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个一句话总结:
《恶女》是一部基于市场调查做出来的,优质爽点定制商业片。
爽点定制,是商业片的普遍逻辑。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观众想看啥,就往电影里放啥。
商业片的逻辑就是挣钱的逻辑,挣钱的逻辑就是人性的逻辑——不管在韩国、美国、中国、还是印度,在这点上都差不多。
逻辑差不多,创作手段和工业水平却有高下之分。
低级的方式,是这样的:
观众想看明星,就拼命用流量小花;
观众喜欢奇观,便狂堆没有必要的5毛特效;
观众想要轻松娱乐,就疯狂甩包袱讲段子,完全无视故事的逻辑和合理性。
这种骗钱的烂东西,我们都看多了。呸呸呸。
高级的方式,是这样的:
观众想看明星,就用演技好的明星。先刷脸,再用实力说话。
观众喜欢奇观,就好好磨砺影片的动作戏、特效和剪辑。保证精致之外,还要力求创新。
观众想要轻松娱乐,就认真琢磨故事。不仅要根据角色功能抖包袱,还必须考虑影片节奏,做到浑然天成。
这几点,《恶女》基本都做到了。
用演技过硬的明星,它有。
片中女主角,至少经历了从呆萌小白到复仇心切到心如死灰,再到发现真相后濒临崩溃的四个阶段。主演金玉彬,都出色地完成了。
而作为一部动作片的绝对主演,金玉彬本身也是跆拳道和合气道高手。看她的打戏,非常过瘾。
诚意满满的大场面,它有。
《恶女》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去年爆款电影《釜山行》的原班人马。
动作戏炸裂又利落,节奏紧凑得不得了,可以说是女版《飓风营救》加上女版的《谍影重重》。
在创新这点上,虽然POV镜头有《硬核大战》在先,但《恶女》片头这段长达7分钟一镜到底的第一视角虐杀镜头,也完全可以排进今年动作戏的年度十佳。
这个长镜头的结束方式,是一个体型巨大的打手,抓住女主头发将她砸向一面镜子。
作为这段紧凑打戏的结束,也作为女主角的首次亮相。
而女主坐在车前盖上,一手用斧头固定坐姿,一手背在身后控制方向盘,这样的追车戏,你见过?
轻松娱乐,也算是做到了。
作为一部在韩国本土十分稀有的大女主犯罪片,导演给女主角安排了大碗管饱的感情戏。
两个男配。
一个是阴郁大叔,帮派大佬,死后复生的女主前夫。背负女主的杀父之仇,玩的是深水狼的套路。
一个是逗比暖男,阳光正派好青年。对女主一见钟情再见求婚,我爱你但我必须骗你,走的是虐恋情深的路线。
《城市猎人》珠玉在前,已经证明过了,打累了谈谈恋爱,又打累了又谈谈恋爱,是一个广受喜爱的故事模式。
综上,作为一部爽片,《恶女》品相不错。
问题出在对人物的理解上。
片名虽然叫《恶女》,但韩国这个男权大国眼里的恶女,除了特别能打,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叫《打女》,估计比较贴近现实。
但背负着杀父、杀夫的血海深仇,作为一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人形杀器,女主的内心居然是个傻白甜。
不知道是不是一孕傻三年的关系,她的行事动机,居然一直都是老公孩子热炕头,在国家机器和帮派的倾轧下,过安稳日子。
骗谁呢,我没当过特工我都知道不可能好吗。
当然了,根据设定,女主年幼就被帮派成员收养,长大后又被关在国情局接受训练,一没亲人二没朋友,心理年龄低幼也可以理解。
不过,《恶女》真该学学对标的《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
后两者,主角的动机都十分简单纯粹。
一个只要活,一个只要救女儿。
这让他们的形象,既真实可信,又深入人心。
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讲得越长,就越减分。
可惜了。《恶女》本有可能成为下一部现象级的《釜山行》。
话说回来,即使有缺憾,技术过硬的《恶女》也是难得一见的爽片。
故事有点蠢?那就别带脑子呗。
试问,有谁不想关闭脑子的思考功能,纯粹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撑过每周最绝望的周三夜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