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舒恪
来源丨传媒一线(ID:cucyixian)
2017年是慢综艺全面井喷的一年,从一季度的《向往的生活》,到上个月收官的《三个院子》,全年十余档慢综艺让观众应接不暇。
然而,在慢综艺繁荣的背后,一些节目也遭遇了口碑和收视双扑街的尴尬。抛开去年电视综艺大盘整体下行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观众对趋于同质化的慢综艺已经审美疲劳,或者说,想在慢综艺中找到“诗和远方”,越来越难了。
慢综艺为什么离观众越来越远了?
去年年初,一档《向往的生活》横空出世,收视口碑双丰收。湖南卫视尝到了甜头,两档经营体验类综艺《中餐厅》《亲爱的客栈》接连上档。到了四季度,几家卫视开启慢综艺火拼模式,东方卫视《青春旅舍》、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江苏卫视《三个院子》等节目相继推出。“慢综艺”百花齐放的同时,观众却越来越看不懂什么是“慢综艺”了。
“慢综艺”还是“忙综艺”?
在这次民宿类慢综艺井喷之前,以《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等节目为代表的旅行类慢综艺可以算是国内慢综艺的鼻祖,那时的综艺还以“虐星”、“穷游”为主题,靠节目任务来穿起整期节目。
几年后,节目主题从旅行变成了开客栈、开餐厅、改房子,然而不变的是,明星依然忙的不可开交。虽然民宿类慢综艺不再“虐星”,但是节目组大多给明星下达了一定的经营性任务;虽然节目在宣传上打造“慢生活”、“享受生活”的概念,但是最后呈现出来,却是明星从早忙到晚。隔行如隔山,让明星去经营一家店面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慢综艺”还是“磨综艺”?
慢综艺的“慢”应该是生活状态上的“慢”,而不是节目内容和剪辑上的“磨”。一些节目的内容和剪辑十分拖沓,且同质化非常严重,如果一档节目仅仅依靠明星来撑场面撑流量,内容上只是一味的拼凑和模仿既有的套路,观众审美疲劳也就不足为奇。
“慢综艺”还是“尬综艺”?
现在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是,很多慢综艺里的明星之间完全不来电,甚至是“赶鸭子上架”,走走过场。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上的要求,很多节目“不得不”加入素人元素。
然而,这些素人的加入并没有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任何作用,完全沦为了明星们的背景板。甚至在有些节目中,素人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这种“为素而素”的做法,更加重了节目的突兀感。
慢综艺怎么“慢”下来?
节目立意一定要明确
从一开始,很多节目的立意就没立好。从早几年的旅行类综艺,到现在的民宿体验类综艺,扎堆现象就没停过。很多项目匆忙上马,节目内容充斥着模仿和投机,想要在乱世中分一杯羹,急躁的情绪与慢综艺想要传达的“美好生活”主旨早已背道而驰。
面对竞争对手的疯狂挤压,节目制作方往往自乱阵脚,争抢题材、争抢艺人、争抢上档时间,节目质量为速度让位,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可想而知。
节目主线一定要贯穿
慢综艺的核心诉求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不是远离生活。这既体现在节目与观众的沟通过程中,也体现在摄制组与明星的沟通过程中。慢综艺中加入经营的属性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过于突出经营,就会让明星远离生活中的自己。
节目过分强调“任务属性”,就又回到了竞技类综艺的老套路,明星想赢怕输,节目组挖不到深层次的情感联结,由此又进入了恶性循环。
人物关系一定要清晰
其实慢综艺也好,快综艺也罢,综艺节目中人物角色的定位一定要清晰。相比于快综艺,由于节目调性和内容的不同,慢综艺更注重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的构架。归根到底,还是在于选角。《向往的生活》里的人物关系为什么立起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嘉宾们都是“旧相识”,何炅和黄磊是多年的老友,于是在节目中,两位老友和Henry的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
与此同时,每期节目的嘉宾也都和主咖有着或多或少的情感联结,节目组在固定的人物关系中寻找变数,再进行深入挖掘就简单很多。反之,让一群完全不认识的明星三两天放下芥蒂完全打成一片,谈人生谈理想,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慢综艺更是如此。在经历过去年的慢综艺井喷之后,各台播出的计划也在进行着调整,《向往的生活2》二季度即将接档,曾经代表旅行类慢综艺的《花儿与少年》正式停播。在收视、口碑、创收的多重压力下,慢综艺节目的自我革新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