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多综艺的热播,不少明星凭借在节目中有趣有梗的表现吸引了大票粉丝,同时也不乏有艺人被批“没有艺能感”。例如在《向往的生活》中,嘉宾毛不易就因一直沉默寡言、表现木讷而被网友吐槽“不适合综艺”。
也有不少粉丝认为这是节目剪辑的问题: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而特意制造争议人设。其实像这甩锅后期剪辑的争议事件并不在少数,前段时间,郑爽粉丝就因为郑爽在《这!就是铁甲》节目中的“发火事件”,发起#请优酷向郑爽道歉#的微博话题,以抵制节目组一直以来对郑爽相关内容的恶意剪辑。
与之相似的还有王俊凯工作室声讨《高能少年团》、《这!就是街舞》四发道歉声明等等。从这些冲突事件可以看出,强争议、多矛盾的剧情式剪辑方式问题越来越明显,综艺制作正在逐步摸索,寻找内容与看点的平衡。
问题一:错位拼接,制造节目冲突
“剧情式剪辑”是时下综艺节目最常用的剪辑方式,节目组根据前期录制素材梳理出大概剧情,并以此为后期剪辑的基本框架。这样的剪辑不仅使节目脉络更为清晰,人物关系更加明了,而且更符合大众简洁、娱乐化的审美倾向。如《极限挑战》以“极限男人帮”做任务为节目主线,任务分组、任务过程、任务结果为主要框架;而单就某一位嘉宾来看,其依旧拥有一条完整的剧情线;又如《中国有嘻哈》中以节目选手晋级为主线,而单个选手的创作、Battle则成为剧情副线,这些情节或交织或平行,从而构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的完整节目内容。
在素材缺位的情况下,一些节目组也会通过“挖东墙补西墙”来最大化保证剧情的完整性。但一些节目也会剑走偏锋,用这种错位拼接的方式夸大节目冲突,使剧情更加具有矛盾点,制造宣传噱头。
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去年《中国有嘻哈》中PGOne与GAI的diss之战。对于这样强对抗属性的节目来讲,选手之间有摩擦实属平常,但在后期剪辑刻意夸大、强化,则不免有喧宾夺主、夺人眼球之嫌。而观众对这样的剪辑方式也不认同,有大批网友在节目播出后表示:想要给后期制作组寄刀片。
同样“收到”网友刀片的还有《高能少年团》第二季。在之前的上线的某期节目中,王俊凯随意处理消防设施,致使水枪在地上胡乱喷射,被消防官兵指责教育。而细心的网友则发现,节目中放水枪的人与王俊凯的穿着大有不同……
“牛头不对马嘴”的内容被大批观众认定为“恶意剪辑”事件,王俊凯工作室直接发出声明,要求《高能少年团》节目组给予道歉与回应。随后,节目组通过节目官方微博发出道歉声明,表示是“误会”“无心之举”。
这场顶级流量小生与一线卫视之间的纷争,足足在微博热搜榜上挂了三四天才热度渐退。这样的强话题度、强关注度也使得一些网友发出“炒作”“营销”的质疑。
问题二:少剪漏剪,塑造争议人设
如果说剧情只是综艺节目的大概框架,那么人设就是节目最核心的灵魂。通过嘉宾的性格人设,延展开的剧情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适配性,整体节奏才不会显得突兀。而就现在的追星生态来说,明星更像是粉丝的心理映射、“理想化”的形象。粉丝希望看到明星自然、真实的真实个性,以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满足审美幻想。
因此,对于综艺节目而言,成功塑造出有反差、有个性、有关注度的嘉宾人设,就能够增强受众黏性,抓住观众的心理痒点。
如:《真正男子汉》第二季中,节目通过黄子韬与教官争执、为战友打抱不平、不完成任务不休息等情节成功呈现出其“耿直”“率真”的真性情人设,使得一大批网友对wuli韬韬黑转粉,成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和自来水军。
当然,同样的棋也有下毁的时候。
在优酷出品的首档街舞竞技真人秀《这!就是街舞》中,黄子韬再次出镜,担任明星导师。优酷却将剪辑更多放在黄子韬与选手的调侃,如:见到美女选手便“无法思考”、言语具有煽动性语词激烈等片段中,使得大批观众质疑黄子韬的专业性与工作态度,批评声音连绵不绝。
无独有偶,节目组的其他三位导师也都受到了同样的“剪刀手”待遇。在首期节目中,年龄最小的易烊千玺在给选手毛巾时犹豫不决、选手抱怨声满满;随后几期中,罗志祥对别队选手多为批评、对本队选手淘汰不满;韩庚组实力欠缺,晋级不足......“输不起”“不专业”“傲慢”等负面评价而至,流言四起。
令人玩味的是, 节目上线的花絮片段与选手评价却呈现出了与节目内容截然不同的画风。四位导师不仅以专业、严谨的态度指导选手的排练,与选手私下的关系也十分亲密,更被队员直呼“国民好队长”。
优酷这种少剪漏剪的方式将四位导师都塑造成争议人设,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热度。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做法也使其成为,综艺有史以来第一个集齐所有导师道歉声明的节目,使人啼笑皆非。
当然,像《这!就是街舞》这样“全盘倒”的情况实属少见,更多节目则是好坏参半、通过对比塑造争议人设。如:《向往的生活》中,彭昱畅勤劳踏实、独立肯干,而刘宪华则像个幼稚儿童,时刻求安慰求表扬、花言巧语;《创造101》中,胡彦斌为选手亲自编曲改歌、陪她们练习到凌晨,尽职尽责。而张杰则被删减了大量教学片段,成为只会在镜头前炫技、评头论足的“看戏导师”等等。
问题三:孤儿剪辑,营造节目悬念
冲突、人设都是在粗剪中形成的节目风格,在节目成型后被固定。而为了使节目成片更具有悬念,或者使节目后续更具有看点,一些节目还会将有人气、有话题度的片段放在预告中,而正片却刻意减少镜头或放在结尾制造悬念。这种跳跃式的剪辑方式被称为“孤儿剪辑”,也是综艺节目惯用的手法之一。
如《中国有嘻哈》中Hip-hop Man欧阳靖的揭面。从第一期节目开始,节目就通过碎片剪辑向观众透露有一名重量级Rapper参赛,随后的每一期节目末尾都会有意提到这位大魔王。“重量级”、“说唱教父”等多个标签被反复提及,观众多次误以为被淘汰等等,但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个悬念直到第七期才被揭晓,欧阳靖也被网友戏称“只存在在预告片”。
在张艺兴率领偶像练习生录制《快乐大本营》的节目预告中,范丞丞是镜头最多的练习生。随后一周内,各大营销号大肆宣传范冰冰弟弟上快本的消息,引得一大波观众关注。而实际上,范丞丞在节目正片中的镜头并不多。
《偶像练习生》的“孤儿剪辑”则更为明显。在节目每一次的公演剪辑中,上位圈的蔡徐坤及所在队的播出顺序总是被排在倒数几位,甚至被刻意剪在全部公演的下一期节目中。有不少粉丝在预告片之后以为其会在本期节目出现,但总是在看完两三个小时节目后发现,又被剪到了下一期,弹幕骂声一片。
不可否认,这样的剪辑方式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节目嘉宾的个体特点,是更为显眼的宣传方式。但这种强行制造悬念的剪辑方式成为惯用手法之后就会出现一定的审美疲劳,为大众所诟病。
聚焦:剪辑真的可以“消失”吗?
从上述的例子来看,剪辑似乎是节目“炒作”“营销”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倡导“无剪辑”的也大有人在。但剪辑真的能消失吗?实则不然,为了满足大部分网友的要求,腾讯视频《创造101》推出了“会员悠享版”,其中增加了许多正片中被删减的部分。但不少网友在看完后表示,这样的版本节奏过于缓慢、内容累赘,没有正片好看。
舆情官认为,剪辑真的可以“消失”,这里的“消失”不是不作为,而是淡化剪辑痕迹,用内容掩藏剪辑。
其实对综艺节目而言,剪辑是节目内容的二度创作,是真人秀中“秀”的放大与突显,使节目变得更有节奏更好看,是节目“精致化”“质感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在争议面前,剪辑又如何平衡内容与看点,做到“无剪辑”呢?
首先,剪辑的内容要真实。
这样的真实不仅仅是大体框架的真实,更是节目细节的吻合,还原节目录制中的真实状态,用细节来替代冲突,以小化大。如《信中国》这样的棚内节目,即使没有话题冲突点,后期也能够用镜头去捕捉嘉宾在读信时从动情到动容的心理变化过程,传达节目的感动。《妈妈是超人》中吸引观众的并不是嘉宾之间的吵嘴人设,而是萌娃宝妈的亲子互动、细腻的情感和慢节奏的生活状态等等。
其次,节目的人设要贴合。
一方面,人设要与节目内容相贴合,要合情合理,不能以偏概全;《这!就是街舞》就是因为嘉宾所呈现出的内容与节目所剪辑的人设出现出入,而遭到网友和嘉宾的抵制。
另一方面,人设要与嘉宾原本的性格贴合,即使是反差也需要有一定的演变过程来达到缓冲。在《向往的生活》中,徐峥从“拒绝三连”到之后“劳动最光荣”的人设转变,首先来源于黄磊等好友的爆料铺垫,然后是蘑菇屋忙碌状态的感染......这样的人设是真实可感的、立得住的。
“讲故事”是一档综艺节目最基本的诉求,而如何讲好故事、使故事变得更加跌宕起伏则是其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不管怎样,综艺剪辑的最本真诉求依然是自然与真实,也是观众最舒适的审美倾向。
例如新一季的《妈妈是超人》中,节目组更多地采用蒙太奇剪辑手法让观众感受到镜头间细小情绪积累的微妙变化,产生更广泛的情感体验。这种“去冲突化”的剪辑方式不再像之前一样刻意追求节目效果,而是更注重嘉宾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互动。可以展望的是,这种淡化剪辑痕迹、返璞归真的“无剪辑”论或在将来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