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贸易争端继续升级。9月18日,韩国宣布正式将日本移出出口“白名单”。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当天公布正式实施《战略货品进出口告示修订案》。该修订案将韩国贸易伙伴分类从现行的甲、乙两类,改为甲1、甲2、乙三类,享受出口手续简化待遇的甲类国家(共29个国家)被分为待遇不变的甲1类和待遇下降的甲2类。“甲2”类别中仅日本一个国家,可见是专为日本“订制”。
这次争端源于7月初日本宣布,对向韩国出口的三种材料加强管制,令韩国限于被动。两国随即边吵边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8月28日,日本将韩国移出出口白名单。期间,韩国则向世贸组织控告日本、终止两国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这次也将日本踢出白名单。
文在寅和安倍在大阪的G20峰会上 (图/businessinsider.com)
国际间多数分析认为,文在寅政府上台后,对日本渐趋强硬,两国不仅在海上屡有小冲突,韩国政府还推翻了朴槿惠时期日韩达成的解决慰安妇问题的协议;韩国大法院判决日本企业应该赔偿二战期间韩国劳工。
安倍政府对此感到愤怒,认为两国失去互信基础,称向韩国出口的某些敏感材料“流失到”其他国家,所以对韩国进行出口管制,挑起这次争端。
也有分析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韩国民间近年来左派(自由派)思潮强劲,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认为,1965年韩日关系正常化时期,日韩之间的一系列协定对韩国非常不公,因此有必要将其抛弃或者“清算”,而日本方面右翼势力则不断得势。
因此文在寅和安倍两人为了各自的政治地位考虑,也更加愿意表现出强硬,而不会“服软”。
新加坡的“亚洲新闻频道”网站18日的一篇分析还指出,对待朝核问题的不同态度,也让文在寅和安倍“渐行渐远”。
文章认为,特朗普刚上台时,对朝鲜态度很强硬,甚至以战争相威胁。当时日韩也都配合美国政策。后来特朗普对朝态度发生急剧转变,文在寅本来就致力于改善南北关系,因此顺势积极推动韩朝关系和解,但安倍对朝一直持强硬态度。所以朝鲜成为韩日之间的“楔子”,两国贸易争端因此也难以缓和。
由于日韩两国经济依赖很深,尽管双方的出口管制涉及产品不多,但民族情绪起来之后,影响却比较深远。汽车制造业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韩联社18日报道称,由于两国贸易紧张,韩国出现抵制日货运动,8月份日系车在韩国的销量大减56.9%。
日本《日经评论》18的一篇文章称,鉴于争端在短期内不仅难以解决,可能还会加剧,两国汽车行业担心目前的“芯片之争”或蔓延到汽车制造,未雨绸缪,开始囤积货物。韩国现代汽车要求好几家日本零配件制造商增加提供产品,起码要保证有三个月的存货。日本著名的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如电装公司和百乐士公司,也决定增加向韩国出口。
日本的一些公司也有类似举措。 比如丰田和富士集团下属的有关汽车配件生产的公司,“提前”要求韩国方面增加零配件,要保证起码供两个月使用的存货。
《日经评论》的报道认为,日韩两国汽车行业高度相互依赖,出现“备战备荒”的做法可以理解,这种情况也反映了日韩贸易争端对两国经济影响的程度。
正如上文分析所言,两国矛盾一时还看不到解决的“曙光”。有分析甚至认为,大概只能等两国下一任政府上台才能解决,或者起码等文在寅和安倍两人中的一人下台,才会有转机。
不过,澳大利亚的“东亚论坛”网站16日的一篇分析认为,也许在今年年底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在中国的协调下,日韩关系可能会有转机。
这篇文章有点酸溜溜地说,日韩同为美国盟国,两国出现矛盾时,特朗普政府无动于衷,如果最后真是在中国协调下关系缓和,真是有点讽刺意味。
当然,这篇文章作者也许忽视了,日韩虽然是美国盟国,但从地缘上来说,也都是中国近邻,东亚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很紧密。更何况,三国之间还有深远的文化渊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