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

【专栏】日韩关系何以难脱“历史宿怨”

字号+作者:蒋丰看日本 来源:蒋丰看日本2019-03-0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冯玮我撰写这篇拙文的3月1日,恰逢韩国独立运动(史称“三一运动”百年纪念日。毋庸赘言,目前影响日韩两国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归根'...

◆《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 冯玮

我撰写这篇拙文的3月1日,恰逢韩国独立运动(史称“三一运动”百年纪念日。毋庸赘言,目前影响日韩两国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难以化解的“历史问题”。

“朝鲜半岛就像一把匕首指向日本列岛”。占领朝鲜半岛,在数百年前就是日本的“国策”。1592年—1598年,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当年日军在朝鲜半岛犯下的罪孽,在日本从军医僧庆念的《朝鲜日日记》中有如下记载:“日军士兵恣意砍杀,被绑在竹竿上的尸首腐烂发臭。父母哭儿子,儿子寻父母,其惨状前所未见。”不仅如此,丰臣秀吉还下令以鼻子取代首级邀功领赏,由“军目付”清点并出具“鼻请取状”。于是,日军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削鼻”恶行。据统计,总共削掉近20,000个朝鲜人的鼻子。然而,正应了《左传》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训,由于中朝联军的坚决抵抗,丰臣秀吉的图谋不仅未能得逞,而且他自己也因此积郁成疾,在战争尚未结束时一命呜呼。

300多年后,日本侵朝野心再次膨胀。1875年9月20日,日本“云扬号”军舰驶近朝鲜海岸,和朝鲜守军发生冲突,史称“云扬号事件”。按照“云扬号”舰长井上良馨的说法,事件起因是,“此近海为未航未开之地,若让士官去找水或要水,心自不安”,所以亲自“上岛获取淡水”。尽管这种说法不足为信,但在弱肉强食的殖民主义时代,“理”在大炮射程之内。日本不需要朝鲜说信不信,只需要朝鲜说服不服。无奈,1876年2月27日,经过“谈判”,朝鲜被迫与日本签署了《日朝修好条规》,第一条即宣称“朝鲜国作为自主之邦,拥有与日本平等之权利”。实际上,朝鲜怎么可能“拥有与日本平等之权利”?这只是日本欲使朝鲜脱离和中国的宗藩关系的第一步。

甲午战后,日本迫使满清政府在《马关条约》第一款即承认“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将当年的意图暴露无遗。1905年11月17日,日本迫使朝鲜与其签署了《韩日协商条约》(又称“日韩保护协约”)。根据该条约,日本在汉城(首尔)设置了“统监府”,使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1910年8月22日,日本迫使朝鲜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自此,朝鲜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占有朝鲜之后,日本强制推行殖民同化政策。首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一上任就公开宣称:“朝鲜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然而,在沦为日本殖民地以后,朝鲜在海内外以各种形式展开的独立运动,从来没有停止。1919年3月1日爆发的那场运动,就是持续展开的独立运动的高潮。虽然这场运动没有达成独立目的,但使日本殖民统治者看到了朝鲜各阶层民众反抗的力量,不得不变“武断统治”为“文化政治”。

1943年12月1日,美英中首脑在《开罗宣言》中表示,“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在《波茨坦公告》中再次重申“开罗宣言之原则必将实施”。

战后,朝鲜虽然取得了独立,但由于冷战的形成,朝鲜半岛被最初作为“受降分界线”划定的“三八线”,分隔为两个国家。追根溯源,近几年日本《防卫白皮书》必提的“朝鲜核问题的威胁”的始作俑者,不是日本自己,还能是谁?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