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是一个非常善于用女性的视觉和小人物的生活反映社会大环境的导演。譬如《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以及她的70岁生日礼物《明月几时有》。
选材20世纪40年代香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故事,《明月几时有》由著名编剧何冀平执笔,周迅,彭于晏,霍建华领衔主演,鲍起静,梁家辉,春夏等人联合主演。巨星云集,阵容庞大,该片于2017年7月上映,目前豆瓣评分7.1。
一念月散微光。
月有聚散的离愁,月涵远乡的眷恋,月是抗争的高洁。
许鞍华辽宁出生,香港成名,此后一直生活在香港,明月是她对大陆,对故乡浓浓依恋的寄托。香港人其实也属于夹缝中生存的一类人,西化的生活方式,大陆的含蓄情思,本片也是借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向所有观众呐喊“明月何曾是两乡?”无论香港还是大陆人,都是红旗之下的华夏儿女。
明月总是在夜色如浓墨时更显光亮,片中日本人侵略的场面并不多,许鞍华采用的更多的是对当时香港人民胆颤心惊的生活来反映战争的残酷,特写下的月亮明净无暇,散着柔和又坚定的微光,一如人们对抗战的希望。希望不会如同太阳般耀眼,它是黑暗时的光亮,立在那里让你既妥帖又安稳。
一念食牵愁肠。
一日三食,人活着好似就为了上顿安饱,下顿舒适。食物在本片中凸显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情绪功不可没。
片头中叶德娴饰演的方母拿出两块干的发硬的白色糕点,一起一落一斟酌间就将方母身为包租婆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表现的淋漓尽致。蒋雯丽饰演的沈太太(茅盾先生之妻)用一个对糕点的深嗅,霍建华饰演的知识分子李璟荣为其未婚妻方兰(方姑,周迅饰)庆生而掏出的两个层层包裹的小蛋糕……简单的食物,随之而来的是血淋淋的社会事实,40年代的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没有所谓的纸醉金迷,他们如此的小心翼翼,盼罐中有米,死时饱腹。
欢喜的时候食物使我们更加欢喜,难过的时候食物又使我们感到安慰。
生活没有盼头的时候,不如吃饱这顿再说。
一念战忠骨亡。
《明月几时有》中的梁家辉以一个访谈会的形式出场,垂垂老矣的姿态,黑白的有声影像,既新奇又让人好奇。迟暮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