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

《我的1997》研讨会召开 这部剧为何这么火

字号+作者:光明网 来源:光明网2017-07-2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由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中央电视台共同出品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献礼大剧《我的1997》自6月22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

由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中央电视台共同出品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献礼大剧《我的1997》自6月22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获得了极大的反响,截至到7月10号,该剧平均收视率达到1.17,居于同时段收视率的前三甲;与此同时,该剧在网络平台也收获了大量忠实观众,仅在上周全网播放量就已经突破两亿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主旋律电视剧的观众呈现出一个年轻化、知识层次高的趋势,根据中国网络视频收视指数显示,网络平台上6.45%的观众年龄在18到29岁之间,90后、95后成为该剧在网络平台上的主力军。从教育背景上来看,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受众占到74.6%。除了收视率和播放量以外,这部剧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成为近期被众多观众热烈追捧、津津乐道的一部电视作品。

7月2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我的1997》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司司长袁同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闫成胜,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尹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教授王黑特等文艺评论界学者专家齐聚一堂,畅谈这部近期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作品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

文艺专家点评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够这样讲述香港回归的历史”

“看了《我的1997》,使我回想起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天晚上,我从广电部出发,我那时候在广电总局工作,往天安门进发,走到新华门走不动了,根本走不过去了,我又回来了,现在还历历在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谈到《我的1997》的创作背景时,显得格外投入感情。他点名称赞了《我的1997》将新闻记录影像资料和电视剧虚构影像有机结合的处理手法,认为该剧不仅显示了“一国两制”这个伟大实践的成功,也生动地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前后香港人的心路历程。

中国传媒大学王黑特教授则重点对《1997》的审美特点作了评论,认为该剧在表层诉说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励志主题外,还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成功营造了怀旧式的审美情感。“电视剧除了运用军大衣、喇叭裤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典型符号外,还与中国的经典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一样,反复运用乡村曲作为审美怀旧手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我的1997》令他深受启发。“我觉得这部片子的聪明之处,承担这样的一个大的主题,但是又用虚构的人物来表现,它最大的表现是以高家叙事作为中间的转折点。”李主席认为,家庭叙事是该剧主要依托的叙事手段,剧中出现的每个家庭都极具代表性,从方方面面展现了香港回归这20年前后大陆和香港住民的心路历程。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赞扬了《我的1997》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他指出《我的1997》把一个往事故事变成了当下阐述。其中角色人物的命运变迁本身并不是为戏剧而戏剧的,它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个,从殊途到最后同归,还有从分久到必合,这是两个必然性的结果,无论是对于主人公还是整个中国而言。“这个故事就是回答了殊途为什么能够同归,分久为什么能够必合,不是一个历史循环,它是一国两制的结果。”

研讨会期间,主创代表悉心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对在场所有的专家提出的专业意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