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FTA战略》系列报告研讨会
从提高在国际贸易体系的话语权而言,对中国更重要的是应该想办法进入一个集团,RCEP是一个开始。美国人要把中国单独弄出来,USMCA中的32.10条款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的目标是把中国融入到全球贸易体系当中去,与其花时间搞中日韩自贸协定,不如搞CPTPP。
现在跟美国的谈判有很多内容离CPTPP当然有距离,但不是太遥远,而且跟美国人谈的问题也不只是针对美国的,欧盟也会获益,韩国、日本企业也会获益,我们的《外商投资法》对企业都是同等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日韩自贸协定未必能获得很大的效果。
中日韩比较特殊,因为中日韩贸易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中占很大比重,三个国家制造业加起来将近全球40%、50%,在整个北太平洋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国在三个国家里起的作用跟美国在USMCA不一样,USMCA是两个双边协定,但是中国做不到这样,我们跟韩国已经有协定了,日本跟韩国是遥遥无期,我们跟日本之间有没有这个东西意义大吗?未必很大。
从更高的目标来说,中国要尽早加入CPTPP。美国人还没进来,日本也希望在国际贸易体系当中有更多话语权,这个层次就更高了。中美谈判如果达成协议之后,我们国家的开放程度离CPTPP并不是很远,里面讲到关于服务行业的障碍,服务贸易的领域,金融、电信、文化、医疗、教育。电信这个行业中国可以有理由跟它谈判。电信比较特殊,美国就不开放。文化是非常特殊的产品,文化是有自己一套东西,跟自由贸易有区别的。医疗、教育中国有特殊的地方,这些领域我们慢慢在开放。还有制造业的问题,中国制造业比较低端,这个情况也在变化,变化也蛮快的,尤其未来三四年怕会变化,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未必是这么弱势,中国企业是不怕市场开放的,我非常有信心。
边境后议题”涉及到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我们已经开放了,这些内容讲起来,达到高水准贸易协定的要求有距离,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遥远,因为中美谈判是在快速接近。这样的大背景下,目标高一点,盯着CPTPP,把中国融入到亚洲的两个巨大贸易协定里,一个RECP,一个是CPTPP,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介绍
龚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
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反垄断竞争政策、规制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