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

“小鲜肉”李易峰是不是被过度追捧了?

字号+作者:东方彦秋 来源:东方彦秋2017-07-1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温馨提示:本文图片较多,尽可能在wifi环境下阅读,当然土豪请忽略,字数3000字左右,全文阅读时间大概5分钟看到标题,肯定以为我来开撕的,首先表明我的观点是,一个'...

温馨提示:本文图片较多,尽可能在wifi环境下阅读,当然土豪请忽略,字数3000字左右,全文阅读时间大概5分钟

看到标题,肯定以为我来开撕的,首先表明我的观点是,一个人能够从底层一点点的突出重围,站到行业的顶尖,绝对都是情商很高,“逆商”惊人,非常值得尊重的

如今,国内最红的年轻小生,除了韩国回来的四个以外,也就是李易峰、井柏然、杨洋、陈伟霆了。

台前风光,他们在背后吃了多少苦,我们不知道。但不至于要看低他们

至于过度追捧,这是当然的

没有一个明星,是配的起,他所受到的爱戴的。

尤其是偶像明星,更甚。

追星这件事,并不是明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粉丝的爱,而是粉丝有许多爱要付出去 ,他们找到了一个适合的人。

至于火到这个地步的具体原因,看我写的另外几篇文章。

(看来不多写几句不行了,那就加点解释吧。)

先放一张著名的照片给大家看一看。

【郭德纲和林志颖】

这两位,是同龄 ,1974年出生。

但看起来,简直像爹和儿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其实原因很简单:内地的艺人普遍没有做过皮肤管理和身材管理。

这一课长期以来都是缺位的。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出道的时候长得不错的演员,后来,发胖的发胖,长残的长残,到了40岁左右,就没办法演年轻人了。

比如,很多人喜欢的这位:

出生于1973年,如今长这样:

没办法像港台艺人那样,18岁在演小哥哥,28岁在演小哥哥,38岁在演小哥哥,有些48岁还在演小哥哥。

举几个例子:

张智霖 1971年出生 ,46岁,同龄男星:李亚鹏

古巨基 1972年出生 45岁同龄男星:赵文卓

2013年,刘恺威与杨幂合演电视剧《盛夏晚晴天》,刘恺威是1974年出生。

而在韩国,“保鲜”技术更强大:

1972年出生的张东健和裴勇俊,这都是近两年的照片

不但老帅哥能够收拾得很年轻,年轻人里的普通人,也可以收拾收拾就变帅:

即使是公认好看的韩国演员,到了服兵役的时候,颜值也会普遍低于其他时期。

在不做发型,不化妆,不修眉,无法做有效皮肤管理,只能穿普通衣服的时候,欧巴们并不能像平时一样,把路人远远甩开一大截。

贴几个最红的对比照片吧:

近年来,韩星,尤其是韩国男星,对我国男演员形成了”碾压“态势,

中国姑娘们疯狂追捧“偶吧”,

主要原因,就是两国娱乐界水平的差距,具体则在影视制作水平和明星培养能力的不同。

目前,国内娱乐圈最红的几位,都是从韩国回来的。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带来的结果。

对于李易峰,我其实无感。

他在表演上真的有成绩之前,我相信,绝大多数“路人”都不会明白,他为什么会获得那么多追捧。

但我相信,看不懂粉丝们追捧李易峰的人,同样也看不懂,中国姑娘为什么会追捧“偶吧”?

(以下摘自新闻)

中国粉丝追李敏镐:

中国粉丝追东方神起

中国粉丝追金秀贤:

中国粉丝追朴有天

去年,韩国”偶吧“宋仲基生日,中国粉丝们60多人五天四夜奔赴韩国探班《军舰岛》剧组,只为见宋仲基一面。因为没有沟通好,被拒之门外,不仅宋仲基没见着,电影公司和旅行社之间还产生了摩擦。

这事甚至上了韩国报纸:

另外一拨粉丝,则集资为宋仲基提供了餐车应援:

还为”偶吧“编写了和制作了专门的书籍:

我认为,这种“追捧”来自于“女性观众的消费需求。

主要原因是,社会富庶而繁荣,对于“硬汉”的需求下降,而对“颜值”的要求提升,

尤其是女权主义的兴起,使消费男色成为了潮流,这才有了“小鲜肉”的集体崛起。

很多人都觉得,韩剧的情节不太讲逻辑。

但其实,很多年前,韩剧里也是出现过“有脑”剧的。只是后来,为了迎合电视剧的主要收视群体——女观众,才使主打男偶像的恋爱剧成为了主流。

韩剧会变成现在的样子,源头是本世纪初以来的“文化立国”政策。

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后,韩国开始反思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思路,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设想》等发展规划;并加强文化立法,制订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修改了《著作权法》《保护电视电影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多部法律。对文化的财政预算不断加大,2014年韩国政府文化相关预算达到5.3亿韩元,约占国家财政总预算的1.49%。2013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为支持韩国文化产品出口,将相关资金支持从当时的1.2亿美元增长到2.2亿美元,增长率超过80%。与此同时,韩国进出口银行为支持韩国文化产业走出国门所提供的资金支援,也将从1.8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5亿美元。可以说,韩国对文化的扶持动用的是“举国体制”,不遗余力。为了促使韩国文娱产业的向外输出,韩国政府在全球设立了30多个韩国文化中心,以方便与当地政府和粉丝交流联系。为了推广韩流,韩国政府甚至不惜动用“外交手段”,韩国政府自己出钱购买韩剧版权,在他国电视台免费播放。此外,韩国政府还会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援和服务,以促进文化的输出。通过各种手段,韩流冲出亚洲,在拉美、欧洲也日益具有影响力。

出处:火爆韩剧背后的国家战略-虎嗅网huxiu.com/article/147868/1.html?f=wangzhan

尽管在剧情设计上,韩剧在华二十年告别了“癌症、车祸、医不好”的“三宝”时代,加入了外星人、半兽人、长腿花美男、卖萌大叔等等角色变化,经历了穿越、灵异、超能力等题材突破,甚至连对王子们的审美都发生了变化,但似乎唯有“灰姑娘与王子”的内核始终不变。一位国内影视业人士分析指出,《星星》的成功是很好地抓住了女性观众对好男人和爱的渴求。“因为它给你造了一个美好的梦,让你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好,服装可以这么美,这么完美的男人,他可以给你带来如此深刻的一段爱情。”而这种“对好男人和爱的渴求”,实际上一直贯穿于韩剧在华二十年。“灰姑娘”可以不漂亮、不年轻、不高贵,邋里邋遢还性格古怪,但总能有社长级的精英型男为你神魂颠倒,或是多金美少年为你死心塌地。无论是最近的《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们》,还是早些年的《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浪漫满屋》,甚至更早时期《星梦奇缘》、《天桥风云》、《夏娃的诱惑》等等,均可对号入座。

韩剧在华流行二十年迎合女性社会心理需求|韩剧|电视剧|李敏镐_新浪新闻news.sina.com.cn/m/2014-02-27/144429579665.shtml

“偶吧”们的攻城掠地,带来的是中韩之间在文化产业上,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2012年5月底,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表的“韩流出口影响分析与金融支援方案”表明,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韩国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伴随韩剧等文化产品席卷全球,各国对韩国产品的好感上升,增加了手机等其他韩国商品的销量。从消费品项目来看,文化商品出口对IT产品、服装、加工食品出口带来的影响很大。在亚洲地区,韩国的CD唱片等音乐出口对韩国化妆品出口的牵引效果明显,电视剧、娱乐节目的出口对手机、电脑等IT产品贡献突出。

(出处同上)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唯有按需制造,培养中国本土的男偶像,提供给中国的女观众们花痴。

所以,像吴亦凡、鹿晗、张艺兴、黄子韬这样的男偶像,我虽然无感,

对于他们能够红成现在的样子,我很乐见其成。

找到一个很棒的帖子,说明国内的业内状况:

zhihu.com/question/55049839/answer/146417278

然而,吴亦凡、鹿晗这种“练习生回国”的模式,仍然是有问题的。

科普一下,什么叫“练习生”

拿演员行当来说,韩国流行的是练习生模式,演艺公司相中一大批年轻人,以流水线、科学化、规范化的流程给予他们全套的“韩式培训”。一个练习生从进入培训到最后出道,前后平均需要5年时间,但练习生淘汰率很高,就算出道了也不代表会成功。20个出道艺人里平均只有1个能够在观众那里留下印象,说明韩国娱乐圈的更新率极快。即便这些年来韩国练习生模式的“不人道”遭遇诸多批评,但这种流水线式的偶像培养方式,的确保证了每个出道艺人高标准上线,每个偶像本身也都实力过硬。

一方面,有潜力的苗子纷纷前往韩国培训,本身就要带给韩国大量的“学费”;

另一方面,长期依赖于韩国的“造星机器”,会导致本土娱乐业的造星能力无法提高,不利于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易峰、井柏然、杨洋、林更新等“土鳖小生”的崛起,就很有样本意义了。

尤其是李易峰,由于我看到过他刚刚出道时的样子(2007年“加油好男儿”),跟现在的样子对比,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人。

对于一个,比其他国内小生更早意识到了,身材管理和皮肤管理的重要性,付出了汗水来让自己改头换面,以适应女观众的需求的男艺人,

我当然要报以敬意,并且希望别的年轻艺人都能向他学习。

在我看来,过度追捧就过度追捧吧,反正这些女粉丝不过度追捧李易峰、吴亦凡,也会过度追捧另外一个男明星,或者过度追捧“偶吧”。

李易峰能够走上这个位置,获得背后资本的力捧,那是他自己的能耐,没啥好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