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关于文化节目扶持、考核、创新、效益,收好这四条建议

字号+作者:传媒内参 来源:传媒内参2018-02-0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传媒内参导读:随着文化节目“扎堆”制作播出,也出现了同质化、泛娱乐化、制播分布不均衡、缺乏造血机制等问题,制约文化节目进一步发展。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传媒内参导读:随着文化节目“扎堆”制作播出,也出现了同质化、泛娱乐化、制播分布不均衡、缺乏造血机制等问题,制约文化节目进一步发展。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文/李岚 莫桦黄田园(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近年来,荧屏呈现文化节目热,一大批优秀文化节目集中涌现,强势唤起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彰显主流媒体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文化节目“扎堆”制作播出,也出现了同质化、泛娱乐化、制播分布不均衡、缺乏造血机制等问题,制约文化节目进一步发展。

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出指导方针,总局出台和实施把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等一系列管理政策,为我们指明方向。

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推动原创文化节目高质量、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放大并辐射文化节目影响力,引导广电机构将广播电视节目做成“有文化的节目”,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排头兵。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领文化节目精品化、特色化、常态化、集群化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节目自主创新工作机制,把重心向规划引导、创作指导等中前端倾斜,更好发挥扶持、推优政策的风向标作用。

在创新创优节目评选表彰和监听监看点评中,进一步加大对文化节目的扶持和推介力度,适当加大对一些在地面频道实现常态播出的“小而美”“专而精”文化节目的推优比例,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方向,推动文化节目精品化、特色化生产,常态化、集群化播出。

建立更清晰的多部门、多层级协同联动机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例会、节目会商协调会、《收听收看日报》、“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号、《广电时评》等平台的综合影响力,持续开展优秀节目推介分享、研判解读等工作,提供价值标准和前瞻引导。

鼓励在对节目、频道频率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评中加入对节目文化内涵的考核指标,推动形成节目讲导向、有文化、重品位的自觉创作共识。

(二)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开掘深度广度,“以点带面”做好文化节目

继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的基因库、题材库、故事库,加强挖掘整理、提炼阐发、艺术呈现,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用通俗化、大众化、广播电视化、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节目,实现中华文化继承发展。

加强从独特角度拓展选题类型,比如在海内外辨识度均较高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家族家风文化;加强从中华文化汲取模式开发灵感,比如重构和创新应用古代诗词游戏和传统习俗等。

进一步,要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节目的“根”和“魂”,将“有文化”内化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价值追求,贯穿研发生产传播全流程。

要以文化节目为燎原之火,移植和延续成功经验,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文化的节目”全面繁荣。

用更吸引人的语态、更接地气的形态、更具中国风格的模式,承载更深沉精神力量和更丰富文化内涵,用“少即是多”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内核以潜移默化、水滴石穿之势释放深远影响,激发海内外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加强研发和管理机制创新,夯实文化节目创新创优的制度基础

一是加快健全研发机制,为创意落地提供切实保障。

要完善节目研发部门和节目创意大赛、创意推介会的职能,进一步在创意孵化、节目模式方面集中发力。

推动设立文化节目研发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建立专业人员交流学习制度,提供来自国内外顶尖对口部门、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的创作研发指导和项目孵化经验。

建立文化专家节目评议机制,提高节目团队的文化素养,确保内容专业性、准确性。

二是鼓励实行项目制管理机制,高效整合制作、平台、宣推等最优资源。

以矩阵式组织结构将资源要素激活重组、共通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经验移植效率,为节目创作生产、融合传播、营销推广予以有力支持。

鼓励对重点文化节目项目建立攻关机制,施行诸如“一个重点项目、一位主要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责任制度,为项目运作提供机制保障。

(四)加强节目与市场对接,实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方面,文化节目要延展社会效益优势,建立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双向通道,形成连动,打造节目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生态闭环。

一是充分挖掘文化节目影响力的潜在价值。在获得冠名广告、版权销售等传统经济收益同时,加强基于文化浸染力的品牌化开发,将节目影响力转化为品牌影响力,实现长久生命力。

二是充分利用品牌的资源整合能力,向屏外空间拓展。以市场化手段,建构从线上到线下的完整产业价值链,或通过提供多元化平台服务实现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要用好政府扶持资金、发展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撬动和放大效应,有效吸引优质资源集聚。

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对文化节目的扶持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节目的衍生品市场等品牌开发环节。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广电部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政银联动、资源共享、文化资产评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文化节目对接市场提供“补、贷、投、保”联动的多层次文化金融服务。

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广电企业尤其初创企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孵化培育龙头骨干市场主体,回馈文化节目创新创优,实现“双效统一”。

文化节目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 增强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精神命脉”。文化节目通过“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在文化与国人之间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激发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认同。

一是加深大众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认知

文化节目充分调动电视语言,深入挖掘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选题从汉字、成语、诗词、书信、国学、历史向文物、建筑、民俗、家风、礼仪、戏曲、武术等领域不断拓展,在节目中有机融合纪实、动画、真人秀、脱口秀、访谈、竞技、朗读、表演等表达形式,创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调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唤起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与经典文化的学习自觉。

《诗书中华》15-44岁年轻观众超五成,80后全家型收看是主力。

《国学小名士》《龙的传人》《少年国学派》等主打暑期档的少儿文化节目,吸引家长和孩子一同观看,得到“以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浸润,塑造孩子的自信、优雅、从容”的肯定评价。

二是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参与度

文化节目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探索多样化传播、互动方式,建立大屏小屏紧密连接,建立与广大观众的互动体验,涌现出“三微一端”、VR视频、网络同步直播、虚拟坐席、实时弹幕等多种融合互动形态,有的令文物古迹、传统故事动起来、活起来,有的吸引观众同步答题、讨论、分享。

通过大众化、社交化传播,文化节目以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全方位阐发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大众不仅喜爱看节目,更自发地参与到文化传承中。

一批文化节目引发了朗读热、诗词热、博物馆热、匠心精神等社会现象,正在助推“文化热”的兴起。

《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一家几代人共赏诗词、观看比赛,邀请观众同步答题、组织网络版飞花令,将节目热度延伸为“诗词热”。

《国家宝藏》在央视在B站开通的“央视综艺官方”账号上获30万+播放量,4万密集弹幕;官微启动“我给国宝写广告语”等互动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人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朗读者》在各地设置的线下“朗读亭”外排起长队,节目让朗读回归生活,让大众以朗诵阅读感受文学之美。

《创意中国》以节目为平台,为文创项目提供与资本对接的渠道和项目孵化的指导,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 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节目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是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彰显大国气象

文化节目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历史的纵深夯实一脉相承的文化精髓,赋予当代价值,全面立体地呈现今天中国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与中国人丰富多元的精神面貌,引导国人追求真善美,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

《好大一个家》以新疆少数民族家庭的家风家训为切口,用生动鲜活的家国故事,勾连民族团结、脱贫致富、爱岗敬业等现实话题,展现当代新疆人爱国爱疆、开放进取的精神面貌。

《非凡匠心》通过寻找国宝级文化传承者和稀有的工艺匠人,带领观众重新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魅力,实现文以化人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诉求,也是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体现。

《耳畔中国》以传统民歌为内核,用竞唱演绎结合文化解读的全新方式,呈现大众对国家、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歌颂。

二是面向世界与未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文化节目厚植中华文化,深耕自主创新,以新颖、多元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向世界呈现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背后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用一个个好听好看、扣动世界心弦的中国故事,说明问题、解疑释惑、阐述理念、推动发展,增进世界对我们倡导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

《朗读者》《唱响中华》等节目模式和节目版权的走出去,让文化节目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谢谢了,我的家》聚焦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为中华家风代言;

《“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增加戏剧、曲艺、中华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喝彩中华》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喝彩人展现传统戏曲的国际魅力,新时代的中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同得到更多来自全球的关注与喜爱;

《开讲啦》多次走出国门,在埃及、希腊、新加坡等国家录制,以年轻人的视角探讨文化传承等全球性话题,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掀起“中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