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编剧”这一职业其实是伴随着引进韩国综艺节目出现在国内的。
所谓真人秀剧情化,就是把整个真人秀的行进流程建构在一个虚拟的故事之上,由人的行动来完成节目的剧情游戏,(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用虚拟世界故事中的真实人物反应来完成这个“秀”的娱乐效应。
近些年随着快综艺、音乐真人秀的盛行,这个有别于影视编剧的职业渐渐成为了各家综艺节目的吸金利器。一周CP情侣档、一周CP难兄难弟档、嘉宾在节目中发飙、嘉宾愤然离场......这些噱头赚足了观众的眼光。
那么综艺编剧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
举例来说,如果对于过山车这一场景加以描绘,传统的影视编剧可能会在剧本中特别标注“大声尖叫”来提醒演员,但综艺编剧的主要任务则在于设计与过山车有关的游戏环节。
至于参加节目的艺人是否会“大声尖叫”,纯属自愿。
据了解,国内的综艺编剧行业是起步较晚的,综艺编剧大多以85后或者90后为主心骨,做过《跑男》四季节目的“元老级员工”总编剧王璐出生于1988年。
而在韩国,资深综艺编剧都是“十年工龄”的老员工。再者,国内对综艺编剧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及韩国,不尽人意的薪酬待遇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在综编青黄不接的情况下,节目山寨、内容抄袭之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流量明星不再万能 综艺编剧手握节目口碑“生死大权”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综艺节目其实大多数都是明星真人秀,部分明星会把真人秀节目当作一个曝光率和话题度跳板,在节目中重“秀”而不重“真”。
一些综编故意制造矛盾引发话题,很多明星在真人秀的快速制作、包装下,人气迅速大涨,很多明星大多搁置、甚至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而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综艺节目真人秀的录制当中。
明星人设一旦崩塌,死忠粉都救不了。高曝光率的确能够博人眼球,但没有作品,只有话题的流量明星,在综艺节目中又能生存多久呢?
在流量明星不再是收视口碑金牌令箭的今天,拥有一个成功的综编团队就变得极其重要了。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奔跑吧,兄弟》是国内综艺领域首个设置“编剧”职位的节目,也是第一个实行总编剧中心的节目。
没有让广大“鸡条粉”失望的是,2018年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全新回归。节目定位继续走亲民暖综的路线,内容持续深耕,打出“坚持做国民综艺”、“坚持结构性喜剧”、“坚持做一个需要思考的节目”三坚持策略。
回顾之前几季的极挑,综艺编剧选择故事情境时,着重扣紧热点事件和社会话题,侧重于以影视剧为故事呈现的背景。
第一季第二期上演“继承者之战”,主题源于2014年在中国热播的韩剧《继承者们》。
第一季第三期化用经典电视剧《上海滩》的戏码,在上海滩展开了一场职业体验秀。
《全员加速中》则是湖南卫视引进日本富士电视台综艺节目《全员逃走中》,“加速队员”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和所划定的场地中,躲避“猎人”的追捕并尽可能完成发布的任务。
制作方为了让每一期都独立具备看点,导演组还请来编剧于正设计故事。
同样请来编剧加盟综艺节目制作的还有《七十二层奇楼》,此次制作方邀请了南派三叔。三叔的“奇楼”之想毫无疑问是这档节目的杀手锏,节目延续使用并再度创新“沉浸式剧情综艺”手法。
但因过于重视影视化情节而忽略综艺娱乐效果的奇楼,也没能逃脱不尽人意收视口碑。
影视编剧跨界制作综艺还需时间和耐心的打磨。真人秀节目最大的魅力,在于节目录制过程中的未知性。
因此,综艺编剧的主要作用在于确立节目主题,根据艺人性格和录制环境,(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设计出合理的节目框架和游戏环节,仅仅靠影视编剧的套路制作综艺是行不通的。
综编之路披荆斩棘 原创内容+情感共鸣就是杀手锏
节目的进展是嘉宾们玩出来的而不是编出来的。纵观剧情化真人秀的发展潮流,从兴起到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同时,对其他类型的真人秀节目也有所影响和渗透。中国人喜欢用情交流,节目中的人文情怀能潜移默化的引起观众内心正能量的情感交互,节目就赢了。
歌唱类节目真人秀《蒙面歌王》、《蒙面唱将猜猜猜》,刻意遮掩或混淆歌手身份制造悬念,也是一种剧情效果的营造;近年来兴起的喜剧类真人秀,如《笑傲江湖》《我们都爱笑》《谢天谢地你来啦》等,就由多个喜剧小品或喜剧演出桥段串联,形成一种散点式的剧情化模式。
《一年级》等“角色扮演”类真人秀,则以锁定角色职业、属性为出发点,以独特的身份视角营造了别开生面的剧情效果。
《我是歌手》从第一季到第五季,一直保持着25位编剧的庞大队伍。与现场导演和后期导演服务全局不同,《我是歌手》的综艺编剧只为歌手服务,要最大化地呈现所负责歌手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南方人物周刊把《我是歌手》称为“楚门的音乐世界”。
总编剧孙莉在歌手名单确认之后,就会让编剧组的成员会领到各自负责的歌手。编剧对自己歌手的人物方向有了初步的预判后,加以小传的写作。
比如编剧黄璜完成徐佳莹的初步功课后,第一印象是她未必适合这个舞台。但接触之后发现自己的判断出现了较大偏差。私底下的徐佳莹古灵精怪,时常会激发出身上的幽默细胞,同时又有一点畏惧镜头、认生。
第一次听完她的彩排后,黄璜就被震了:“我明白洪老师为什么会选她来,完全超出我的预期!”更加超出预期的是,第一次竞演徐佳莹就拿了第一。
《我是歌手》综艺编剧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歌手形象后面,制造有一个叫“增量”的东西。
在当年竞标时的阐述中,洪涛表示,歌手的生产模式与内容设计也是有别于其他音乐真人秀。
团队参照韩国原版模式,提出“编剧”这一制作执行角色,主要负责节目的整体故事脉络梳理、事先预埋撰写,以及拓展故事支线的行进方向与引导。赛制诸多创新,使得被淘汰的随机性大大增强。
对于现象级综艺《中国有嘻哈》,第11届台北文学奖获得者冯勃棣评论称,嘻哈的前 8 集的节目就是一个英雄旅程,每一个被重点凸显的选手都有自己的旅程,而嘻哈侠更是被重点凸显的。
每位选手的其角色塑造与结构,破解其赚人眼泪的秘密,其设计的严谨程度,绝对堪称综艺栏目以及电视剧学习的典范了。
大多数的电视剧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中国有嘻哈》浑然天成的戏剧冲突使得每一期节目都不缺少引发讨论的话题。
每位选手都特点鲜明,给人印象很深。残酷的赛制所带来的紧张感和非常明显的悬疑设置,《中国有嘻哈》用电视剧的套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大型明星角色扮演推理游戏《明星大侦探》虽坚持不补拍,不NG,这种看似“不干预”的制作其实幕后全靠导演组的预判。据了解,在正式录制之前,导演组会先试玩,用两到三天去判断嘉宾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组是没有科学的方法做预判的,全凭嘉宾和导演做彼此攻防。这就更加考验总编的整体专业技能与临场应变之举。
“新限模令”的发布使得国内原创综艺之路愈发变得激烈,细分受众得以垂直内容生产,(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制作方的选题也是一年比一年新奇,2018年则把这个瞄头对准了机器人领域。
优酷《这!就是铁甲》和爱奇艺《机器人争霸》争相播出,在钢铁的世界里,在那些“致命武器”的背后怎样用剧情真人秀唤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这真的要看团队综编何如大显身手了。
市场刚需催生综编人才扶持计划 综艺“编剧中心制”少不了资历进阶
究竟,什么样的综艺节目才能收视口碑双丰收?对于如今这个综艺市场大环境,想必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提高综艺编剧的整体专业水准,在制作综艺节目娱乐性,追求节目“笑”果的同时,用节目精神导向和宣传导向打动人心、引人思考,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有意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提高节目自身的社会价值。
制作方需要这样的综编人才充斥整体制作,就算花高价聘请也是值得的。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MG)自主研发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节目,尤其是《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在同时段蝉联第一,网络点击量也名列前茅,两档节目可谓是扛起了东方卫视黄金档喜剧综艺的大旗。
早在2016年,SMG就宣布成立“SMG文化创新创业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人民币,重点定向于扶持内容创新、创新模式研发、重大主题研发项目创作生产和内部创业等方面。
而对于综艺“编剧中心制”的概念在国内并没有盛行,这个概念其是一种在欧美及韩国影视界推行的制片模式,即在影视制作过程中,以编剧为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影视界仍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嫁接到综艺节目编剧来说,资历的进阶是必需品。
《无限挑战》韩国版总编剧文恩爱和《了不起的挑战》总导演陈涤曾在中韩综艺编剧论坛上碰面,共同探讨中韩编剧在人才培养上的现状和问题。
文恩爱认为,除了学校系统学习之外,一个好编剧必须到拍摄现场中从失败中学到经验,大概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培养五个编剧,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工作。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赫胥黎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预言如今看来可谓是感同身受。
综艺粉爱综艺,爱明星,爱娱乐,但若节目制作团队陷入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环境中,只会使得综艺节目真人秀变得越来越假。
综编定制节目没什么不可以,找到观众买账的方式,“定制综艺”说不定也能领导新的风向标。
(文章来源于:新剧观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