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榴 编辑/青禾 校对/栗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吃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由此诞生的美食综艺也总能在轻而易举中撩拨起观众的胃口和好奇心。
放眼望去不难发现,从10年前的寥寥无几到如今的百花齐放,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模式上,美食类综艺在经历了前些年的野蛮生长后,已然逐渐摸索出了兼具理性与感性的最佳表达方式,完成了从原本单一的“美食制作技术流”到“多元美食+”综艺类型的升级。
而作为“下饭综艺”中的佼佼者,《拜托了冰箱》从2015年到2018年,四季走来可谓是美食类综艺崛起的见证者。但“后浪”的奋起直追,同时也意味着“前辈”的路愈加难走。
在美食类成红海的大生态下,作为综N代回归的《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显然已经不具备初播时的新鲜感。但是节目播出首期播放量高达1.6亿创下历史新高,第二期上线亦是在一众热门竞技网综中留下不俗的成绩。
那么,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综艺市场中,《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是何以逃出综N代魔咒,继续做到撩心又撩胃的呢?
下饭神综=美食+生活+八卦
2016年可谓是美食类综艺爆发的元年。
在此之前,国内早期的美食综艺多隶属于资讯服务类节目,以央视财经频道为代表,从《城市流行味》到《一城一味》等节目无不是以介绍美食作为节目的主要形式,而后,伴随着以《厨王争霸》、《厨神争霸》等厨艺竞技类节目的出现,虽完成了从“探访”到“创作”的升级,但节目类型相对而言还是十分单一。
直到2014年《十二道锋味》、《星厨驾到》的出现,明星与美食IP相辅相成的制作模式让观众以及行业在美食之外得以见证到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在经过两年的发酵后,在2016年终于正式爆发。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之前几大平台主打美食的综艺节目寥寥无几,而到了2016年,十几档美食类综艺扎堆出现,告别了野蛮生长的美食综艺几乎成为了卫视、网络平台的标配。
不过这种集中式爆发也让美食类节目出现了明显的高压后遗症,当食物在美食节目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味蕾这么简单,而是被作为载体,进而开发出更加深厚的情感及价值意义,“美食+”节目便出现了一种本末倒置的现状:焦点跑偏,话题成主导,观众被“下饭”综艺没有饭所支配着。更关键的是,由于在短时期内的过度消耗及频繁开采,从集中爆发到趋于冷淡,美食类节目也不过才短短的两三年时间。
其实一档正确的美食类节目,如果以数学公式的形式来定义,那么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则应该是“下饭神综=美食+生活+八卦”,首先应该是“美食”,而后才是“话题”。
不可否认,在之前第三季的节目中,《拜托了冰箱》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危机:一个话题的无限延伸,从八卦到洗白,原本定于15分钟的厨艺展示也被压缩到了十分钟,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不论是在口碑亦或是播放量上,《拜托了冰箱》第三季与前两季相比都略有不足。
而到了第四季,从其整体策略看,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故而针对如何在情感与美食中不跑偏的问题,对节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播出两期以来,以往一味深挖的明星八卦不再是噱头,节目更加强化了由美食而延伸的生活属性,以“打开冰箱,料理生活”一语双关的全新口号代替了“你的冰箱,敢打开让我们探秘吗”的猎奇性。
而节目播出两期以来,最大的八卦也不过是黄磊针对于“重男轻女”的一句轻描淡写的回应。的确,节目少了辛辣的猎奇性,但有割舍才会有收获,由生活中的小美好而泡成的清茶的清新甘甜,不显然比如同碳酸饮料一般的八卦更加回味悠长吗?
从模仿“你的脸”到独创“我的味”
众所周知,《拜托了冰箱》引自韩国JTBC电视台同名节目,毕竟珠玉在前,引进综艺总是躲不开被大众拿来比较的命运。中国版《拜托了冰箱》走过四季,好不容易“引进”所带来的影响已在逐渐削弱,但再次被贴上的“综N代”标签又成为了节目组的魔咒。
还是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小众题材的挖掘毕竟有限,对于大众题材的不断创新才是大势所趋,“综N代”必不可免,但显而易见,不管在任何行业,是音乐类节目还是户外真人秀,从来鲜有同质化内容“后来居上”者。
“求新求变”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所有人都在困惑,到底应该如何突破同质化的困境?
事实上,“美食”作为一个既“狭义”又“广泛”的概念,其本身具有的矛盾性就给予了节目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狭义的定义上来讲,美食可能是仅仅只代表着口腹之欲,即节目所呈现出来的模式其实更放松了对节目引申含义的要求转而以“是否满足观众的下饭欲望”为标准。
于这一方面,在经历了四季的改革之后,显然《拜托了冰箱》已经找到了呈现的最佳方式:厨师阵容注入新的血液,原本的1V1的个人之战更换为3V3的团体比拼,增加了轮换制玩法。新老厨师团中每期都有6位厨师轮班出场,不同人物之间碰撞出的不同化学反应,打响一触即发的“后厨战争”。
另一方面,在广泛的定义上来讲,从《舌尖上的中国》中美食生态引申而来的关于人物故事的思考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食物在美食节目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是生活向往,它所被赋予的魅力更加令观众心神向往。但综艺节目毕竟不是纪录片,做不到山南海北的如实记录种种人生,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最大程度的呈现人生的模式,是《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拜托了冰箱》第四季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节目现场舞美形式的改变,不同以往围成一圈的脱口秀形式,录制现场开始更加强调的是一个家的概念:首先是还原了家里客厅、书房、厨房的基本布局,以极具生活气息的细节将“家”的外形呈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话题也开始偏向于更加浓郁的家庭生活。作为节目首期嘉宾,刚刚升级为“奶爸”的张杰在节目中褪去了明星的光环,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新生奶爸,分享的不是什么让人大吃一惊或是足以议论纷纷的幕后八卦,而是和谢娜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但又温馨美好的小日子:宛如菜市场一般杂乱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冰箱里,大多放的都是为坐月子的谢娜准备的健康食材,昔日辛辣的食物几乎都已经消失不见,而仅有的酱料也是张杰为了满足谢娜而准备的,闲谈之间其扑面而来的都是从两人世界到四口之家的生活气息。
上下五千年,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由来已久,而美食是生活和情感最普遍的载体,所能爆发的能量不仅仅只限于八卦猎奇,既然以美食作为切入口,那么就要凸显出美食在节目中的价值,而并非仅停留在表面的娱乐性上,寻找差异化内容才是“破局”的王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