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班不代人,这里是06来客串的更新。不是原来的人,客串客串客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的是最近院线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久仰刘慈欣大名但从未看过其作品,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一睹其科幻世界,满怀期待的开始观看,不免有些失落。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慎入)
提到太空移民,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驾驶宇宙飞船,但刘慈欣天马行空地提出了「流浪地球」的方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很可惜的是,电影开篇就将这个设定一带而过。
随后故事的视角来到了一个青年货车修理员——刘启身上。他的父亲是空间站宇航员,爷爷是货车驾驶员,他打小就怀揣对父亲的怨念希望离开地下城。关于地下城呢当然不是DNF,而是没有太多科幻色彩,更带有强烈中国风格,又略显科技进步的普通城市。于是一部科幻电影就以这种不吸引人的方式开场了。
接下故事开始转折,地球在进入木星轨道时发生巨大地震,刘启和他妹妹,爷爷被卷入了CN171-11的救援队之中。这一段对于地表的描绘还算精致,只是在这种科技感爆棚,场面宏大的背景下看到几张国人面孔着实有些不搭。从有记忆以来,科幻似乎就是一个外来词,他们和高鼻梁深眼眶的西方帅哥密不可分,那种距离感更是让人确信科幻只是想象而已。《流浪地球》作为我国科幻片的里程碑,不可避免的碰到了这样的问题,长成这样也能算科幻吗?似乎一下就土气了不少。
后来刘启他们和救援队并没有完成任务,但其他救援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即便如此,地球依然没有得救。此时另一条线上吴京(刘启父亲的扮演者)接过了这个矛盾。「流浪地球」只是方案的一部分,人工智能早已计算好救援行动的成功率为0,启动了备用计划「火种」,希望借助空间站上的精子,粮食种子,文明记录来延续文明。
地球陷入了最后的绝望。
面对没有希望的未来,世界各地的救援队都放弃了挣扎,准备最后的回家。然后最突兀的剧情出现了。一个货车修理工提出了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的方案,居然还莫名其妙的就被认可的。于是拯救地球的行动继续展开,按照常规套路兵分几路,感感人,催催泪,最后在和空间站来一波互动就把木星点燃了。
至此,地球被救了。
很显然片子的缺点是非常明显的:1.受限于篇幅,逻辑上有一些不通顺的地方。2.有大量过于直白的暗喻台词,让人非常尴尬,有些道理是要体会的,而非用这种办法。(北京看不见星星我还是挺喜欢的)3.刘启妹妹最后的演讲让其他人突然发现了自己早已无家可归,这是我最想吐槽的地方。4.刘启这个角色激烈但不立体,至死还是个愣头青。
再来谈一谈优点吧首先这个片子还是挺好看的,抛去无聊的开头,从救援开始就能看进去了。中国的科幻自然不同于西方科幻,在肆意想像的同时并没有脱离实际,科技进步的同时没有带来文化的质变,让国人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电影中的人物也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式性格,包括刘启傻乎乎的莽劲儿,吴京和救援队长那种心系家人又舍小保大的理念,国人的认可感会更高一点。老实说看到最后也是看哭了,整个剧情的张力很足,配乐剪辑也很到位,只是看一部电影,已经是非常好了。
最后回到空间站AI「莫斯」的理性,总结一下,《流浪地球》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灾难片,它其中的科幻元素并不突出,倒是末日来临时的情感做的非常到位,抛开科幻元素一样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在表达的思想上,过分的直白通俗,轻视了剧情的展现,显得十分尴尬,不具有艺术性。作为一部商业片的话,商业的点也不够商业,还是有点怪吧。但这些缺点都不妨碍我说它好看。
在这个客观年代,无论是吹捧还是贬低都会遭至非议,那么我们把这些词换成「鼓励」和「指正」可好。
(以上均为个人意见,无需认同)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