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漫画/赵斌
【综艺窗】
走红的综艺节目类型一茬接着一茬,经历了体验式“慢综艺”、文化综艺、养成系选秀节目的“霸屏”,今年下半年的荧屏则悄悄地引入了 “观察类综艺”的节目。以《心动的信号》为代表,这一类节目的显著特征在于“第一现场真人秀(秀)+第二现场演播室(评)”的观察模式,那为什么只是加了一个演播室就增强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呢?它的魅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观察类综艺不是新鲜事
观察类综艺的通用模式一般是事先将真人秀部分摄制完成,以《心动的信号》为例,节目组事先拍摄和剪辑了四男四女素人嘉宾,共同住在一栋房子中的为期一个月的生活,这些嘉宾将以最终牵手恋爱为目的进行交往和约会。与此同时,这一类节目会邀请一些明星或者和当事人相关的嘉宾作为演播室MC(原意是emcee,即主持人,读音相同故有此缩写),一起观看节目成片并进行同步点评。
说到同步点评,其实是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手段,比如谈话节目中播放特别VCR,同时小窗播放嘉宾的表情特写和点评的话语,对观众来说早就“见怪不怪”。
而所谓的“观察类节目”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发明”,以《人间观察》、《月曜夜未央》为代表的当红日本综艺,就把这种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主持人们用着讥诮、机智的语言对节目组事先准备好的街采/实验片段,进行解读和点评,起到了用吐槽制造笑点、升华节目主旨的作用。
第二现场满足观众的窥私欲
对于近几年在韩国风靡的综艺《我家的熊孩子》《同床异梦》《Heart Signal》等节目来说,第二现场的点评在完成“笑点”的基础上,更多地起到了补充细节和告知“事实”的作用。比如,《我家的熊孩子》里第一现场是男明星们的真人秀实拍,第二现场则请了明星的妈妈们解读儿子的行为、神态,并且爆料屏幕下的生活细节、过往经历,相互佐证凸显明星的“人设”。
在内地综艺《我家那小子》中,相比真人秀中的片段,朱雨辰妈妈以及徐海乔妈妈在第二现场爆料的故事,反而引起了观众更大的反应,让观众对于男明星的人设有了新的解读。而《妻子的浪漫旅行》则邀请了女明星的丈夫在演播室中为妻子的性格和行为作出解释,并且补充夫妻感情故事。这一类“观察类综艺”动用熟人视角拉近了观众与明星的距离,将明星“平凡化”,使得观众的窥私欲得到了充分满足。
发言人连接观众和真人秀
前面提到的内地综艺节目《心动的信号》,其实即使没有旁白,仅靠真人秀常用的字幕和特效,完全能够完成节目的使命。然而我们发现,相比以往素人/明星相亲恋爱节目,这种模式显然引起了观众们更多的关注,不论原版还是翻拍,都在网上引起了强烈讨论。
究其原因,我们首先来看下节目中的六位MC:一位是主控流程的姜思达,善于思辨;一位是从专业视角赋予心理学解释的专家姜振宇;两位有婚姻生活经验的明星朱亚文和张雨绮;以及两位年轻单身爱豆官鸿和杨超越。他们六位分别从各自的生活阅历、经验知识出发,对素人嘉宾的行为进行解读。
因为各自性格和生活背景迥然不同,张雨绮往往站在“女强人”的视角进行分析,杨超越则是背景平凡的年轻一代,而朱亚文则代表了承担着家庭责任的成熟男人,身份属性差异最大的杨超越和朱亚文经常会对同一个片段产生完全不同的解读。这样一来,整个第二现场演播室就形成了一个代表着观众视角的“场”,不同性别、年龄、恋爱经历和家庭背景的观众都能够找到观点相投的“发言人”,被他/她带领着一起代入到真人秀的场景和人物之中,去理解嘉宾所展现出的故事情节,去接收节目释放出的情感信号。由此,在这里,“观察类综艺”动用了发言人去连接观众与真人秀中的角色,围绕着所有人都熟悉的话题,在最大范围内为观众提供代入感。
“观察”不是访谈和走过场
不论是哪一种观察类节目,这样的模式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第一点来说,用演播室MC引导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节目的方向和舆论的节奏。对于《月曜夜未央》这一类的节目,演播室的旁白才真正赋予了影片话语的意义。在《心动的信号》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姜思达在节目中回应网络上的质疑,并且当嘉宾产生动摇和变化时,为其做 “开释”,对于话题方向和风险把控都是有效的途径。
第二,这种形式为“真人秀”加了一个观察解读的装置,能够辅助观众把握看点,甚至改变“走向”。还记得前几年走红的“慢综艺”,一旦离开了驾轻就熟的主控MC,真人秀很容易因为太过平铺直叙而变得索然无趣,更别说是没有演出经验的素人综艺。但是,有了演播室的评论,既是一种效果的串联,也有视频“弹幕”一般的互动功能,再加上视频网站本身就具有的弹幕功能,使得观众与节目形成了多重双向互动。
第三,这样的观看体验和网络直播的风靡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与现场感和代入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互动类的视频或直播能为受众带来传播者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接收的信息是经过加工或包装所呈现的。真人秀的拍摄视角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记录感,观众作为群体凝视真人秀的主角,闯入他们的私密环境,同时通过弹幕以及演播室的引导来构建自身的拟态环境并且不断加以改造,从而使介质所提供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我们也可以发现,上述提及的几档综艺,所围绕的主题是每个人都熟悉的母题,比如爱情、家庭、亲情,每个人都具有大量的现实经验素材,使得经验记忆和信息环境相互拟合,产生强烈共鸣,自然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话题讨论。
当然,这样的节目也有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如果“观察员”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或者不能提供观众能够代入的视角,而仅仅当作明星之间的访谈节目,或者是走走过场的串场,便会使得两个现场的关联断裂,观众自然也就无法找到进入现场观看的有效视角。
□豆包(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