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烹小鲜,发现娱乐新鲜价值! -
discover the new value of entertainment
导语
一个地方的影视作品,一定是打入了一地的风格烙印,而香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缘故,很好的把市井气和精英感融合在了一起,而所谓的港味应该就是两者的综合。
文:酸酸酱
TVB和内地合作的又一部大手笔制作《使徒行者2》正在热播,然而面临的却是口碑的两极分化。一边是网友对其场景和拍摄器材“鸟枪换炮”的赞赏,而另一边则是对其缺乏对香港市井生活的描写,失去港味的质疑。
而与该剧同时播出的两部大陆罪案剧《无证之罪》《白夜追凶》,以其鲜明的节奏和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刷新了观众对于国产罪案剧的认知,赢得了不少好评。
与大陆相比,罪案剧一直是TVB的三大王牌剧集类型之一,而在内地剧崛起港剧边缘化的当下,一心求变的TVB,是否还能在变与不变之间,重拾昔日的辉煌?
《使徒行者2》失去了港味?
自从《使徒行者》要拍续作的官宣消息出来,就广受关注。这部因为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均在内地取得了较好成绩的IP,《使徒行者1》内地播放量达24亿次,成为唯一一部播放量超20亿次的港剧,电影版《使徒行者》去年上映时,取得了超6亿的票房,因其拥有强大的粉丝基础,被各方均视为港剧打赢翻身仗的重要一步。
由于内地资本的注入,《使徒行者2》与前作相比,可谓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演苗侨伟在面对内地媒体提问“腾讯视频带来了什么变化?”时,便直言不讳地说道“当然钱更多啦。”
因为钱多了,镜头不再是三个机位切全景、近景、特写,对话永远正反打了,我们也可以在港剧中看到运动镜头和航拍了。
置景不再是肉眼可辨的假山、假花、假石,而是跨国去泰国进行实景拍摄。
港剧武指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设计几场通常只会在出现电影里的大场面枪战和飙车画面。
聊天也不用待在茶餐厅了,豪宅和高级酒吧随意切换,警署跟着变得高大上。
这是在制作层面,而在剧作层面,和第一部聚焦低层卧底在人性黑与白之间挣扎不同,第二部主要讲大人物之间的争斗。
所以像钉姐只想让三位妈妈过上好生活的小卧底在这部中注定不是主菜,刑事情报科总督察卓sir(苗侨伟饰)和帮派老大魏德信(陈豪饰),这两位代表正与邪两方的高层才是较量的主角。
TVB在制作这部剧时,由于腾讯的要求是节奏要尽量快,因此,和第一季,观众抽丝剥茧一个个把5个卧底摸出来不同,第一集中,5个卧底刚集合就迅速领盒饭下场,包括两、三位长得完全不像配角脸的演员。
第二集中,警和匪,又一起挂了四位。
于是问题就来了,卧底都挂了,使徒行者不成立了呀,于是,引出了一位和上线失联的菜鸟卧底。
当年《使徒行者》之所以获得内地观众这么多的喜爱,除了其弥补了卧底题材近几年在市场的空白,与其个性化的人设不无关系。
比如,第一部最先亮出卧底身份的阿钉,足浴店的老板娘,和以往影视剧中卧底的形象不同,她当卧底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多拿津贴,让三个妈妈过上好日子,这种市井平常的卧底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而这一季被编剧采用全知视角的女卧底妹头,就一言难尽了,随时开着“怎么分谁是卧底”的画外音,妥妥的傻白甜人设。
没想到就是这样,编剧还设计了让两位男主喜欢她,不知道内地编剧的秘诀“我们一定要给平凡的女孩一个幻想,傻傻的女孩才有人爱”怎么传到了香港,记忆中的荧屏港女形象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因此关于这一季,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边是网友赞港剧在制作上的升级,而另一边则是对其失去港味的质疑。
港剧务“虚” 大陆剧务“实”
徐皓峰在《论金庸作品的恶俗因素》一文中说,大多数演员穿上武林服装后显得尴尬,似乎对自己是个武林高手很难建立信心……相对较而言,香港演员总能做到煞有其事。
一句话充分揭露了香港和大陆两地影视创作者创作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大陆创作者务“实”,注重现实感,香港创作者务“虚”,注重极致的戏剧化。
对现实主义的执着追求是大陆影视工作创作者不同于港、台的最大区别,很多编剧或者导演,尤其是传统的一代,能把控民族史诗、家长里短,却在浪漫的爱情邂逅、飘逸的江湖传奇故事中颇显乏力,因此这几年受众基数最大的两个电视剧类型,都市偶像和武侠玄幻剧,大多都是由台湾、香港来的导演掌镜,陈铭章、刘俊杰、林玉芬等是近年来,内地观众眼里的熟面孔。
而落实到正在播出的港剧《使徒行者2》和大陆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两者在气质上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
后者在烘托悬疑感时,更注重情节的合理性和道具等具体细节的真实感,在具体很多场面上,比如打戏等,场面、动作不会特别酷,但真实可信。
而前者在一些场面调度,比如追逐戏、打戏、枪战戏,很多设计很具冲击力,也很成熟,但却禁不起推敲。
比如,在第一集中,五个卧底在执行任务时,观众会怀疑为什么整个过程会一气呵成,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甚至一些设计,让你不能运用寻常的思维去理解。比如一个卧底假装撞到匪徒,偷走了他放在衣服口袋的手机,而在他恰好摸手机的时刻,卧底正当时的还了回去……
物理距离、时间、以及对匪徒摸手机时间的掌控,如此精准。
就这么巧?
对,看《使徒行者2》内心最常出现的一个OS,就是“就这么巧?”
禁不起推敲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陈豪扮演的魏德信,从国外回来就夺了老爸的位子,拿到“玉玺”就迅速上位,帮派的元老立刻“俯首陈臣”。主角气场很足,场面也十分有气势,就是整个过程显得过于儿戏。
离奇务“虚”的传统,曾经在一段时间内,让TVB贡献出许多很有市场号召力的罪案剧。但在观众审美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大家看剧,尤其是网剧,不仅关注剧情、表演、场面,还会抠道具、镜头运用、情节合理性的等方面,此招是否还能奏效,还得靠观众检验。
TVB 罪案剧如何把握变与不变?
罪案题材作品,由于其本身的戏剧冲突丰富、悬念迭起,在各国影视作品中都获得拥趸甚重、经久不衰。
而国产罪案剧,由于2004年,我国广电总局出台政策规定我国三大高收视率剧中,只有言情剧和古装剧可以出现在黄金时间段后,刑侦剧出品量紧缩,一度刑侦题材委身于年代剧,以古装剧或民国戏的形式,包裹破案的内容,于是出现了《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
但相较于大陆剧,TVB一直拍刑侦剧的传统, O记、CID、EU……多少内地观众通过港剧认识了香港警察各职能部门。
在类型上,TVB罪案剧要比内地剧要多,反应行业的《鉴证实录》《法证先锋》,展现超能力的《囧探查过界》《古灵精探》《施公奇案》,聚焦女警群体的《陀枪师姐》,还有展现心理画像的《读心神探》。
同时,TVB剧在叙事上,往往采用破案和日常生活两条线并行的方式,之所以部分观众说《使徒行者2》失去了港味,大约是因为茶餐厅、拥挤的街区等反应香港地方风情的取景地的消失。
另外,在以往的TVB罪案剧中,破案和谈情说爱在节奏上是互不耽误的,而且爱情线的进入,不会被观众诟病“注水”,因为港剧中的男女主角处理感情往往比较干脆、坦荡,成人模式,没这么多偶像剧中的玛丽苏桥段。
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国民CP,比如欧阳震华和关咏荷、林保怡和陈慧珊等。
把侦破剧情和爱情故事巧妙穿插,能让观众在为案件提心吊胆之余,还能为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打动。
一个地方的影视作品,一定是打入了一地的风格烙印,而香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缘故,它很好的把市井气和精英感融合在了一起,而所谓的港味应该就是两者的综合。
香港的特殊的土壤,既培养出了吴孟达等接地气的演员,又培养出了宣萱、陈慧珊等精英感很强的演员,在扮演律师、法医等行业精英时,香港演员往往更具信服力。
另外,由于两岸制度的不同,港剧在一些社会话题的讨论上更加多元,比如宠物保护、性工作者、性别认知障碍者、形体艺术表演者,这些议题在大陆的环境中,或许不能成为议题,但却是香港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把这些设计在罪案剧中,也是引发讨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港剧之所以对内地观众有吸引力,就是其独特的港味,因此要想进入内地市场,不是被同化,而是保持这一核心竞争力;同时,提高剧集的水平,不应该只停留在改善场面和拍摄器材这些制作方面,而是在创作上更严谨一些,在保持戏剧张力的同时,增强情节的可信度。
1
END
1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无证之罪》导演吕行:解析人性背后的现象才是社会派推理的目的
为什么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成为了爆款网剧的制作者?
【烹小鲜】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
新浪看点|网易号|凤凰网
新浪微博|企鹅号|UC头条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pengx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