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字号+作者:淘票票 来源:淘票票2018-10-1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作者|卢或者公号:商业江湖电影《无双》中,李问为“画家”起名为“吴复生”,谐音“吾复生”即“我复生”。'...

作者|卢或者

公号:商业江湖

电影《无双》中,李问为“画家”起名为“吴复生”,谐音“吾复生”即“我复生”,这意味着李问从一开始就告诉警察,“画家”就是我。

吴复生也代表着李问的第二重人格,李问是一个画家、艺术家,他具有文艺慈悲的一面;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杀人如麻的罪犯,具有冷酷狠毒的一面。在“假故事”中,这两重人格分别幻化为李问和吴复生两人,前者善良怯懦,后者阴狠毒辣。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无双》中,有真、假两个故事,大部分时间电影都在细致的讲述那个假故事,因此假故事不复赘言,我们来聊聊其背后的真实故事。

以下为剔骨型剧透。

真实故事

李文(郭富城饰)是一个天才画家,具有“过目不忘”的天分,同时也是伪钞制作专家,是伪钞制作集团的头目。他们家“三代”制作伪钞,其父在一次交易中被金三角的“将军”陷害,在波兰被一群俄罗斯人杀害。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随后,李问隐姓埋名和父亲的心腹鑫叔,远赴加拿大多伦多研究制作新型伪钞的方法。在多伦多唐人街,他们租了一间房子,其邻居是女画家阮文(张静初饰),居住期间李问爱上了阮文,并对她的外貌印象深刻。但阮文有男友,李问家族破败,穷困潦倒,因此只是暗恋不敢表白。

鑫叔知道他的心思劝解道:“年轻人,只要有钱还怕追不到女人?” 这句话刺激了李问。(在假故事中,他用另一重人格来讲述了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对阮文的热爱——吴复生(周润发饰)反复强调拿到钱之后一定帮他追到阮文。)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为了拿到印刷伪钞所必须的变色油墨,李问一伙在加拿大组织了一次抢劫,原计划抢劫油墨不杀人,但在搬运过程中李问被安保人员击中,随后他杀心大气,不但打死了安保还炸毁了押运车,那是他第一次杀人,第一次露出凶残的本性(所以在假故事中,他用善良的人格强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杀人’)。最终这个画面被远处的摄像头捕捉到,在警方留下了唯一一张他带着面罩的照片。

拿到变色油墨之后李问回到香港,在鑫叔的印染厂里制作假钞,在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后,他们终于制造出没有摩尔纹,验钞机无法识别的高仿真假钞,随后借助家族当年留下的渠道他们在中东、欧洲、南美等地批发销售假钞。

这些假钞最终引起金三角“将军”的关注,将军和李问接洽,派了一个名叫秀清的女钞票专家验看。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李问将计就计,以做交易之名实施了“复仇报仇”计划,他们和“将军”在金三角进行激烈枪战,最终消灭了“将军”的地方武装,并且在战斗中救下了被严重烧伤的秀清。

李问将秀清送到医院做面部整容手术,并依据自己的记忆将秀清整容成阮文的样子。“你以前的那张脸被烧毁了,我给你换了一个样子。”在秀清揭下纱布的时候,李问如此解释,并为秀清其制作了一个新护照,名字就叫阮文。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当时的秀清并不知道这张脸的特殊意义,并且出于对李问技术的崇拜,以及对救命之恩的报答,她很快就爱上了李问。

同一时间,加拿大华裔警察(王耀庆饰)接手“抢劫变色油墨案”,他意识到变色油墨可以用来制作假钞,并从加拿大古董商那里得到消息,有一个香港人(鑫叔)用假钞买了一个古董钟。

加拿大警察来到香港和香港督查何蔚蓝(周家怡饰)搭档调查假钞案。他在鑫叔的古董店外看到那款“古董钟”,进而锁定鑫叔为假钞集团团伙,但他的举动也被阁楼上的李问看到。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警察伪装成买家和李问团伙接洽,进而被李问识破其真实身份。作为集团头目,李问首先对鑫叔执行了“行规”——做假钞的不能自己使用假钞。

鑫叔恳求他放了自己在澳门的妻子和女儿,说,看在我和你父亲这么多年交情的份上饶了他们。李问回复说,你用假钞去买古董钟的时候考虑过我们几个人的死活吗?他开枪杀死鑫叔并放火少了印染厂,这一举动让团伙中的其他人感到害怕。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随后,对阮文念念不忘的李问又一次去参观了阮文的画展。在画展现场秀清发现自己的容貌和阮文一模一样,意识到在李问心中自己只是阮文的替代品。

秀清因此由爱生妒再生恨,悄悄绑架了阮文和她的未婚夫。

随后,李问佯装和加拿大警察做交易,最终射杀了该警察。但等他们准备撤离时,秀清打开房间隔断,阮文夫妇被绑架在隔壁,秀清枪指李问,要他杀了阮文夫妇,李问不舍,团队内讧,部分成员因为鑫叔的死而叛乱,最终在乱战中,团队成员和阮文未婚夫都被杀,阮文侥幸逃脱,李问带着秀清逃亡到泰国。期间他还奔赴澳门,杀了鑫叔一家五口。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随后他又一次准备去参观阮文画展,出于妒忌,以及对他杀害鑫叔家人的愤怒,秀清将李问行李中的美金换成了假钞(我的推测),最终李问在曼谷机场因为使用假币而被捕。

坐牢期间,他凭记忆画了一张秀清原容貌的画像以及邮票,将画像寄给秀清。看到李问还记得自己的原本容貌,秀清以为李问爱的还是自己,于是决定冒充阮文再次去搭救李问。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李问被捕后就明白自己会被引渡回香港,他先安排秀清搭救,然后在回香港的路上编了一个“假故事”将自己洗白,杜撰了一个“画家吴复生”让他承担所有的罪行。

在飞机落地香港的时候,这个“假故事”已经在李问脑海中成型,唯差一张“人脸”来搭配“吴复生”这个人物形象。最终在运送他回到警局的路上,他找到了这张合适的“人脸”——押运司机。

在警局,在秀清的配合下,李问讲述完自己虚构的故事,成功为自己洗白,后被顺利保释回酒店。

第二天早上秀清忍不住再次问他,到底爱的是自己还是阮文。李问回复说:“其实真的和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尽量爱的真一点不就行了?”

这句话再次引发秀清的失望,她终于明白,自己始终都是一个“假阮文”,是一个替代品,失望之余,她将写有游轮编号的纸条塞入打火机,并留在酒店做线索。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警方发现上当后,到酒店找到纸条,锁定游船位置,展开追击,在马上捕获李问时,秀清引爆了埋藏在游船上的炸弹和李问一起葬身大海。

复述完整个故事后,聊几个逻辑上疑问。

1、 李问为什么会被抓?

真实故事的闪回镜头中没有交代他为什么被捕,“假故事”中他自述使用假钞被抓,这也和电影开头狱警说他做假钞的情节相符。但这显然违反了他们所谓的“行规”,鑫叔就因为消费假钞而被杀,他自己竟然也违反行规使用假钞。

从逻辑上看,这里有一些漏洞,所以我认为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我上文所述,秀清栽赃他。其二,导演想表现他的冷血无情,“行规”其实是他说了算,别人不遵守就要死,而他自己则从不遵守。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2、 为什么李问要借用押运司机的脸作为吴复生的形象?

这是最大的一个漏洞,李问完全可以随意编造一个脸型来搭配吴复生这个虚拟人物,即便不能永远为自己洗白,起码也不会在第二天就被识破骗局。或许是导演为了增加故事的转折性有意为之。

我甚至想过李问是故意被捕入狱,想通过这个入狱、招供、保释的过程来为自己永久洗白,但用押运司机的脸作为故事核心人物的外貌,让这个假设不成立。

几个细节

1、 你以为的懂,不见得是真的懂

在警局李问从他和阮文恋爱开始讲述自己的犯罪历程,坐在旁边的“假阮文”——秀清,不耐烦的说:“我不要听这些细节了,赶快让画家出场吧!”

当时,警察认为李问和“阮文”是一对分手的恋人,“阮文”的催促和不耐烦是她不想让前男友再谈及当年的感情,相信这也是很多观众的想法。

但事实上,秀清知道李问在杜撰故事,她打断李问的回忆,是不愿意听到李问意淫他和阮文本人的恋爱细节。

因此,从这个桥段开始,导演开启了欺骗观众的电影旅程。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2、古腾堡计划

《无双》的英文片名Project Gutenberg,意为“古腾堡计划”,古腾堡是一位德国15世纪的印刷商,推动了印刷机的革命。1971年,伊利诺伊周大学生Hart以古腾堡计划命名了他的数字图书馆计划。

就像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机一样,李问可以徒手画出高仿真的伪钞电板,在技艺上两者有着相似之处。

更相似的是,Hart发起的古腾堡计划今天被广泛指责为盗版书提供庇护,这和李问做出的伪钞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天才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以用来毁坏规矩。

3、 《无双》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为了让假故事更具有真实性,李问在“假故事”中增添强化了很多细节。

例如他让吴福生扮演了一个口吃的瘸子去和美国人谈判购买无酸纸,并在谈判将要失败的时候,自己出面将漫画书由捐助到香港慈善机构改成捐助到非洲贫困地区;

以及加入了吴复生骂他“购买了500吨无酸纸”这样的幽默桥段。

影评《无双》:两个疑问三个细节剔骨式解读无双


这些情节一方面展示出吴复生性格上的阴晴不定,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李问的善良怯懦,这种手法不但骗过了何蔚蓝督察,甚至骗过了所有观看电影的观众。

从某个角度看,这是李问双重人格之间的争论和博弈,他自己对这“两个人”都无比熟悉,或许这种争执和辩论曾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出现,因此在编撰假故事的时候,他可以做到细致入微、滴水不漏。

因此《无双》有一个直白的意思——“根本没有两个人,世上只有我李问一人。”

而如果将《无双》理解为“天下无双”,则这里的《无双》并不仅是制假技术的无双,而是讲故事水准的“无双”,导演用了两个小时,将一个假故事演绎的比真实的故事更真实。

因为导演明白一个道理,就像制作假钞一样,只需要在虚假的故事中增加足够多的细节,就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人们判断事物真假的主要依据是细节。

这真是一个“细思恐极”的事实。

版权所有:商业江湖

转载联系_lu 邮箱:[email protected]

卢或者,一个有着2年海上生活经历的船员;4年市场经验的石油销售,8年媒体经验的商业记者和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