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眼里的中国》选题很好。当年,一个27岁的年轻人来到中国拍了一部《红色中国内幕》,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60年就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一个外国人用镜头展示中国60年的变化,这个选题抓得很准。
首先,有一个好的开头。一部纪录片的成功,选题占一半,再一个就是好的开头。这部纪录片开头很好,第一集开门见山就说了科恩为什么要第二次来到中国;第二集开头就是应科恩的要求,中国的京剧演员给他勾脸,一个85岁的美国老人十分钟爱孙悟空的脸谱,他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隐喻和暗示变化。好开头总是让人出其不意。
其次,讲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故事在58年的时空里来回穿越,一会是1957年他镜头里的人和事,一会又是58年后他眼中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个镜头,上面先是黑白的,然后慢慢摇下来变成彩色的,这种对比的色彩是非常鲜明的、非常强烈的。在表现中国人的变化时,包括衣着、交通、建筑……影像来回对比,非常生动,非常朴素。
第三,有一个好的结尾。一部好的纪录片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一个出其不意的开头,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在中间讲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这就基本上成功了。
“三好”造就了“三美”。真实之美,这部纪录片非常真实,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技。现在我们有些影片越做越花哨,特技用得太多,甚至影响片子的真实性,在这部片子里快进、慢放用得极少,这就是它的真实之美。朴素之美和自信之美。这58年的变化我是直接参与者。旁观者清啊,科恩是旁观者,所以可能看得更清楚,对比得更好。他认为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他比我们现在任何人都自信。所以“三好”为“三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这部纪录片非常生动,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