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民网微信
今年年初,《如果国宝会说话》开播后,凭借“文化底蕴+幽默画面+内涵解说词”,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片中的文物更是凭借“呆萌”气质变身“网红”。豆瓣评分高达9.5!第二季归来自然备受关注,还是熟悉的片头,还是最会卖萌的旁白解说小哥。本季每集仍是5分钟,纪录片届的“泡面番”,一口气看完25集也才是一部电影的时间!
据悉,在第一季的陶器、玉器、青铜器之外,第二季也新增了漆器、石刻、简牍、织锦等文物类型。本季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讲述战国至秦汉时期的25件文物,并将继续采取与观众平视交流的姿态,让国宝活起来。
文物“开口”讲故事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哪里?秦始皇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战国时代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漆盘上的“喵星人”怎样与一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交织?“王者之音”曾侯乙编钟到底有怎样的时代回响?这些疑问都将在7月23日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得到解答。
年初,《如果国宝会说话》多组文案海报走红网络。活泼的画风,出人意表的“脑洞”,让这些“反差萌”的文物海报,一时间成为大众喜闻乐道的转发“爆款”。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海报“皮一下”之后更耐人寻味,仍是端庄间挡不住满溢的调皮和激萌。
这一季海报设计暗埋了很多“画里话”:看似调皮又简短的文案,其实是不止于萌的文物内涵表达。
曾侯乙编钟:眉眼盛满盈盈笑意,圈圈抬头纹漾成欢乐的曲线,击鼓说唱俑侧身抬手比出了一个“C位”;四平八稳一脸“铁青”的曾侯乙编钟忍不住要“发言”:“Duang~~~”
双头镇墓兽:飞扬的四只麋鹿角向外生长,“我头上有犄角”透露着木雕双头镇墓兽心藏“小秘密”的狡黠;恬静优雅、执灯跽坐的西汉宫女,“照着你”隐隐间是王朝的霸气。
长信宫灯:这时候,战国商鞅方升表示不服:“我就是标准”;另一边帝国战士跪射俑曲腿蹲踞稳若磐石,用姿态诉说着“放低自己”的谦卑……
战国商鞅方升:看上去貌不惊人的商鞅方升,敢说“我就是标准”,是因为它见证了秦一统六国时对度量衡的统一,承载了天下度量的“标准”。
击鼓说唱俑:来自于东汉比“C位”的击鼓说唱俑,则暗示了它当时的身份: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长毋相忘银带钩:一对“长毋相忘”银代钩的“勿相忘”,则是寄托永不相忘的爱情信物……相对于第一季,第二季好玩之余的耐人寻味,很多答案恐怕都要到节目中去找了。
新视角微表达
第二季展示的国宝,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对文明进行了展示,以更加包容、大气的视野和态度解读中华文明。
相比第一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有三方面突破:一是文物选取范围进一步扩大,文物类型更加丰富。新增了漆器、石刻、简牍、织锦等文物类型,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二是与文博单位合作更加紧密,更加贴近文物考古专业学术前沿。共有来自全国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
三是进一步加大了新技术的应用,如高精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数字拓片、数字线图、多光谱采集等,突破了传统摄影的视角束缚,强调文物本体信息,呈现出更丰富的动画演示。
“反差萌”吸引青少年
“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秋水,两颗凸出的苹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枣,构成我可爱的面容……”这段生动活泼的文字,是节目第二季中介绍击鼓说唱俑时的旁白。
“萌”是《如果国宝会说话》最大的亮点之一。节目第一季的粉丝中,不乏“90后”“00后”青少年学子,而第二季的创新,就是以更加贴近大众的年轻化表达,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关注文物里的中国,激发他们对于中华文明的探索欲望。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