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GNI(国民收入)达到了7930美元,距离突破一万美元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按照世界银行当前标准,人均收入超过12735美元即为高收入国家。按我们年均6.5左右的增长率来看,我们或许会在2022年左右达到这个目标,成为人均意义上的富国。但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之间有一个谈之色变的“中等收入陷阱”,想一步跨进高收入门槛,似乎没那么简单。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很模糊,至今为止经济学界也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说究竟什么才是中等收入陷阱,但它还是引起的全世界的关注。简单来说,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经济发展由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跨越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都曾被这个问题困扰,不过日韩都还算有惊无险的跨过去了,进入了高收入的行列。
东南亚和拉美国家是近30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快,也是问题最多的地方。有人说每次东南亚和拉美出问题几乎都赶上美元加息,所以都怪美国剪羊毛。其实客观的说,这些国家之所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自己的问题是主要原因,美元加息最多只能算是个导火索。
巴西:曾经最被看好的金砖国家
二十世纪初,巴西是金砖四国(2010年之前是金砖四国)中最被看好的国家,人口超过两亿,国土面积世界第五,各种矿产(多到我懒得列出来)世界储量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强劲,通讯金融等领域尤为突出……
就是这样的巴西,在二十世纪出曾迎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9年时,人均GNI就达到了7990美元,和我们今天差不多,2013年到达最高点12180美元,非常接近12735。然而巴西经济在2014年(美国正好在这一年退出QE)开始转头向下,最终还是没有突破这个关口,经济开始负增长。
马来西亚:亚洲四小虎辉煌不再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马拉西亚曾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与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并称为亚洲四小虎。98年一次金融危机,四小虎几乎“死光了”。过渡依靠能源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致使马来西亚遭遇美元加息后,经济又一次陷入负增长。
2014年马来西亚人均GNI达到11120美元,随后开始转头向下,走势类似巴西。
除了巴西和马来西亚以外,还有几个国家,比如委内瑞拉、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这几个典型国家都经历过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但经济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快速增长之后就是快速回落,还都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存在几个显著的共同点。
自然资源丰富
上边列的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总量和人均都极为丰富。得天独厚的的自然资源既是眷顾也是个诅咒。人民不用创新,甚至不用努力工作,只要卖资源就能致富。但卖资源要看市场脸色,美元流动性一开始收紧,靠卖资源活着的国家就要崩。所以这些国家特别怕美元加息。
基尼系数较高
基尼系数取值0到1之间。用来表示一个国家的收入公平程度。0.4到0.5之间表示收入差异较大,0.5以上表示差异悬殊。上文提到的国家几乎都在差异较大和差异悬殊之间。下图是阿根廷基尼系数统计图。
一个国家的收入均衡程度从根源上说不是社会问题,本质上还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产业都是类似于矿产能源出口和低端加工业的话,这个行业的低利润决定了大部分工人不可能拿到高工资。
严重依赖外部经济
这三个特点基本上是配套下来的。资源丰富+低端工业制造业,这样的国家当然主要是以出口矿产能源和低端产品为生,那么自然也就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全球经济不好的时候,低端产业损伤会更严重。
总结下来这些国家所欠缺的,也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那就是转型。但是中国和上述国家相比区别还是很大。人均来说我们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恰恰是人口本身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我们有庞大的制造业(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三分之一,是第二名德国的两倍),却大而不强。
我们和上述国家的共同点是,中国经济这些年来能够快速发展,靠的也是资源(人口),产业同样比较低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产业)。但我们为什么还能持续增长而没有出现过负增长,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源的特殊性,矿产全球哪都有,但是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印度人也多?别闹了,三哥那个工作效率……)。但是一切资源终有耗尽的一天。
为了在人口红利资源耗尽之前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我们就必须让产业链上移。这个说起来没那么复杂,比如汽车厂比产钢铁厂挣钱多,那就去汽车厂,飞机厂比汽车厂挣钱多,那就去飞机厂。产业重心和产业人口往挣钱多的方向转移。挣钱多了,GNI是不是就高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但是转型需要时间,人口红利什么时候消失也有个时间。
刘易斯拐点将至,我们必须打一个时间差
刘易斯拐点是指社会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的转折点。人口红利消失不光是指劳动力减少,还有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这个因素。比如南方沿海城市的电子厂用工荒,为什么招不到人?利润就那么点,工资给的不高自然招不到人。但是这个行业就这样了,整体利润短时间也没法提高。
还有一个更紧迫的问题是老龄化,中国老龄化的问题目前还不严重。但是从人口结构上来看,中国会在短期内(20年左右,数据来源链接放文章结尾)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再提转型,那个时候就晚了。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刘易斯拐点,我们必须打一个时间差。
转型遇到的难题
一是技术储备和劳动者素质问题。就像上面我们提到的原来电子厂的工人能不能适应未来的新产业。二是老龄化和人口流动性的问题。我们需要靠技术革新去解放低端劳动力。让工人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移。同时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是应对老龄化的解决方案。
所以说码了这么多字,中国经济是否能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呢?凭我的能力实在没办法预测会或是不会,我只能说接下来很关键,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步的工作细节都很关键。希望能给想更多了解这个问题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