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一个质感满满的佛系中年人。
喜欢梁文道很久了。
知识渊博,观点中肯、客观,不蹭热点,不靠噱头,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有优雅的穿着打扮和谈吐,这就是梁文道。
大家亲切称他为道长。
道长是典型的斜杠青年,干过很多事,用过的名片有60多种。
“梁文道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足迹范畴从大学讲师、文化从业人员、自由撰稿人、电视电台节目主持人、牛棚书院院长、中学校长、商业电台台长、电影创作人和剧评家、作家、书评家、食文化研究人、时事评论员、乐评家,到公共危机处理专员、环保权益维护者、香港爱护动物协会的动物保育大使和观察员、古迹研究员、文化推广研究学者、艾滋病权益维护义工等”
无所不能的道长,开了一档脱口秀节目——《一千零一夜》。
说白了,这就是个荐书节目。
但这个节目,不简单。
从2015年开始,这档节目在豆瓣的评分持续走高。新出的《一千零一夜•出走季》,豆瓣评分得到了9.6。
这档节目很“梁文道”——不蹭热点,不谈空话,不讲世俗,不刻意抢红。
道长每天读书五六个小时
有人说,梁文道就是质感。
我说,这节目很舒服。
如今嘈杂的娱乐氛围中,有一档舒服的栏目,实属不易。
在夜幕降临的大北京,嘈杂喧闹的人行路上,道长专心致志讲书;在不饰装修的门面里,道长像一个家常大叔,跟店员随意攀谈;在文化气质浓厚的敦煌,道长坐在椅子上,不经意间讲起自己几十年来与旅行与书的结缘……
就是这么随性。
一定是在路上,一定是在讲故事,一定是道长一个人。
乍听上去,怎么这么无聊?
事实是,《一千零一夜》特别有聊。
看看看着,就入心了;听着听着,就能听出意思来了。
我想,这或许跟节目形式有关系。
在户外读书,本身就是常人不为之事,但道长却可以在闹市中穿梭,脱口而言。强烈的镜头喧闹感,让坐在静室中的你我,对道长所言所行产生了极大地好奇心。
然而,这并不是坚持看下去的理由。
幽默风趣的道长
道长的书讲得好,有内容,有故事。
古今中外故事侃侃而谈,文化历史艺术所知甚广,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时不时映照了现实社会,时不时说出了世道人心。
有观点,有态度,有深度,有文化。
在最近的出走季中,道长讲的书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我与地坛》甚至等等。
讲《文学改良刍议》,他能把中国白话文的发展变迁侃侃而谈,说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胡适、陈独秀等这些古板克制的名人在他的描述下,竟显得有那么一点点憨态萌动。
还有马东……这些教人说话的人,古往今来,道长信手拈来。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是有理由的。
小时候,朦胧不懂的语文课本,现在竟被道长放在整个宇宙历史中来演绎,听来拍案叫绝。
《狂人日记》,记得这经常被当做填空的题眼吗?
今天小猩,第一次明白它的深意。
没有自由的时空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吃人的人。
道长轻松幽默的讲述,居然把鲁迅的凌厉严酷讲得亲切和善,甚至有那么一点酷帅。
鲁迅
几十年来错认了鲁大爷的风格,这时想来不禁泪流满面。
鲁迅到底是在为谁呐喊?
《狂人日记》,你需要听听道长所读所释。
道长在北京地坛
说起《我与地坛》,你会想起谁?那个叫史铁生的作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吗?
史铁生简笔画
不。我们都在重复他所阐释的故事,我们都是他笔下的小人物。
你知道《我与地铁》,你可知道命若琴弦?
由《命若琴弦》改编的电影《边走边唱》
道长开辟出的文学认知新领域,带你走出生命的困境。
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缺的。
我们每个人都命若琴弦。
听完“命若琴弦”的故事,小猩的内心是震撼的,是沉重的。
当然,我也开始思考了……
道长像一个灵魂推手,他用故事,辅助每一个人走进心灵的殿堂。
我思故我在。对个人命运与历史走向的关注,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要的。
走进敦煌,道长在敦煌里讲述这片土地的文化,他一方面探究“变文”的起源,一方面口述目连救母传奇神话。
变文
本来枯燥乏味的历史,让道长讲得妙趣横生。
……
目连救母的变文
道长说《一千零一夜》本是一个女孩子每天必须讲故事,为了活命,要吸引人家再听一天、再听一天……这也是他的愿望。
我想说,推荐一千零一夜,让大家每天都有故事,这也是小猩的愿望。
毕竟:
因为读书,这个世界将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