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影评《黄金时代》:萧红的黄金时代,许鞍华的白银时代

字号+作者:紫月的花朵 来源:紫月的花朵2017-10-2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双美丽的眼睛,不应似猫那样似乎永远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时而疏远时而黏腻。也不应是斜斜的往上吊着好像随时都要从里面射出刀子来。我认为的美丽的眼睛'...

一双美丽的眼睛,不应似猫那样似乎永远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时而疏远时而黏腻。也不应是斜斜的往上吊着好像随时都要从里面射出刀子来。我认为的美丽的眼睛,应该是像鹿一样的眼睛,饱满圆润的弧线勾勒出来的一双杏眼。是双眼皮就更好了。向遥远的地方望去时,眼珠和下眼睑之间或许还会露出一点点的眼白。仿佛是掠夺了星星所有的光和人们所有的情感放进这双眸子里,像忽明忽暗地湖面一般闪烁着。汤唯就有这样一双眼睛,或者说,萧红就有这样一双眼睛。

影评《黄金时代》:萧红的黄金时代,许鞍华的白银时代

篇三个小时,从萧红的出生地到死亡,通过与“二萧”(萧红与萧军)相关的各种文学作家、理论家等的视角描画出萧红的模样。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家,她的一生辗转流亡多地,仍旧不忘的是对文字的热爱与对爱情的追求渴望。不论是鲁迅对其才华的知遇之恩,还是胡风、梅志以及丁玲的莫逆之交,萧红的人生是一部中国文学事业的短暂的黄金时代。故事省去了萧红19岁前被父亲安排的婚姻的细节,从她与汪恩甲在旅馆的生活开始,之后因拖欠巨额钱财,汪恩甲弃即将临产的萧红而去。随后,故事主要以萧红与萧军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随即引出与萧红相关的人物——鲁迅与许广平、胡风与梅志、丁玲与端木蕻良……这些人物大多采用纪录片的风格以及离间的拍摄手法试图还原萧红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并且由于史料的不完善(影片一直在强调很多有关萧红的问题都成了不解之谜),给予多种猜测与设想。

影评《黄金时代》:萧红的黄金时代,许鞍华的白银时代

电影很好的描写了一个女人的苦难,也比较成功的描绘了她生活中的群像,有爱人、知己、情敌、闺蜜,有导师、同事,有仰慕者,有路人甲乙。但电影中丢了一样最为重要的东西,萧红的作家身份,关于萧红写作的特写镜头且少且寡淡,对文学圈众生相的寥寥数笔太过敷衍。这是一部女作家的传记电影,但许鞍华不厌其多的将笔墨给了萧红作为女人的一生情感际遇,却吝于(无力)去为观众去再现一个身为作家的萧红。

影评《黄金时代》:萧红的黄金时代,许鞍华的白银时代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拍成文学励志片,讲萧红的文学成就?为什么不拍成民国爱情片,讲萧红的传奇爱情?因为那样,就不是黄金时代,也不是《黄金时代》,更不是许鞍华的白银时代。那将你个人的小时代,而萧红是个大时代,是众生。为什么有些人不懂什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无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