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在近20年内成就辉煌,成为亚洲娱乐事业的一路奇葩,不过不幸的是,韩星的自杀率也随着韩流发展成正比般。
事实上,韩国娱乐产业以高压为名,残酷的生存环境令韩国犹如置身“Hunger Game”的工作环境。
虽然团队队员间不乏好兄弟闺密真友谊,但环境迫人,大家是同事,但也是竞争对手,只有最强的人才能生存,有才华的年轻人会有经理人公司招揽,但一切纪律和考验,未够成熟的年轻人难以面对。
韩国偶像的外型、表演及行为都有超高标准,而且时常在社交媒体即时传达即时评论,因此才有SHINee、Super Junior及少女时代等辉煌。
不过,压力与剥削却是这片辉煌的副作用,你可从钟铉的遗书窥看到这一面:“我内心碎了…慢慢地啃着我的抑郁症,终于笼罩了我,再也不能打败了”。
1. 合约待遇严酷令人悲痛的是,在钟铉自杀前几天,他公开露面时仍然表现得高兴自在,抑郁症是都市病,一向在娱乐圈肆虐,但经纪公司的管制,很难不令艺人发疯:韩国及日本通常会在有潜质者10多岁时签下很多年、而且待遇严酷的合约,这令艺人的命运和经纪公司紧紧绑在一起。
举个例, SM娱乐(SM Entertainment)是韩国有名的公司,他们的练习生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接受训练,只有“最好的偶像”才能被选进团体里,除此之外,饮食也受到严密的监控。
该媒体举出另一家公司的女团Nine Muses为例,因为先前该团透过“纸杯减肥法”控制饮食。其他管制,包括音乐风格、时尚、饮食甚至手机使用,都由娱乐公司来决定。
除此以外,合约纷争及服兵役也是一大压力,东方神起、EXO的2位中国团员(指鹿晗、黄子韬)的都跟公司有过合约纷争,团员想要提前离开公司,也必须照合约内容支付接下来预期的利润,GD在火红状态,事业却因服兵役受阻,都会令艺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变化。
除了业内文化外,国家文化也令悲剧在韩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每天滋生:从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到对失败不容忍的企业文化,都可以找到无情的压力,专家认为这是造成工业化国家自杀率最高的因素。所以自杀者无处不在:包括国家前总统卢武铉在内的一些知名人士以及企业高管都已经自杀身亡。
我们可从一篇论文看到自杀真相:2009年,演员朴金熙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她表示,由于缺乏隐私、网络欺凌,收入不稳定以及担心自己的才能不足,韩国 40%的演员至少考虑过自杀一次。难怪钟铉的粉丝没有怪过偶像,怪的是国家:“我觉得我们国家对名人的期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