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这部喜剧骂遍了全世界,为何还能到处拿奖?

字号+作者:杀死烂片 来源:杀死烂片2018-02-1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文明”这个词对每个人来说,都毫不陌生。我们与人沟通需要谈吐文明,公共场所需要有公德心,排队等候需要文明有序。讲文明的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和安'...

“文明”这个词对每个人来说,都毫不陌生。我们与人沟通需要谈吐文明,公共场所需要有公德心,排队等候需要文明有序。

讲文明的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和安全的保证。但反过来看,被法律和道德所规范的“文明”,更像是一种规则一旦有人违反,必定遭受惩罚!

杀姐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电影《方形》,讲的就是一连串违反规则的故事。

影片《方形》由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执导。本片在去年一举拿下了全球最具逼格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在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得提名。

战绩斐然的同时,影片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方形》对欧洲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讨论的十分全面,有人则接受不了影片荒诞冷峻的讽刺意味。

在开始剧情介绍之前,我们先看看片名所说的“方形”究竟是什么。

据介绍:方形是一个充满信任和关怀的场所,走进它的内部,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要是走出它呢?

别着急,影片接着用发生在男主身上的三件事,渐渐向我们展示了走出方形的后果。

事件一,一夜情男主克里斯蒂安是瑞典某著名美术馆的馆长,在接受采访后,他和采访他的女记者看对了眼。

两人在一段"深入交流"后,男方表示我这是“素质交流”,不谈以后;女方则表明自己动了感情,不能善罢甘休。

有趣的是,在两个人类释放原始冲动的同时,屋外的大猩猩却安静的坐在沙发上画画。

事件二,恐吓信。克里斯蒂安上班途中手机钱包被抢,情急之下他被同事支招,给手机定位处的所有住户投恐吓信。

投完信件后,虽然东西都被原样归还,但男主却陷入了污蔑一个小男孩的泥潭之中。

事件三,病毒营销。克里斯蒂安正被女记者和小男孩围攻的焦头烂额,慌乱之下草率的通过了推广媒体的营销方案。

因方案中营销广告极其违背主流观念,克里斯蒂安也为此遭遇了主流媒体的口诛笔伐。

所以走出方形的结果就是被指责、被谩骂,甚至被置身于社会舆论的漩涡之中。这时方形也显现出了其价值观、道德观束缚的本质。

从克里斯蒂安的角度看,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仅仅是源于他本能和被动的反应,但所有事件都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

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外来的、新兴的观念,对于传统理念的冲击。

影片为了表达这一观点,设计了很多带有隐喻色彩的桥段和细节。

其中一场晚宴表演尤为精彩。

一个扮演猩猩的现代艺术家,在奢华高雅的晚宴现场上蹿下跳,示威逐客,甚至意图强暴观众。可直至他得逞前,在场没人出一声动一下。

因为这是艺术啊!

全片塞满了冷幽默和段子式尴尬故事。《方形》涉及了现代艺术、病毒营销、难民安置、两性关系以及中产阶级的虚伪做派等等问题,所有困境都在自己的“方形”之中。

作为一个重度强迫症患者,在被里面的冷幽默逗笑之余,小杀的内心却很难受。

因为影片对发生的所有事件都是纯粹的设计和展示,怎样解决没有说,有啥正确的方法也都没讲。这或许也是有人评价影片肤浅造作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另一个致命的缺陷则是傀儡式的人物,导演想展现的东西太多,许多人物完全脸谱化,就连男主本身塑造的都不够丰满。

有关女记者和小男孩的事件尽显戏谑,对人物动机的交代却不够充足。

不过这些缺点,并没有影响作品整体的表达。一句话总结,这部《方形》撕下了文明高贵的外衣,黑的有品位,黑的够彻底!

其实类似克里斯蒂安这种,超出方形,违背道德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

毕竟自保和自利是人类的天性。

当我们不小心违背道德和文明的约束,当我们超出了“方形”,请记得及时的弥补和悔改。

就像影片中被污蔑的小男孩以及被辜负的女记者,可能仅仅是一个稍有出格的举动,就会让我们身陷两难,犹豫间就被毁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