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6月17日讯 《广州日报》邀请昔日广州足球“双子星”彭伟国、胡志军,对中国青训进行探讨。
探讨大背景:
最近日本和韩国在世界青年足球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韩国U-20获得世青赛亚军。日本U-22国奥队则兵分两路,U22在法国土伦杯决赛惜败巴西;另一部分则成为日本国家队的主力,即将出战美洲杯。
反观国足,已连续7届缺席世青赛,最近的U-18国青队更在熊猫杯上一球未进垫底,U-23政策在联赛推行三年尚存在巨大争议,更未涌现大批可在国足接班的新鲜血液……
——如何借鉴日韩成功之道
彭伟国:“其实国内足球界人士已经很熟悉,日韩的成功源自多年来坚持依靠完善的体系顶层设计。中国足球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青训的体系建设方面缺失,导致人才产出能力不足。现在日韩取得的成绩再好我们也不能嫉妒,只能借鉴他们的体系优势。”
胡志军:“青训难有捷径。借鉴日韩,我觉得首先要学习他们在基层教练培训的投入上,尤其是对退役运动员从事青训工作的支持。”
——中国青少年球员缺少什么
彭伟国:“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核心还是与中国青少年球员基础技术能力的欠缺有关。多球员在6到12岁这个技术成型阶段没有得到名师的正确指导。此外如果不注重基础文化学习,球员对足球的价值观肯定会发生偏差。日韩不少国青国奥的国脚都是大学生球员。”
胡志军:“很多小球员其实是有天赋的,但他们对足球的热爱程度不够,不愿意刻苦训练自己技术。当然,我们现在很多教练自己的技术也不行、理念也陈旧。”
——中国青训如何发力追赶
彭伟国:“归化对国家队短期成绩会有帮助,但我觉得不会影响长远的青训。”
胡志军:“既要把更多优秀的外籍教练请过来,也需要建立更多国内高质量的青少年竞赛平台,要为球员提供更充足的成长渠道。至于主动走出去到欧洲受训的球员,他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和敢于参与竞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