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福利 | 春晚这场没落的仪式,还能雄起吗?

字号+作者:文慧园路三号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2018-02-1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文|id又一年春节即将来到,而我们所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将如期而至。这是一年一度铁打的“贺岁档”,似乎本该是一场万众瞩目的盛事,然而,它似乎渐渐不再是'...

文 |id

又一年春节即将来到,而我们所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将如期而至。这是一年一度铁打的“贺岁档”,似乎本该是一场万众瞩目的盛事,然而,它似乎渐渐不再是家家户户春节时必不可少的节日。

如今还有多少人收看春晚呢?据统计,新千年之初,春晚的收视率仍在40%左右徘徊,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于2015年跌下30%,这几年均在30%左右徘徊。

笔者身边,有许多年轻人已经多年未看过春晚。

那么,春晚为何已经渐渐不再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今后它又将何去何从呢?全家人围坐在电视前收看春晚的除夕夜,是否已经成为历史?

的确,春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豆瓣电影的页面中,有一个词条叫做《春节大联欢》,这是纪录1956年建国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的影片。这一次晚会可谓群英荟萃,出镜者有老舍、巴金、梅兰芳、侯宝林、赵丹、新凤霞等人,这等强大的阵容,未免令此后的春晚都黯然失色。

这部纪录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掌镜者张骏祥、谢晋等人也是当时的名导。张骏祥的《白求恩大夫》和谢晋的《红色娘子军》,均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即使是在晚近的历史中,在春晚上也不乏令人难忘的作品。姜昆、陈佩斯、赵丽蓉乃至赵本山等人的语言类节目,至今看来仍令人捧腹。就近了说,《千手观音》的舞蹈表演和刘谦的魔术等,亦令人耳目一新。

但是,人们似乎可以切身地体会到,春晚的“亮点”越来越少。

笔者的家人们常常在收看央视的春晚感到乏味时,切换到地方台的晚会。甚至阅读微博上网友的吐槽,总比春晚本身更有趣味。

对于春晚的“退化”,人们众说纷纭。

最具代表性的说法便是“娱乐多样化”。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可供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实在太多也太方便了。甚至连电影和电视的荧幕都受到挑战——人们只需要一部可以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便足够了。

然而,“娱乐多样说”的问题在于,在除夕这个特别的夜晚,春节联欢晚会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电视节目。

事实上,不在电视上看春晚的人,也不会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来收看它的直播。与其说它是被舍弃的电视节目中的一份子,不如说它是一个逐渐没落的仪式。

退一步讲,就算将春晚看作是一档综艺节目,新式的电子设备其实并没有威胁这种娱乐形式的地位,甚至反而助推了它的勃兴。2017年大热的《中国有嘻哈》等节目就是优秀的例证。

第二种说法是“意识形态说”,这种说法以人们对2016年猴年春晚的吐槽为代表。群众不乐意的不仅是他们没有在猴年春晚上看到六小龄童,也因为它过于浓重的主旋律,与群众真正的喜好背道而驰。

亮相山东春晚

当意识形态能够被指认之时,它就已经失去意识形态的效力了。人们的批评与不满更证明了,春晚所弘扬的“主旋律”,已经很难适应多代际的文化精神需要。

尤其面对花样翻新的青年文化,它反而显得边缘了。

同时,这种说法也指出了另一些问题,那便是春晚与民众的距离问题。过于正式的主持腔调与一年比一年豪华的视觉特效,很难说体现了“与民同乐”的精神,反而有几分“与民有别”的意味。

这第二种说法其实与第三种“社会分化说”遥相呼应。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社会贫富分化,群众系统愈加复杂,已经很难有一场满足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的春节联欢晚会。

或许这种众口难调在过去便已经存在,只是,现在的互联网用户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于春晚的意见。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在最终的春晚节目中,看到春晚负责人对群众意见的权衡呢?我想,在这一方面,春晚做得可能确实不够。至少在猴年春晚,在群众们对六小龄童的呼声如此之大,而六小龄童本人也表示若春晚邀请,自己定会上台的情况下,人们依旧失望了。

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春晚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回忆,但人们当然希望它并不仅仅是回忆而已。在新的时代,春晚也当与时俱进,更好地采纳群众们的意见,吸取过往的经验,继续为我们的春节增添一点暖意与年味。

话题互动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带上tag#春晚#留言,谈谈你最记忆深刻的春晚节目,葛格将依据点赞量及走心程度挑选送出《唐人街探案2》5张全国通兑券哦。

一条电影课 | 《马戏之王》:一个真小人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