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

日韩企业欲再来 动力电池版图迎巨变?

字号+作者:汽车发烧 来源:汽车发烧2019-07-0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全球动力电池领域,中日韩三分天下,但此前由于政策等原因,日韩电池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本地电池企业独霸天下,不过随着补贴即将退去,松下、三星SDI、SK等日韩电'...

全球动力电池领域,中日韩三分天下,但此前由于政策等原因,日韩电池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本地电池企业独霸天下,不过随着补贴即将退去,松下、三星SDI、SK等日韩电池企业“蠢蠢欲动”,试图再次冲击中国市场,短期来看,在暂时还不能取得补贴的情况下,日韩企业或先选择使用中国工厂为国外车企供应电池,等待时机再进入体量巨大的中国市场。那么,目前日韩电池在华布局究竟几何,此前因何败北,未来是否会改变现有格局,我们拭目以待。

60秒读懂全文:

●近期日韩电池企业动作频频,旨在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前做好布局,届时迅速进入市场;

●2015年左右,日韩电池企业曾纷纷入驻中国,以低价抢占市场,但最终因补贴等因素“全线溃败”;

●日韩在华布局加速,对中国电池企业会产生冲击,但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已形成一定的优势企业;

●未来日韩电池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可能需要以较低的价格挤占。

日韩电池企业“谨慎”中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近期,日韩电池动作频频、来势汹汹。7月17日,LG化学投资20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项目在南京正式签约,拉开了日韩电池在华新一轮扩张的序幕。据悉,该项目将在今年10月开工,2019年10月开始实现量产,2023年实现全面达产,预计年产能32GWh。规划指出,LG化学将先为现代、沃尔沃、通用、克莱斯勒、雷诺等车厂供应电池,不过随着未来中国整车品牌订单量增加,会进行相应调整。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5月,日本松下公司首席执行官Kazuhiro Tsuga在公司年度财报会议上表示,将与特斯拉联手在中国生产电池,这也是松下首次承认特斯拉将在华生产电池芯。而就在今年3月,松下宣布大连电池工厂已开始量产供货,目标市场是北美和中国。

而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北汽相关人士也表示,北汽集团等于韩国SKI共同出资成立的电池公司BESK也将重启。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末,2014年6月投产后,这家工厂负责把韩国生产的电芯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包,然后给北汽新能源车型做电池配套,其年度营收预计为500亿韩元(合4500万美元),但从2016年年底开始订单骤减,2017年年初宣布停产。

相比2015年日韩电池的大举进入,此次的动作显得更谨慎一些,多选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其中,LG化学在宣布南京重新建厂之前,已经与华友钴业合资投建三元前驱体新材料项目,随后又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松下方面,早在2017年中旬,与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合作建厂,该项目苏州市政府也出资参与,并在去年7月开始陆续有车型进入新能源车补贴目录。

此外,日韩电池企业也在加速与参与中国政府各项活动,近日举行的多项锂电池论坛中,都有多家日韩电池企业身影。与此同时,日韩企业还在加速政策的跟进,2018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建立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以规范行业发展,随后发布的第一批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中,就有包括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资企业上榜。

政策因素曾导致全险溃败

这是日韩电池再次陆续开始大力布局中国,第一次大举布局是在2015年左右。彼时,随着免购置税政策的推出、各地补贴细则的落地,以及比亚迪秦等车型的推出,私人消费市场逐步活跃,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飞快发展,日韩电池企业纷纷入驻。

日韩电池企业在华建厂情况(部分)

企业 工厂

韩国SK 2013年底,SK与北京汽车集团、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命名为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BESK),为北汽旗下新能源车型提供电池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10万单元电池包。

松下 2015年,松下投资500亿日元在大连兴建动力电池工厂。2018年3月,松下宣布其在大连打造的新能源专用方形锂电池工厂正式开始生产供货。

三星SDI 2015年10月,三星SDI汽车动力电池工厂在中国陕西竣工,工厂拥有年产4万台纯电动车动力电池生产线。

LG化学 2015年10月,韩国LG化学在南京动力电池工厂竣工,项目一期具备年产10万台以上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生产规模。2018年7月17日,LG化学投资20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项目正式签约。

制表:汽车之家 新能源频道

产能布局的同时,三星SDI和LG化学等企业开始迅速抢占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三星SDI获得北汽福田、中通客车、黄海汽车等客户,LG则拿下了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南京金龙等客户。

日韩企业抢占客户的方式比较粗暴,简单概括为:物美价廉,或者说“倾销”。在自主品牌动力电池系统出厂价还普遍在2.5元-3元/Wh时,三星SDI这些原本就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开始亏本甩卖,把18650的镍钴锰(NCM三元)电池系统价格直接降到约1元/Wh出货。虽然由此造成利润急剧减薄甚至亏损,但三星SDI、LG等顺利依靠“高质低价”,迅速占领市场。宁德时代方面曾私下谴责日韩电池企业在中国“倾销”。宁德时代认为,三星SDI和LG化学的低价是“战略性亏损”,以此抢占市场,挤垮中国本土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