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参加综艺节目,播出后如果导致明星口碑不好,明星的条件反射是剪辑问题,因此亲自下场手撕剪辑的事件越来越多。但客观公正地说,无论是省去一些前因后果还是颠倒顺序,这些其实都是剪辑的常用手法。
最近,不少艺人因为节目的剪辑问题,怒斥节目组;还有一些综艺节目因为剪辑被观众吐槽,口碑扑街。“剪辑”一词似乎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剪辑为何频频饱受诟病?
剪辑在电影制作、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剪辑手法的不同造成了与实际有差距的情况出现。这也是很多艺人不满节目组的根本原因。
艺人篇
4月28日晚《高能少年团2》正式开播,新晋MC杨紫的加入让少年们更有活力,几位人气少年也让节目在收视率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隔天早上却收到了来自王俊凯工作室对节目组的违约声明,要求节目组道歉。
原来在刚播出的第一期节目中,为了节目效果,王俊凯被“强行”拉出认领水枪扔在地上的重大失误,并接受教官批评。不当的剪辑对王俊凯积极正面的形象造成了损失,所以引发了这一事件。
不仅是王俊凯这一位艺人,之前沸沸扬扬的袁立事件也是同样的原因。《演员的诞生》自播出起就因为独特理念、大咖导师这些因素,广受关注。然而,袁立事件一出,很多观众对该节目粉转黑,对节目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问题出在表演结束后的互动环节,由于节目组的剪辑不当,使得袁立的行为举止看上去很怪异,让观众对袁立产生了误解,对她的人物形象造成了损失。
类似的还有郑恺事件,郑恺在参加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时,和专业配音演员边江同场竞技,最后郑恺以微弱的票数获胜,但这一结果却给郑恺招来了不少质疑之声,随之郑恺又通过微博发声,认为是节目组的把他表现精彩的部分剪去才带来了这样的后果。
综艺篇
《王牌对王牌》也是一档开播以来就广受关注的节目,大型原创室内真人秀,每一期都会请来很多重量级的嘉宾,对情怀的把控也很到位。然而这个节目播出到第三季,因为剪辑问题,被观众吐槽成录制一期播出一季,甚至出现了把花絮拼接在一起当正片的情况。
优酷的超级网综《这就是街舞》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档节目本身旨在传播亚文化——街舞,在开播以来却是风波不断。首先直面爱奇艺同类网综的正面battle,其次因为节目本身的问题,出现了被观众吐槽消费选手、四位明星导师开撕节目组的情况。在这样的不当剪辑下,似乎这档节目成为了一出闹剧。
在节目的宣传方面,剪辑也经常造势,带来有些不良的影响。比如在《演员的诞生》中就曾有过王俊凯怒怼章子怡的先导片,虽然为节目的收视率做了保障,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是节目组的过度炒作,消费艺人。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因为剪辑而导致艺人与节目组不和的发生地多为竞技类的综艺节目,为了节目效果,后期制作人为地选取、操作节目部分内容。但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讲,很多剪辑缺乏逻辑性,不仅对于艺人的形象造成打击,还对节目内容本身也有损害。
那么综艺剪辑师为什么频频被寄刀片?行业里不顾事实情况的剪辑真的可以被接受吗?综艺剪辑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门道?
谁偷走了我家爱豆的镜头量?
一直以来,似乎谁人气高,谁镜头量就多已经成为了观众默认的规则。粉丝也常常因为自家偶像镜头量少而扬言要给后期“寄刀片”。
但镜头量真的是“人气决定论”?
“有些人镜头少主要是因为与他相关的内容重复率太高了。”比如,海选期间对于很多选手,韩庚都没有情绪波动,就是面无表情地记录以及喊“下一个”。一定量的镜头重复能够突出他严格认真的特点,但太多重复镜头反而浪费有限的节目时长,只能剪掉。“不过镜头量与人物出来的效果并不成正比,就像韩庚虽然镜头不多,但还是立住了专业导师的人设。”
与剧情无关的内容,自然就会被剪掉。比如,出现突发情况时几个人都表现出惊讶,而只有一个人因为走神而没有表现出惊讶,后期就会把这个人的镜头剪掉。但如果这个人走神是与之前剧情有关,又或者是和人设相符合,那么这个人的镜头可能反而会被放大。
当然,明星的人气和工作态度也对镜头量有影响。
明星的人气高,镜头量自然就高,这是万年不变的规律。“就算是星素结合的综艺,也永远是明星优先。节目组花这么多钱请了流量明星往往就是为了给节目拉流量的,不给镜头这不是浪费吗?”一位从事多年后期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小娱,“现在的观众太浮躁了,一个流量明星就算默默坐着吃一小时的饭也有人看。”
当然,更常见的情况,则是和政治大气候有关。之前《歌手》的GAI、《了不起的挑战》的王喜,都是因为种种原因被马赛克或者直接被删掉了。
总的来说,就是强综艺感+高人气+好工作态度,往往能带来高出镜率。所以说,偶像镜头少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就想到给后期“寄刀片”,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创意不够?剪辑凑!
剪辑掉一些不必要的因果关系,以及对时间线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剪辑工作的一部分。不过剪辑应该始终恪守的原则和底线是:剪辑不能够颠倒黑白。就如同罗志祥和韩庚的声明中都提到,有些选手被淘汰他们都非常不舍,但节目组没有表现出来。要求剪辑从头到尾呈现一切,虽然并不现实,但剪辑的问题在于,它刻意放大队长批评的部分,而队长不舍的部分完全剪掉,这就可能给观众带来误解,并且这种误解会对队长的个人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这个时候,剪辑就成了“幕后黑手”。
剪辑是“二次创作”,它需要在素材中找一些“亮点”,以制造话题,引起关注。不过国产综艺剪辑找寻的“亮点”,常常是艺人的“黑点”。真是艺人表现得太糟糕吗?大多数时候不是如此,而是节目组有意制造是非,以博取关注。“是非多了,节目红了”已经成了不少综艺节目的走红套路,因此“冲突式”剪辑成了惯用手法,一般来说就是放大冲突,不断撕X,以吸引眼球,但明星却可能深受其害。
反观现在的综艺,前期创意严重不足、陈旧老套、肤浅无趣,只能全靠后期补救,剪辑如果不制造一些“黑点”,那就真是一点看点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国产综艺剪辑屡成“背锅侠”的原因。但通过剪辑来制造冲突,炒话题,博关注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所谓“人设”是怎么立起来的?
自从综艺编剧这个工种跟着韩综被引入中国,有些综艺被观众发现有剧本之后,综艺人设就越来越被观众质疑真实性。
但综艺编剧和电视剧编剧不是一回事。编剧只是导演组细分出来的工种,主要负责节目走向的设计,以前这部分直接由导演负责,更与明星的“人设”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后期有哪些处理“人设”的方法?
第一种,合并同类项,也就是将同类镜头集中突出放大。负责《中国有嘻哈》的后期公司千秋岁副总经理高翔就告诉记者:比如《中国有嘻哈》后期通过集中展示吴亦凡淘汰选手的画面来给他塑造出一个“杀手吴”的专业人设。这部分有时候也会用到“偷镜头”,当然这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比如吴亦凡可能在当时没有说清楚选手好在哪,但是在更后面的言论中提到了,就会将这部分的镜头提到前面。
第二种,横向对比。比如,张艺兴在《极限挑战》里的“小绵羊”人设,就是通过与孙红雷的狡猾人设做对比得到突出的。
立人设通用的方法就是与人设无关的镜头,除非剧情需要,一般都会被剪掉。比如一个人在节目中是智商担当的人设,那么这个人在节目中不够聪明的镜头就会被剪掉。当然智商担当犯蠢的画面是可以适当保留的,因为这体现戏剧性。
结语
剪辑师这个职业不仅关乎影片、电视,还有广告、MV等,不同的领域往往待遇相差较大。通常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初,只能是以剪辑助理的身份出现,进入的门槛较低。但市场对于剪辑师仍然是供不应求。
根本原因就在于真正的一线剪辑师人才的匮乏,他们的档期往往排到了几年以后,比明星还忙。而大量的底层剪辑师,只能做到熟练操作软件,对于视听语言的理解、审美意识都很欠缺,片子的质量提不上去,自然就没人来找他们。这也造成了市场的非良性竞争,在收入上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了剪辑这一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