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曾经的播出平台是电视的综艺节目来说,转战互联网的过程中,它们一边已经习惯了面向电视平台上的“合家欢群体”,另一边又要重新面对互联网平台上年轻人的天下,这中间的磨合期并不好过。虽然从电视综艺转变为网综可能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可如果转战之后还是放不下电视情结,又放不开网络思维,这只会让节目收获四不像的尴尬。
近日,谢霆锋“大厨”的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再次回归,走到第四个年头的《十二道锋味》这一次从电视综艺转变成了全新的超级网综《锋味》,登陆优酷。虽然节目还是以谢霆锋为主角,但是节目类型却从美食探索节目转变成了民间厨神的比拼。这档原本在美食垂直领域有着不错的效益与口碑的电视综艺,为何会转变为网综?尤其是谢霆锋还亲口承认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有网感的人。
无独有偶,近年来电视综艺转变为网综的例子不在少数,诸如湖南卫视超级IP《爸爸去哪儿》和全新综艺《妈妈是超人》,再加上《2016超级女声》《2017快乐男声》以及《2017变形计》等电视综艺均转型为网综,一时间由“视综”变“网综”似乎不再是新鲜事。
但是这些电视综艺转战网综的日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好过。虽然“网综”一直是这两年火爆的话题,但是不少“视综”的触网效果远没有达到期待的声量,就好像网综《锋味》首期节目播出之后,截止到目前除了营造了“静悄悄”之感(点击量三千多万),好像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而成了“哑炮”。所以,从电视综艺转变为网络综艺,两者间的鸿沟也许远比想象之中的大。
监管利剑悬在头上,核心骨的各种变动是台转网的根本动因
纵观近年来从电视综艺转变为网络综艺的那些节目,这种转变显然更多的是“无奈之举”而并非是“主动出击”。这种无奈,有的是受限于政策,有的是受限于主创人员之变,总之“被动”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而这也决定了不少由台转网的综艺节目都有一段“水土不服”的时期。
2016年4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了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这个“限娃令”一出,则将湖南卫视的超级IP《爸爸去哪儿4》以及正要在卫视播出的《妈妈是超人》无奈地“挤”到了芒果TV。
而受限于对电视台“选秀节目”的各种规定,时隔五年后《2016超级女声》也在芒果TV获得重生,而今年《2017快乐男声》同样在芒果TV重启。因此,在电视平台中监管利剑悬在头上成为不少电视综艺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想想当时已经制作完成并马上准备开播的《妈妈是超人》,因为突如其来的一纸限令差点“夭折”,虽然其马上转战网络,但是也势必遭遇了巨大的损失。
而在政策的限制之后,对于电视综艺来说,主创人员的变动或者是节目核心骨的各种不可控因素,都可能对节目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十二道锋味》此次转战网综成《锋味》,据不完全可靠消息就有谢霆锋自身的身体原因影响。再比如湖南卫视的经典IP《变形计》转战芒果TV,也是因为在电视端的收视率、口碑的下滑,节目制作团队的不稳定等等。
由台转网的那些综艺,能否保住其商业价值是大悬疑
无论是不是无奈之举,由台转网的那些综艺节目既然已经来到互联网,其总还是想收获一次华丽转身。从某种程度上说,从电视综艺的超大投入、条条框框的各种限定,到互联网上相对多元、自由的环境,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节目做出新的花样。
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的电视综艺IP突然到了互联网平台,意味着其曾经拥有的电视台“合家欢群众”突然就要转变成为独具个性的年轻人们,受众群体的变化使得这些节目的转战前景模糊不清,由此广告金主们也只能在初期呈观望状态。因此,转战互联网的电视综艺能否保住其商业价值成为一大悬疑。
以《爸爸去哪儿》来说,本来计划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4》在招商时总额达到15亿元,伊利获得最后冠名权。但是当《爸爸去哪儿4》转嫁到芒果TV之后,仅有来自荷兰的奶粉品牌诺优能和达利园冠名,老朋友迪巧儿童钙作为合作伙伴,和节目指定用车沃尔沃,指定产品绘儿乐儿童画笔四个品牌露出,具体的冠名费用则并没有公布。
当然,对于广告金主来说,能否让其看到节目的品牌价值是关键。从这点来看,《爸爸去哪儿4》其实为今年《爸爸去哪儿5》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转战芒果TV初期的《爸爸去哪儿4》并没有太多亮色,但还是积累了一定的话题热度与口碑。由此,《爸爸去哪儿5》收获了舒肤佳、诺优能、妙卡等八大品牌的赞助,一时间《爸爸去哪儿》IP的商业价值似乎又回归了。
再来看看《十二道锋味》,该节目在第一、二季中曾替浙江卫视带来约1.5亿元人民币的广告利润,而转战优酷之后的《锋味》则联合优酷、天猫、Fruiti/果的打造了行业内首个“明星+娱乐IP+电商+品牌”的娱乐生态营销案例,而这也是为了保持“锋味”这个IP的商业价值。
只是播出平台之变?显然生产与内容逻辑之变才是最根本的底色
因此,对于所有的从台到网的综艺节目来说,有时候在无奈转变的背后,为了最大限度的保住品牌IP的商业价值,其实最为本质的还是要保证其内容的精彩。无论播出平台是电视台还是互联网,优质的内容都是根本。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节目从台到网,真的就只是播出平台之变吗?真的就是其面向的受众不一样了吗?显然,除开平台的差异,网络综艺还有区别于“合家欢”的电视节目的内在逻辑。
比如在互联网上,受众更为年轻化,其行模式也具有随时娱乐、随时表达、随时生产的特点;而互联网的播出模式也不是线性传播,在互联网开放了用户更多的主动权,随时快进、拖拉等意味着这对于节目的节奏、内容铺排有着完全不同于电视综艺的要求。所以从制作一档纯网络综艺的角度来说,电视综艺转变为网综就是要从生产逻辑和内容逻辑上进行根本的改变,但是显然目前很多节目都还没有做到。
首先,从台到网,并不是简单地运用节目外在形式的包装增强网感。以《锋味》来说,难道在节目中做菜的时候强行加入SNH48的角色,使用大量的如“老司机”、“双击666”等网络用语,或者是加入大量花字充实画面就是网综了吗?
其次,从台到网,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所谓互动的内容或元素就是增强了网综的互动感。以纯网综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爸爸去哪儿4》还是《爸爸去哪儿5》,其在内容的设置上,节目除了增加素人孩子和实习爸爸的设定,遵循的还是“做任务,找房子,午休过后接着做任务,晚饭之后煲一盅鸡汤”的套路,因此审美疲劳的危机还是存在。
因此,如果说电视综艺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逻辑是依靠题材的普遍,用明星带动大范围的影响力,形成家庭收视氛围,从而获取受众长时间习惯性地收看的话,那么网综获得高点击量背后的逻辑则是要依靠精准的定位抓取目标用户,并用“网感”元素助力形成“死忠粉”。
所以相较于节目的外在包装形式以及助力元素的“微创新”,电视综艺节目转变为网综可能更需要的是“颠覆式”的创新。否则如果转战之后节目既放不下电视情结,又放不开网络思维,只会让节目收获四不像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