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字号+作者:Sir电影 来源:Sir电影2018-03-1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有个系列综艺,Sir被家人天天催陪看。度娘说,“奇葩”意思有两个:1.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这不,第二波“烟火”,又没羞没臊地放起来了——《奇葩大会第二季》奇'...

有个系列综艺,Sir被家人天天催陪看。

一陪看,就陪了好几季。

(不是真喜欢谁陪得了那么久啊……)

没错,《奇葩说》以及《奇葩大会》

度娘说,“奇葩”意思有两个:

1.奇特而美丽的花朵。2.用来比喻优秀文艺作品或出众的人物。

实际呢,这词已经贬义了……你们都懂。

但这档节目,硬是把这个词扭亏为盈,成为了一个还挺让人沾沾自喜的虚荣头衔——

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我就是带刺的玫瑰,我奇葩我光荣。

咋地?!

这不,第二波“烟火”,又没羞没臊地放起来了——

《奇葩大会 第二季》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奇葩也是分类型的:

有讨人喜欢的,有让人神烦的。

生活里,可能区别还没那么大。但一到《奇葩大会》,特别容易金是金,屎是屎。

在Sir看来,说到底这档综艺,考验的还真是“人品”。

但这个“人品”,和你纯扶老奶奶过马路不一样。

三观得听起来歪,实际很正(一种突破传统的正)。

但又不能实际正,听起来傻(比如一直混不好的艾力);

更不能实际就歪——不懂修饰的功利厚黑者,在这里铁定被嘘。

不可否认,在极少数奇葩大神附体时,部分选手能把黑白说成灰的,那恰恰是最惊喜的时刻(此处尤其为姜思达打call)。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此外,它还得是某种情商、沟通力、语言组织力、与观众共情程度的集合体。

好,说回第二季。

田朴珺来,讲“独立女性”,题目虽没毛病,可惜讲的都是“仰望星空”“找到自己”啊的100遍鸡汤陈词,语言组织水平与她自居的“高大上女性”,还有不小一段距离。嘉宾和观众看在王石的面子上笑而不语……幸好她只是走个过场。

无名小辈如木汁,可以用奇葩观点,组织个性语言,用冒犯的方式讨人喜欢;又如小字辈可乐,扎实的阅读和特殊的心理经历,让她可以举重若轻,以身心灵文学的高度,打动人类。

所以,这档节目,还真不太看资历。

或者说,有的人才资历虽厚,三观却跟不上趟,来这里只会掉粉。

最新一集《奇葩大会》,就有这样一位“特别人类”。

经常上网看搞笑视频的人,一定知道他——

张雪峰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中国最红的考研老师,没异议(反正Sir也说不上第二个……)。

2016年6月,凭一段“7分钟解读34所自主划线高校”的视频走红网络。

随后,大量培训视频上传,完整版时长100分钟,点击量累计5500万。

没看过的可以过个瘾,注意音量……因为一开场就高能——

| 时长:6分57秒 |

惊人语速、辛辣点评,让他的视频在一片“23333333”中,转发数直线上升。

一夜之间,他成了“神嘴”,艺人生涯由此开始。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2016年11月,《火星情报局》常驻嘉宾;2017年,参加《演说家》《零点食神》《集结吧王者》……

总的来说,综艺不论大小,他统统去蹭个酱油。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这脸型,已经越蹭越像胡瓜了

2018年,他终于来了《奇葩大会2》。

好像奇葩该有的特点,他都有。

口才、观点、逗逼生动的表演……

Sir本以为他来晚了,没想到他来坏了。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我来奇葩大会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记住,我是一个老师。”

“我今天来告诉大家,我始终都是一个老师。”

“我肯定不会进入娱乐圈。”

“我是老师我不是艺人”是张老师整段演讲的主题。

过程中,他解释了频繁去综艺打酱油的目的:

为了让更多考研学子知道我,可以获得来自我的帮助。

不做艺人为啥?

因为:“做老师的自豪感,远远超过一个艺人。”

为了证明这份自豪,他讲了个故事。

故事由“张老师,你可能不记得我,但我永远记得你”开始,到“你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为结束。

具体故事内容,相信你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一个学生,本来打算在内蒙县城工作,因为他的讲座长了见识,下定决心考研。考到中科院,又考到博士,最后出国做研究……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Sir觉得这件事,本身确实令人感动。因为中国是个教育资源紧迫的大国,太缺好老师、好导师。

如果日常,Sir很乐意听到它,也愿意把它分享给需要的人。

但《奇葩大会》上说,有点怪。

能不能这么浓浓地营销一个正能量故事?

能。

能不能这么浓浓地推销自己?

也能(奇葩都是没脸没皮的)。

但效果是不是好使?到了这儿也好使?

呵呵,那就不能保证了。

前面,Sir已经指明了《奇葩大会》的选人本质。

不是喜欢,就是神烦——没有中间项。

Sir感觉,哪怕是为了一次“正义的营销”,张老师也没仔细思考这个本质。

马东的想法应该和Sir差不多,他这么说:

“张老师,这故事你是每个节目都说一遍吗?”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不一定,有的节目没法说。”

“那为什么厚爱《奇葩大会》?”

张雪峰没直接答,却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请问四位老师,《奇葩说》重在奇葩,还是重在说?”

然后,自问自答:

“我觉得是,说重要奇葩不重要。”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之后,他点评了一下自己的穿着。

“相比其他选手而言,我穿得相对正常一些。”

言下之意可能是:我不是奇葩,我先划清界限

随后他又说,这里是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的地方,所以他来了。

说完便获得了台下掌声。

表达自己,他算选对了地方。

但表达自己的“态度”与“内容”,其实是两件事。

而后者,决定了本该被“喜欢”的他,变得有点“神烦”——他的一套现实主义三观在鸡贼的奇葩导师面前,很快露出了马脚。

前面Sir说了,奇葩的三观正,其实带着一些突破传统的意味。

“突破传统”也就是说,未必是当下、现实中“最实惠”的三观。

蔡康永果然就此diss张雪峰:

“校园的好成绩,意味着最后的成功吗?”

这一问,张老师防守得可以:

考研并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是一个改变方式。而这个方式适用于大多数人。

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说多……他定义了自己认为的成功:

我全国有150个分校,每年讲座500场,每天每个城市到处飞,最多一天八场,从早上8点讲到晚上9点半。我太拼了。

......

在我生活的城市有辆车,有套房,过分吗?

别人老婆有的我老婆也有,过分吗?

别人孩子有的我也有,过分吗?

既然说到老婆,马东又找到一个bug:

听说结婚前40天,你未婚妻不见了?

张雪峰没回避:

我和爱人是闪婚,从见面到领结婚证40天。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没听懂?意思其实是:

在前一个未婚妻悔婚的前提下,张老师重新交往了新女友,并在40天内又结了婚。

现场……一片哗然。

原来,他的结婚是设定好的人生目标,既然日子都定了就得执行,“日子”比“对象”大。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30岁前必须结婚。

马东补刀:

给自己一个(结婚的)KPI?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这次,口才没能救他。

他尝试以“我的一个朋友”的故事来圆场——朋友因为父亲病重,不得已才着急结婚——再引申到自己身上,是为了孝,才“计划婚姻”。

但从现场反应来看,洗白不成功。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有句话说得好:

不要听一个男人讲政治,要听他怎么讲女人,那才是他真实的政治观。

套用在张雪峰身上,我们看见:

真抓实干的学业观,可能让他的爱情观也发生了些许变形。

就批评到这儿吧。

结婚,归根结底还是私事。

40天的“目标式爱情”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也未必就不是真感情。

张老师还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有魅力有口才的导师。

更何况,很多社会人都付不出他的那份累,批评他显得很腰疼——

一边参加综艺,一边奔波全国各地继续演讲,每年统计下来有500场。

提高学历,现实中确实是最大概率走出困境的方式之一。

做为一个面对太多学生的老师,需要这份务实。

所以,Sir对他的学生只有一个建议,考研归考研,三观不要全部照学,足矣。

说回《奇葩大会》。

这个节目,其实不太适合蹭个场。

蹭不好,就掉粉。

对于综艺串子而言,当他携带着适用其他综艺的传统套词来这,很可能水土不服。

其实,反而在最后的采访环节,让Sir看到了张雪峰的某种奇葩潜质。

采访环节中,肖骁用已经用了好几季的颠倒词来表示空洞的反对(书读太少的人说话,确实让人耳朵起茧):

他认为的美好生活,跟我认为的美好生活是不一样的。他觉得他认为的美好生活,就应该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美好生活,这个东西是我接受不了的。

而另一边,张雪峰坚定地念叨着自己的人生KPI格言:

25岁,你的父母觉得有个好儿子;

35岁,你的妻子觉得自己有个好丈夫;

45岁,你的儿子觉得自己有个好父亲。

不知为什么,土归土,low归low。

Sir倒有点小感动。

虽然,“奇葩之人”需要突破传统,输出有点小超前的三观。

但守正出奇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当奇葩大神眷顾,你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这就是奇葩综艺之所以“奇”,之所以值得追的理由。

我追这档“奇葩”综艺上瘾,让人原形毕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奇葩大会2》,爱奇艺每周六晚8点更新

编辑助理:哥谭镇民兵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