽尔·华盛顿出生的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便判定“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和“拒绝黑人入学”属于违反宪法,但白人学术界仍然封杀了黑人教员的晋升通道。出身即原罪,即使是名校博士,也只能回到黑人大学担任教授,以至于当纽约布鲁克林学院破天荒礼聘黑人学者约翰·霍普·富兰克林为历史系系主任时,《纽约时报》竟以头版报道此事。
对于黑人中的寒门子弟而言,较之更为封闭的文化界,好莱坞和运动场反而存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之中,有的像波蒂埃一样,欣然接受自己的黑人身份,拒绝丑化黑人的角色,毕生致力于打破黑与白之间的社会障碍;也会有人像O·J·辛普森——这位后来因杀妻案轰动全球的前橄榄球运动员,21岁获得海斯曼杯,入选橄榄球名人堂,退役后还在娱乐圈大显身手,但他否定自己的出身,一直渴望融入白人社会。
此外,还有更多无知少年死于街头械斗和酒精毒品——华盛顿在接受采访中永远以最敬慕的心情谈到母亲,如果不是母亲将他送进私立奥克兰军事学院,他只会落得和那些身陷囹圄的少时玩伴一个下场。好莱坞潜藏的种族歧视也曾让他备感羞辱,1986年,华盛顿有机会以60万美元的片酬饰演一个因强奸白人妇女而被犹太人处以私刑的黑人配角,参加试镜的犹太人觉得绞死他的行为很有趣,而他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对吗?”他致电波蒂埃征询意见,被告诫“演艺生涯的最初三四部电影往往就决定了你给人留下的印象”。他放弃了这份不菲的片酬,六个月后,他得到《为自由呐喊》一片的重要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从此扭转了人生。
巧的是,后来让华盛顿赢得最佳男配角奖项的《光荣战役》恰好由犹太裔导演爱德华·兹维克执导,这次轮到导演担心该如何让一批非洲裔演员对他心服口服。所幸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南北战争时期由北方自由黑人组成的马萨诸塞州第五十四兵团的故事,似乎拥有着天然消解种族壁垒的力量:南北战争初期,北方联邦军队并未马上接受黑人志愿入伍,当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联邦军队才开始招募黑人军队,至内战结束,共有超过18万名黑人在军中服役。
华盛顿曾这样描述他的角色,新兵瑞普,“他从一个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变成一个种族歧视者,他憎恶所有的白人。当他目睹白人军官的伟大牺牲时,他又成为了军中最爱国的人。”他犹豫过是否该接拍《光荣战役》,但他决定正视这段不该被忘却的历史。
可事实上,麻省五十四兵团在历史上没能真正消除美国白人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而贵为影帝,列席好莱坞两千万俱乐部的丹泽尔·华盛顿先生后来也面临同样的窘境。在索尼“邮件门”事件中,《伸冤人》的某位制作人在同索尼娱乐CEO迈克尔·林顿的来往邮件里提到:尽管《伸冤人》的全球票房高达近2亿美元,这个成绩不能让他满意。该片海外市场的失利应该归咎于主演丹泽尔·华盛顿的肤色,非洲裔主演在海外市场一般没有票房号召力。——但实际上华盛顿主演的大部分影片的北美票房都超过了成本线,证明他有相当稳定的市场,海外表现则更多与影片本身质量相关。
丹泽尔·华盛顿在《费城故事》中的律师角色向来被认为是他最好的表演之一,但这部双男主电影未让他获得任何奥斯卡提名。如果当时打个擦边球,从男主转为男配,也可能让他的履历中再多增加一座小金人。今年《藩篱》中的维奥拉·戴维斯就为了避开“石头姐”的锋芒,改提名女配,也顺利获奖。而《训练日》里,伊桑·霍克的出场时间甚至超过华盛顿,却只能去竞争最佳男配角。奥斯卡的提名制度下,潜流的正是人为的游戏规则,生于斯,便服膺于斯。这或许可以解释华盛顿如此钟爱《藩篱》的剧本,先亲自排演话剧,又将它搬上大银幕的理由。当他读到“有些人建栅栏是为了阻挡人,有些则是为了留住人”这句台词时,心中翻腾的大概不止是“种族隔离”政策迫害黑人的激愤,还有同时作为既定规则受益者和损害者的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