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中国的贸易战骤雨初歇,东亚两大盟友却“祸起萧墙”,事件发酵一周,作为“大家长”的美国却为何迟迟没有出手呢?本文从日韩半导体贸易纠纷说起。
图:G20期间的日韩首脑
1、八秒交情
6月28日,G20大阪峰会期间,安倍晋三与文在寅握手8秒后各自离开,被媒体戏称为“八秒交情”。
按理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来者是客,要给几分薄面。文在寅可能没有想到,安倍似笑非笑背后已经准备好了杀招。
G20结束的第二天,7月1日,日本宣布了对韩国的“禁运制裁”:自7月4日起,限制向韩国出口“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这3种半导体材料。
蛇打七寸,比国内舆论更“炸”的,是韩国的半导体巨头。因为氟聚酰亚胺是OLED面板制造的核心材料,光刻胶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不易储存、对7nm等先进工艺影响巨大),氟化氢是重要的清洗气体,断供意味着相关工序停摆。
图:李在镕赴日(YONHAP News)
断供一周后,先是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亲赴日本寻求供应商支持未果,随后LG Display被曝接触中国供应商测试氟化氢产品,7月12日更是传出被“断供”的韩国存储巨头SK Hynix欲收购Intel大连厂(即Fab 68)的重磅消息(来自集微网,未获证实)。
如此激烈的反应只能说明,一是“断供”手段之快之急远超韩国人预料,二是供应链真的扛不住了。
那么吃瓜群众要问了,韩国人对这些材料真的有那么依赖吗?我们看数据说话。
图:韩国进口的日本半导体材料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和《中央日报》的数据,今年1-5月韩国进口自日本的断供材料不过1.41亿美元,其中72%为光刻胶,这与韩国2018年向全球出口价值392亿美元的半导体相比微不足道,但问题就在于——缺乏这些材料将影响韩国巨额的半导体产值!
同时,损失这部分生意对于日本企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杀敌一千自损四五,这为日本的这次狙击提供了动机。
再看看日本财务省的数据。
图:日本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买家
在占大头的光刻胶领域,韩国不过是日本第四大买家。而产值不过几千万刀的氟化聚酰亚胺和氟化氢,韩国是第二和第一大买家,对日本氟化氢的依赖达85.9%直接致使LGD急忙跑到中国来找替代供应商。
避重就轻,一招制敌,日本人不光算盘打得响而且非常精准。
2、战略式沉默
2017至2018年,以存储器立足的韩国半导体借助周期性涨势上位,成为占据全球22%半导体份额的超级大国,与日本差距拉开,仅次于美国。三星取代盘踞全球半导体宝座25年之久的Intel,一时风光无俩。
这次日韩之间的半导体局部战争看似是老二和老三打架,实际上是战略博弈。以日本的民族性格,中美两家已经过于庞大,无论是正面刚还是使绊子都不是明智之举,何况日本在80年代已经吃过亏。而地缘上韩国近在咫尺,坐视这个上蹦下跳的“小弟”借助自己曾经辉煌过的产业崛起不光打脸而且不符合战略利益。
图:日韩半导体的死亡交叉
况且半导体作为未来产业,上世纪为了带头大哥的宝座,美日曾经大打出手。美国作为带头大哥深谙制衡之道,基本战略是限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至于老二和老三,在不影响我大局的情况下,最好你们打到谁都别崛起!毕竟全球经济放缓,盘子就这么大,只能想办法抢食。况且美国半导体今天的地位客观上也是摁住日本和欧洲产业发展的结果,日本衰退严重但根基犹在,欧洲半导体的近二十年基本是分崩离析、硕果仅存。
图:川普(香港日月报)
短期来看,“断供”挤出的市场份额对美国厂商有现实利益,所以手握“仲裁权”的川普根本乐见其成,G20以后似乎选择性忽视了此事。
韩国人望眼欲穿,苦等来的只有“战略式沉默”!
我们大胆猜测:
第一,G20之前日本就断供问题和美国有过交涉,甚至获得了默许。
第二,所谓“无声胜有声”,美国作为潜在利益方(尤其是存储器),此举有警告韩国甚至借机“联手”遏制的意味。
3、出门已是江湖
网友戏称,中日友好靠韩国,中韩友好靠日本。但放在半导体行业,不管是日韩单方面互掐还是背后有老大撑腰,对中国来说都是偶发性事件,机遇的时间窗口已经越来越小,产业发展永远不能寄希望于渔翁得利。
第一,摩擦不会持续很久,但将成为常态。继汽车、钢铁之后,半导体会成为后工业化时代国际贸易纠纷的“常客”,主战场会从常见的反倾销、反垄断、关税壁垒转移到围绕供应链、知识产权做文章。战略上互相打击,战术上做生意成为主流心态。
第二,各国寻求面向下一轮技术革命的最佳姿势。以塑造自身生态和供应链为目标,对于主要大国而言,要想争夺下一场产业革命风口,掌握半导体就是掌握了未来。随着摩尔定律走向终结,下一代革命性技术和市场热点迟迟没有出现。用半导体做武器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造成未来的半导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甚至裂化为各自鲜明的技术体系。
对于稚嫩的中国半导体行业而言,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