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初心是一座山
贾平凹用四十多年的笔墨
写满了秦岭——
这座他心里最中国的山
今年四月他出版了
自己的第十六部长篇小说《山本》
字里行间
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
韧劲、力道、成色
当然也依然有苍茫秦岭的山高水长
5月5日,《朗读者》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作为打头阵的节目嘉宾,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这次参加《朗读者》是贾平凹首次参与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录制,节目中贾平凹用一场独特的读书会,与董卿和观众一起分享自己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贾平凹一贯都是一口陕西话,走进央视演播室,照样是这个调调。节目一开场,他就先调侃自己说不好普通话,还把他挂在嘴边的段子讲给了全国观众,“我只能用陕西话在这讲话,因为普通话我也讲不了,曾经自己给自己打圆场,说是,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随后,他用“陕味朗读”与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和童年故事。
生长在物资匮乏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贾平凹自小对贫穷和饥饿有着深切理解。但就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贾平凹还保留着对知识和文学的饥渴。节目中,贾平凹自曝当年有些心酸的“窃书”往事:为了能看完小姨家的《红楼梦》,鬼迷心窍地偷偷将书拿回了家,因为书太厚,怕藏在衣服里容易暴露,一次只敢拿两本。
现场,这位年近古稀的文学大家说,现在自己写作基本上还是用手写,需“在豪华笔记本上先打草稿”,写作还要“挑日子”。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
西安不仅是十三个朝代的古都
更是闪耀东方的文化符号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
这些优秀的作家更是
陕西文化长河中闪亮的星
西安文脉深厚,打造“书香之城”恰逢其时,为全民阅读风气提供多元的体验,一系列倡导全民阅读的活动的展开,和多元化阅读体验平台的搭建,让古城西安的阅读氛围在悄然发生改变,眼下的古城西安,书香芬芳已飘散在大街小巷。
5月5日下午,著名作家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西安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在曲江书城一楼文化空间举行,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键,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田远刚,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评论》副编审刘艳,作家出版社编审张懿翎等领导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上午开始就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读者在书城内外排起了蜿蜒长队,等待与贾老师见面交流。
分享会上,贾老师与现场的读者聊起了《山本》创作背后的故事,这本写秦岭的书原名《秦岭》,因怕与旧作《秦腔》混淆,改来改去,有了现在的名字,“写山的一本书,山本,山的本来。”
在生长于秦岭、居于秦岭下西安城四十多年的贾老师看来,秦岭就是“一道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着黄河长江,统领了北方南方,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当然它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山”。以前他总是在写商洛,但商洛仅仅是秦岭的一个点,“秦岭实在是太大了,大得如神,你可以感受与之相会,却无法清晰和把握。曾经企图能把秦岭走一遍,即便写不了类似的《山海经》,也可以整理出一本秦岭的草木记,一本秦岭的动物记吧。”
此次新书分享活动是曲江书城全民读书月主题系列活动之一,读书月期间,曲江书城为广大读者精心准备了曲江书城FM万人读书会、各类名家签售、阅读分享、文化公开课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联合西安交大院士、教授为广大读者献上了一百本经典必读书单,以此丰富西安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
捧起一本书,读一个故事
发现文字的美好和文化的力量
翻书时静谧的声响
唤醒西安这座城文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