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深度]DTS与杜比的影音江湖

字号+作者:界面 来源:界面2017-07-2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声音在当代智能生活中是“隐形”的存在。好音效会让人“忘我”,专注于内容。正如声音市场的竞争——暗潮汹涌,又不动声色。二十余年来,DTS公司(Nasdaq:DTSI'...

声音在当代智能生活中是“隐形”的存在。好音效会让人“忘我”,专注于内容。正如声音市场的竞争——暗潮汹涌,又不动声色。

二十余年来,DTS公司(Nasdaq:DTSI,下称DTS)之于杜比实验室(Dolby Laboratories,NYSE:DLB,下称杜比)就像肯德基之于麦当劳,于音效技术上一时瑜亮,你追我赶。

但2016年9月的一宗并购,带来了影音江湖的大变局。

图像和半导体封装技术公司Tessera正式宣布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DTS,合并完成后,公司启用新名字Xperi,以此来强调experience(体验,Xperi的全称)对消费者的重要性。

在2017年Q1的财报会议上,原Tessera CEO Tom Lacey宣告辞职,Jon Kirchner作为Xperi的CEO负责带领转型后的集团。

收购达成之际,Jon Kirchner表示,预计合并完成后会在第一个12-18月内实现1500万美元的成本协同效益。如今一年之期已满。因为音效公司主要的合作伙伴是B端企业,这则新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财经媒体关注。

Tessera旗下的图像处理技术、半导体制程在光学元件领域的应用将会充分整合DTS的多音轨环绕技术,一旦化学反应发生,DTS这个子品牌将把大集团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设为业务优先;而杜比,依然选择在影院市场扎得更深。

影音江湖的两位老大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DTS和杜比,这两家公司在传统时代几乎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到如今却发现:江湖犹在,玩家变了。

1.

DTS和杜比竞争多年,但两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并不一样。

杜比成立于1965年,为Ray Dolby博士创立。最开始主要是一家音频降噪技术的公司,目前定位在“娱乐技术提供商”。2005年2月17日,杜比实验室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当年,杜比实验室成功开发了Dolby A型降噪技术,它可以很好地解决磁带在录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而不会对录音素材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这让杜比名噪一时。

紧接着,杜比开始着手改变电影院的音频体系——这在现在仍然是杜比的主要发力点之一。1976年,杜比实验室发明了杜比立体声电影系统,把左、中、右、环绕四个声道的信息经降噪后按一定方式编制记录成两声道。在播放时再按相反的方式还原成四个声道(即4-2-4方式),从而实现了多声道与二声道的兼容传输。

这项技术被称为“杜比环绕声系统”。70年代末的代表作品《星球大战》就是第一部运用杜比环绕声系统的电影。

DTS则以一个更年轻的挑战者形象出现。虽然它成立于1993年,距今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但和老牌的杜比相比,它仍然代表着音频领域的新变化。

DTS音响格式于1991年研发,面世电影为导演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的经典作品《侏罗纪公园》;同年,杜比的5.1环绕声技术已经研发出来,并通过对胶片上有限空间的利用,实现了一个5.1数字音轨和一个模拟音轨共存。

1991年,是新老交锋的一年。当时,杜比已经是一家成熟的音频制造商,并有非常成功的影片背书;DTS却才刚刚起步。

斯皮尔伯格对DTS青睐有加,成为DTS公司创立的早期投资人之一。《侏罗纪公园》亦成为首部有DTS音轨的家用软件(面世于1997年1月)。

影音技术不断革新,给影音发烧友们带来了绝妙体验。DTS和杜比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从未停止过互相追赶。

新片源不断、新的编码技术不断推出。从最早的单声道到立体声、到三声道。杜比定向逻辑的出现改变了观影的乏味感,5.1问世时候彻底颠覆了行业。

DTS 5.1问世,杜比又推出了EX六声道,DTS穷追不舍也推出了ES六声道;当杜比推出了定向逻辑II时,DTS又推出了Neo: 6,随后杜比推出了全新编码的杜比HD,DTS也推出HD。

“厮杀”多年的两个竞争对手让生产影院器材的各大品牌收益颇丰,杜比与DTS双解码的功放也就成了影院功放的标准配置,因为杜比与DTS这么多年除了编码技术上的不同以外,声道数量与摆放标准是完全相同的。

2012年,杜比新推出的“Atmos”又是一次技术革新。最多支持64声道的杜比全景技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除了顶部还音的能力,杜比还基于“声音对象”这个概念,把一些特殊需要定义的声音变成“对象”,这些声音对象被放置在三维空间的任何位置,可以得到声音的精准定位。

但这一次,DTS的玩法变了。2015年初,DTS推出了DTS:X技术。这是新一代的编码标准,同样可以得到声音的精准定位。同杜比全景音的效果类似,DTS:X音频不再受到固定位置的扬声器布局或具体声道信号的束缚,它能根据回放环境进行灵活调试,获得最佳音质表现。

唯一的不同是,DTS:X不仅使用了自己的编码技术,就连声道的数量与摆放位置也与杜比完全不兼容。这就意味着,各大品牌的影院暂时无法做到杜比全景声与DTS:X的双解码了。院线只能二选一。

由此,双方竞争进入了白热化。

2.

一名声学工程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DTS和杜比能够常年垄断影音技术市场,是因为格式。

电影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瞬态和响度变化多,且内容复杂,如果有不成熟的多声道编码会大大降低观众的体验。而近年来,多声道环绕声编码是这两家长年竞争的领域。

在格式上的先发优势竖起了行业壁垒。其他公司就算有心进入该领域,也很难获得电影界的认可。试想你做一个格式,并有相应的增强处理技术,但后期的混音师对你不熟、调音手法不适用,你还是没有市场。

垄断性的行业地位也成为了行业标准。

但Xperi全球首席产品服务官Geir Skaaden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任何创业都有创新的可能。小公司处于刚刚起步的位置,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它们也有机会解决这个行业存在的固疾。”

Geir Skaaden同时也明确,DTS提供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非一日之功,他们也做内容流媒体的传输、编码解码。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在影音这一技术专业性领域,DTS做了20年。

在谈及日复一日与杜比的竞争,原DTS中国区负责人Christopher Lang认为,DTS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让影音人员的操作工具更便捷。

举例而言,在音轨压缩上,DTS和杜比的方法略有不同。常规的将多条source压成一个音轨这个动作,比如,压缩一个5.1的声道,工作人员需要压一次;想要压成7.1的,工作人员就只能再压一次。这种重复操作会造成巨大的时间成本浪费,压两条浪费了两倍的时间。

DTS工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7.1的音轨在5.1上更改就可以了,可以在后面补上两个单独环绕声的音轨。由此能够节省制作时间,降低成本。

在压缩比率上,DTS的压缩比率比杜比更少。因此,认为DTS产生的声音比杜比要精确的用户也不少。在压缩比上,两家的技术都叫做“无损压缩”,尽量减少声音源的丢失。以目前的技术来看,两家技术差距非常小,最关键的还是品牌的认知。

此外,关于杜比环绕和DTS环绕效果的争论非常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杜比数字系统和DTS都是利用心理声学原理来对声轨进行编码的,所以传统的噪声和失真测量值不能表明哪一个系统的性能比较好,确定系统性能好的唯一方法就是试听试验。

DTS版本和杜比版本之间存在着听觉上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部分归因于杜比数字处理技术和DTS处理技术两者存在的差异。

但目前由于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听出来的这种细微的差别已经非常小了。加上声音好听与否主观影响因素过大,很难判断谁好听不好听。只能说,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在某些情况下,有人喜欢A,有人喜欢B罢了。

3.

你追我赶的时候,一场收购来了。

DTS被收购,对影音行业来讲标志着收购整合大时代的来临。在智能化、移动设备浪潮冲击下,单一的声音技术优势必将和视频、图像等处理技术不断整合,以提高整体视听效果。

收购对整个DTS中国区员工来讲都是重要的事情。DTS在中国一共有4个办公室:深圳是总部,其他三个分别是上海、广州和香港。

Christopher Lang谈及收购一年多对个人的变化竟然是,他变胖了。这种半开玩笑似的话或许在暗示,收购后他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焦虑,反而处于一种怡然的状态中。

DTS中国已经全面被纳入了Tessera集团的怀抱,并以子品牌的形式继续存在。大集团因为有多个子品牌,更名为Xperi。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包括:Tessera和Invensas,从事3D半导体封装与互连解决方案;FotoNation专注于图像处理。音频业务这个缺口被DTS补上了。

Xperi现在在全球有超过700名员工,在27个国家地区有办事处。作为一家以技术见长的解决方案提供方,Xperi手上握有专利超过4000项。在2016年财年中,Xperi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专利授权。

“无论是对公司、个人,还是团队来讲,DTS加入Xperi后,我们接触到的东西更宽了。目前已经扩宽到车载、物联网、VR/AR等智能设备。一些技术上最难的东西,比如整体的解决方案、IC Package等,都有其他子公司协调一起来做。”Christopher Lang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他对收购后的状态感到满意。

DTS的品牌会被削弱吗?Lang认为完全不必担心。他还拿LV和其母公司LVMH举例,就好像LV大家都知道,但LVMH没有几个人熟知。真正需要关注的点是,DTS接触到的市场更宽了。

Xperi全球首席产品服务官Geir Skaaden表示,最看中DTS的,是它很强的专利授权技术,和一套完整工作流程。在传统家庭娱乐市场,DTS优势明显。美国人有40%的汽车上会装有高清数字广播设备,这部分市场几乎被DTS垄断。

收购完成后,财务上的支持力度增加。DTS将拿到更多来自母公司的财务支援,用于创新产品的研发。也将和Tessera、FotoNation等子公司设计更多的解决方案。

关于收购问题,界面新闻记者也问及杜比公司的感受,杜比给出的回应是:“任何领域里面,一定会有竞争和合作。我们表示尊重,也不会去评论他们。”

4.

现在,杜比和DTS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但分化出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细心的用户最近在爱奇艺视频上观看时可能会注意到,杜比音效和爱奇艺有会员制的合作。刚开始一段5分钟左右的会员试用,强调支持杜比音效。5分钟之后,会员试用停止,声音的单薄显得尤为刺耳。

这是杜比音效和内容方合作的典型案例。而DTS消费者最常见到的是与腾讯QQ音乐的合作,用户可以在音效设置里选择DTS音效,选择类型包括近场、远场和中场,个性化定制。

DTS和华为、乐视都有合作,移动电子设备是新战场。DTS首席产品官Geir Skaaden认为,华为是目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它不仅仅是占有中国市场份额,更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DTS提供的软件解决方案能够集成到手机产品里。

据Geir Skaaden给出的数据,按照目前智能手机市场音频技术的份额,DTS大约占30%-40%,随着手机市场份额的变化,这个数字一直在不断变动。

与乐视视频的合作则更偏向于内容端。乐视网上有一个DTS专区,在手机上进入DTS专区听到的音视频都是DTS解码过的,它本来就是一个多声道的内容。

对于内容方来讲,定制化的声道并不会带来成本的提高。有一个音频软件工具,把声音丢进去、点击“制作”就可以了。DTS不收取额外费用,他们希望提高内容端的占比,让更多用户听到DTS的音效。

对比这两家巨头当下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和未来方向,可以看出:DTS主推的四种技术,DTS:X Virtual、PALY-FI:(Music home)无线音频技术、DTS headphone X:(搭载在耳机的音频技术)、DTS-HD(一套相关声学的音频编码系统),DTS在音频技术的发展中,非常看重家庭领域、移动领域的音频体验。

杜比现在的重点业务是在杜比影院、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更聚焦于电影领域。

2016年1月,万达影院线和杜比共同宣布达成协议,计划开设100个杜比影院(Dolby Cinema),目前已经有15个开业运营。此外,杜比与耀莱成龙国际影城分别在北京五棵松和唐山开设了2个杜比影院;华联影院在银川开设了1个杜比影院。此外,耀莱还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中国再增开8个杜比影院。目前,中国共有19个已开业的杜比影院。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25个已落成或承诺安装的杜比影院,有100部电影已经发行或宣布即将发行。

影院是非常好的技术展示场,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音效体验。DTS 2008年把电影业务剥离出去,设立DTS数字电影院。2009年DTS数字影院公司由Beaufort International Group Plc购买,并被称为Data sat数字娱乐。

视频则是能提高娱乐体验的重要一环。DTS被收购之后,图像处理公司FotoNation预计与它互相协助。

电影发展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数字影院并不能完全代替胶片给人的细腻感觉。比如,在图像显示出来,画面的对比度、亮度、色彩,不如胶片那样有冲击力。

杜比中国区杜比影院市场拓展总监伍玉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杜比希望通过技术的研发,让数字影院提高、还原甚至超跃以前胶片的质量。杜比在影院技术上做了大量研发,开发出的HDR技术,能达到很高的对比度和亮度。

开发了技术后,杜比希望找到一个载体来呈现这项技术。2012年夏,杜比开始和“科室”合作,利用激光光源作为载体,把技术显像出来。2015年,美国正式开始安装这种以激光光源为基础的数字放映设备。这也就是杜比影院的雏形。

两者的业务里,还有完全不交集的部分:DTS在发展无线电台,2016年,DTS曾先后收购All in Media和Arctic Palm Technology,布局电台市场业务;杜比则在办公领域通话做出了成绩,推出了杜比声音和会议通话两种技术。

有时狭路相逢,有时各有天地。影、音江湖里,DTS和杜比的竞争还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