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猛片《恶女》,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结束后,观众送上了长达4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
该片由去年大火的韩国僵尸片《釜山行》的影片团队打造。在宣传上毫不遮掩的给自己打上了绝对限制级的“噱头”。
该片在韩国分级制度下,被评为青少年禁止观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票房依然超过了《神奇女侠》,打破多项记录。
小编看完,简直可以用“戏炸”来形容。领先世界的镜头语言,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无缝切换,流动性十足,飘逸的镜头运动方式,令人大呼过瘾。加上无比细致,带有诗意般隐喻的叠化+跳切式剪辑,让整部电影流畅到让人荷尔蒙狂飙透支。
《恶女》的一头一尾,两场神乎其神的动作戏,代表了目前世界电影的一流水平,反正看完后,我惊呆了。
提醒,资源已经有了!
先送上预告片看看能受得了不!
《恶女》一开片就要吃定你,吓惨你,震慑你。
一句简单的对话,女主角没有出现,直接以类似《硬核亨利》的第一人称POV镜头拉开了暴力的序幕。
不拖拉,直接用最极端的动作,最飞溅的鲜血作为激励事件,把整个故事加热到沸点,把人物拖入故事的旋涡,用戏剧性动作拉扯你到四分五裂。
这个长达8分钟的“一镜到底”,令人眼花缭乱,血脉膨胀,肝胆俱裂的动作场景没有使用任何明显的分段剪辑,就利用跟拍,特写,以类似VR体验的第一人称镜头实拍。
我们看见女主角利用手枪,双刀,灵活的躯体,以招招毙命,刀刀飙血的神技实现了“百人斩”般天神下凡的激烈打斗。
令人惊地说不出话的不光是极为真实的第一人称镜头,而且在镜头中,我们还能看见一些难度超高的镜头运动方式,俯冲,跳跃,破窗而出的特效镜头全部被天然的揉捏在了一起。
在影片进入到5分17秒时,第一人称镜头以具有象征性的“镜中我”的分裂宣告了女主角“肉体”的回归,第一人称POV镜头,转而切换到了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观众从身临其境的“主角”变为了旁观者。
《恶女》就是来炫技的!影片在旁观性的第三人称镜头中夹杂了镜头运动方向极为不工整,甚至是反常规,反重力,反方向的幽灵镜头。
女主角第一次出现后,马上就是360度旋转镜头俯拍,镜头高度和角度不断调整,让人几乎窒息。
镜头中,女主角大杀四方,在包围中拼死抵抗,以割喉、刺心、敲脑层层突围,影片在飞溅的鲜血和失重的眩晕中,将暴力美学拔高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失语地步。
《恶女》几乎每一场动作戏都可谓出色到令人惊讶。摩托车的追车戏,将刀仁与镜头融合,以线性的方向感和场景运动,将激烈的白刃战和火爆的追车嫁接出妖艳冷峻的形式美感。
影片最后的高潮戏,在导演一再的镜头克制下,从缓慢平缓的第三人称打斗场面突然跳入POV镜头/幽灵镜头/上帝镜头的有机切换中,整个故事不断失控,场面不断宏大,剪辑不断加速。
动静结合,以动制静,疾风劲草般将整部影片灌入了流动性的灵魂。
《恶女》的确是炫技的,是技巧大于故事的,是形式远远大于内容的。
它完全施行了剪辑大师普多金夫的格言,用剪辑引导观众的情绪,让电影工作者首先成为“观众的心理导师”。
用镜头语言的速度变化,视角呈现方式,镜头移动的方向性变化持续强化、灌输一种强烈的内在风格,创造出最大的刺激张力。
不光是一头一尾的镜头使用。《恶女》在叙事中,大量利用了叠化和跳切的蒙太奇方式呈现出了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弹性,将两段时空下的故事交织合一,
用分裂,打断故事情节,重新排列组合的方式,把两段故事同时推向了不可逆转的宿命式结尾。
《恶女》是一个融合了《杀死比尔》的复仇+《尼基塔》的自我分裂为主线的故事。在结构上,影片以回忆性插叙的方式,把故事分割成了两条线。
一条是进入国情局,被打造成国家大杀器的女特工的现在;
一条是回忆性的讲述女主角从小见证父亲被杀,意外被杀手组织看中,培养成杀手的过去。
两条故事线的转场,惊艳十足。有时是梦中梦,有时是跌入水中的片刻,有时是毫无预料的空镜头,直接跳越了时空线,让主人公以情绪化的转变模糊了现实和虚构,此时和过往。
用叠化软化了画面间的衔接切换,用跳切震撼观众的情绪。
《恶女》在镜头和剪辑上,在故事的结构形式上都是出色的,出演过《女高怪谈4》、《蝙蝠》等影片女主角金玉彬的冷艳气质也异常适合人物形象。
但《恶女》的叙事中段完全被一头一尾榨干了力量,中段叙事的无力,拖沓,人物情感的转变都流于平淡和功能性。
影片的三位人物都是极为有冲突性的。
女主角,在女儿、情人、妻子、母亲的角色中不断挣扎,被撕扯,被欺骗,被错爱,她爱错了人,背叛错了人,始终救不了她爱的人。在不断的失去后,她跌入永世轮回的人间地狱,片尾女主角彻底黑化,成为了嗜血狂魔的杀人“恶女”!
女主角的第一位爱人,她口中的大叔,现实中的父亲和情人同样内心冲突感十足,他是她的杀父仇人,她的再生父母,她的唯一爱人。他爱过她,可他的爱中带有赎罪,带有自责,带有背叛。
女主角的第二爱人,奉献了毫无保留的爱,可他在错误的地方认识了她,他的爱从一开始就带有欺骗性,带有保留性,只能以付出生命的代价宣告自我的真情实意。
在人性的修罗场中,女主角经受了分不清是背叛还是宠爱的曲折动荡。她希望早点完成任务,当一个平凡的女人,可惜强烈的宿命磁石最终将她引入了没有玫瑰,只有刺刀的人生窄门内。
《恶女》并不是完美的,它带有实验性的骄傲感,在风格和故事上借鉴了不少经典影片,女主角父亲被锤杀的场景中,杀手的口哨,不规则镜头,躲在床底的视角明显借鉴了《杀死比尔》,杀手培养的故事借鉴了《尼基塔》、《赤裸特工》等。
但毫无疑问,在技巧上《恶女》早就甩出了内地电影几条街。他们在不断试验,在发掘电影新的可能,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差距的存在。
电影依然是一门极为年轻的艺术形式,其各个方面都有太多可以突破改造的可能性,过去的经典在琥珀球中被保鲜封存,但并不代表新的东西不会成为下一个还没有被封存进琥珀中的现在时般的可能性存在。
没什么好说的了,老司机们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