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种说最早是中国人从日韩的文章中推演出来的语句,也就是说,这种说法并不是由中国人提出,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纯粹就是日本人的歪理,我是不接受的。
崖山海战,是宋朝彻底走向灭亡的一场战争,在此之后,蒙古人统一了中原,标志着华夏文明的衰败。公元1279年,南宋军队与元朝军队在崖山(现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进行的一场决定生死的大规模海战,据统计,此次战役,宋朝共投入20万兵力,战船1000艘,而元军投入兵力仅20000左右,战船400艘。这场战争是南宋王朝背水一战,关乎生死的战斗。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元军大胜,宋朝灭亡,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43岁的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背着8岁的皇帝投海自尽,而随行的十几万军民也都相继跳海殉国。而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游牧民族战胜农耕文明,使得汉民族元气大伤,加之元朝对人种的划分,汉人的地位又十分低下,汉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国家的主导权,很多汉人苟且偷生。
另外的一点便是,宋朝的国策一向是重文抑武,所以在军事上并不是一个强国,但是在工、农、商、科技等领域却又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王朝,要知道,宋朝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朝代,而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很多精英折戬沉沙,加上大元朝对汉人的政策,因此大元朝在统一全国之后,执政者便开始开历史倒车,导致中国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才会有“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样的说法流出。
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明朝灭亡,满洲军队由吴三桂带领进入山海关,入主中原,从此大清朝代替了大明朝,这是又一次“蛮夷”对中国的统治,从此,八旗子弟高高在上。而在满清入关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剃发令”,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古人一直都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因此是有很多人反对剃发的,可以说,剃发这一举措是大清想先从文化上来征服中原。而一个民族的没落,始于形象的丢失,再到文化的毁灭,而清朝不仅在外形上要求中原人民遵照满清习俗,而且还从文化上对人民进行引导,控制人们的思想,培养百姓的奴性,大兴文字狱。而高风亮节的志节之人,几乎被清朝屠戮殆尽。不论从外形还是文化方面,身在清朝的汉人都失去了自己几千年以来的传承,因此,有人便说:“明亡之后无华夏”。
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宋元还是明清,最终都被汉族所同化,我们可以把这两次朝代的更迭看作是民族融合的一种形式,他们统一了华夏民族之后,并没有完全的排除华夏文化,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被汉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元朝的残暴不堪,强加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于汉族,因而短期而亡,虽然对中原的文化、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对中国的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宋朝的一些政治制度并没有被完全摒弃,儒家的文化也并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中断。所以说:“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是不对的。
而清朝虽然在文化和思想上对汉族实行奴化,但是清朝的皇帝自顺治皇帝开始,便主动的学习和尊崇汉文化,后来一点点的也被汉文化所同化,而且清朝相对来说,也并没有特别昏庸不堪的帝王,所以说,“明亡之后无华夏”也是有失偏颇。
现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朝代的更迭更是历史的必然性,中华文明能绵延五千年而经久不绝,绝非历史的偶然性,因此上,不论是哪一个民族统一中原,结果最终都不会改变,那就是永远都会只有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