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肉狗 编辑|朴芳
“求生欲”是今年影视综三大市场的统一关键词,但如果按“求生”的程度排,综艺绝对是C位。
随着台网标准一体化的逐渐落地,和卫视一样带上了镣铐的网络综艺,再也没办法潇洒了,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波整改、下架潮后,制作方们更是越发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谨慎,下一个被“点名”的就是自己。
除了政策,拼业绩也是综艺节目们“求生欲”强烈的一大原因,毕竟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里,能不能有“下一季”,也同样要看观众和金主爸爸的心情。
那么,综艺们为了“求生”都练就了哪些技能?
综艺“求生”五大技能
你get了吗?
当下市场的综艺类型多样,但“求生”技能却大同小异,犀牛君总结看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拥抱主旋律
所谓的拥抱主旋律,就是节目立意一定要“伟光正”,积极向政策和国家比较关注的”三农“、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挂钩,内容上也要有所呼应。
要给都市人“诗与远方”的《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变心”成了为“三农政策”而生,立意也成了要引导大众关注“三农”问题,关注农产品加工发展。为了配合立意,节目把第一季的”玉米银行“变成了“春种计划”,并要求嘉宾必须用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兑换生活经费。
两档户外竞技真人秀《极限挑战》《奔跑吧2》也都正经了起来,一个要勾勒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要配合“一带一路”政策,响应可持续发展目标。
除了“变心”的老节目,还出现了不少切题的新综艺,比如,顺应“智慧中国”的《这就是铁甲》《机器人争霸》,顺应“鼓励文化”的《一本好书》《上新了故宫》等。
2、落地做公益
这一点的目的主要有两个:规避政策风险和唤起观众情感共鸣。
“落地”就是让节目接地气儿,常见的方法就是星素结合和紧贴当下的热点社会问题。《奔跑吧2》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新青年招募计划,让普通青年参与到节目里;《我想和你唱3》扩容了素人空间,设置了CALL OUT和KTV环节给素人更多表现的时间。
紧贴当下的热点社会问题这点,《奇葩说5》和《火星情报局4》都是其中的典型,两个节目每期的主题,内里讨论的小焦点“独居女性安全”、“是否参加同学会”、“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等,都和当下观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至于“做公益”,《我们在行动》绝对是代表,节目的定位就是“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内容也全部都围着公益转,此外,《快乐大本营》和《极限挑战》今年也都沉醉于公益,前者升级了“温暖有你,快乐出发”的公益环节,后者让嘉宾去保护生态、上山下乡……,俨然成了正能量的公益节目。
3、跟风搞同类
偶像选秀、街舞、机器人、音乐,今年在这四块出了不少“撞车”综艺,主要原因就是“求生”。
观众的喜好不好掌控,市场的状况也不景气,这种情况下,跟着成功节目的步伐走自然是最保险的一种选择。
首先,前面的节目能成功说明它切中了观众的喜好,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同类节目铺垫了市场基础;其次,制作同类也可以与以前成功的节目形成热度联动,进一步拓宽市场,“土偶”和“土创”相继播出后,国内的偶像市场就基本被打开了。
4、细分做垂直
细分的垂直综艺在2017年《中国有嘻哈》和《明日之子》播出后,开始大量冒头。今年呈现了井喷,配音的《声临其境》、搞街舞的《热血街舞团》、打篮球的《这!就是灌篮》、做电音的《即刻电音》等垂直类综艺层出不穷。
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想借小切口撬动大流量,像《国家宝藏》一样用圈层力量加宣传辅助,引爆全民热度;另一个就是想借此做差异化竞争,让自家的内容在观众的眼里,有个性且更具多样性,以此让自身在激烈的平台竞争里更具优势。
5、变脸大换样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综N代”。长情的观众太少,市场的竞争太猛,老综艺想能持续的有“下一代”,必须要学会“变”,让自己在保留节目本质的同时,还能持续给观众新鲜感。
所以能够看到,《我想和你唱3》《中国好声音2018》《奇葩说5》《火星情报局4》《吐槽大会3》……这些今年已播的“综N代”虽然根本模式没变,但内容、嘉宾、环节、舞美等都做了或大或小的变化。
这些“求生”技能,综艺制作方们都了然于心。
“走心”
才是这场“求生”游戏的关键
热心公益的《极限挑战4》、正经又接地气的《奔跑吧2》、要做“中国魂”的《中国新说唱》……,这些“求生欲”强烈的综艺,很多都被观众贴上了“不好看了”的标签,而“锅”则都被交给了政策来背。
要承认,不断念着“紧箍咒”的政策确实使综艺节目不自由了,但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框里的自由。
“限童令”、”限娱令“、“限秀令”等政策会接踵而至,说到底,还是因为部分综艺节目“无底线的博眼球”、“无下限的炒作”突破了自由的框,才逼得政策出面。
而“不好看了”这事,政策也负不了全责。政策的限制确实使部分节目的特性被磨平,《吐槽大会》愈发吐得不痛不痒、《奔跑吧2》没了以往的疯闹戏剧、《中国新说唱》收起了第一季时的“狂拽酷炫”……
可除了政策,节目自己也要担责。《奔跑吧2》前几季备受观众诟病的剪辑问题依旧没有改善,笑点也越发尴尬,一期下来真正有趣的内容没有多少。不仅如此,为了迎合政策,还不顾自身节目的定位和观众的需求,不断硬凹价值观,把好好的一个竞技真人秀硬是弄成了大型励志表演秀。
一些被下架的综艺为了重新上架,也完全不顾节目的整体内容,要么删改了事,要么强行扳回。
此外,跟风搞同类的做法,也使市场同质化的问题加剧,被同一类型且模式内容相似的节目不停轰炸的观众,想不审美疲劳都难。
政策笼罩之下,对节目的“求生欲”,观众大都是能够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为满屏不走心的“求生欲”买单。
所以说,“走心”才是这场“求生”游戏的通关密钥,从观众出发,以政策为界,才是综艺“求生”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