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

李易峰陈伟霆粉丝开撕,究竟是团队无能还是粉丝戏多?

字号+作者:锋芒智库 来源:锋芒智库2017-07-1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上周,财大气粗的OPPO手机释出一款新广告,主打李易峰陈伟霆双男神概念,按理说,这对人气颇高的古剑CP吸睛无数,是商家和艺人、粉丝三方共赢的营销策划。但不少'...

上周,财大气粗的OPPO手机释出一款新广告,主打李易峰陈伟霆双男神概念,按理说,这对人气颇高的古剑CP吸睛无数,是商家和艺人、粉丝三方共赢的营销策划。但不少李易峰粉丝以此广告存在炒作男男CP,拒绝捆绑为由,痛斥团队 “扶贫”陈伟霆,让全线代言人与支线代言人平起平坐,导致李易峰粉丝再度上演手撕团队的戏码。

相比较李易峰粉丝2年内手撕团队5次的家常便饭,被认为战斗力不足的女艺人粉丝也不甘示弱。7月4日,宋茜粉丝矛头直指经纪人贾士凯,称其为宋茜接洽的电视剧《爱情的开关》属于“三观不正的毒饼”,而贾士凯团队所负责宋茜的经纪事务是对后者“演艺事业无任何帮助的指手画脚行为”。言辞激烈程度与之前声势浩大的陈伟霆粉丝拒绝三无产品代言、赵丽颖粉丝拒绝黄斌接洽《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事件不相上下。

虽然动辄数十万的转发评论蔚为壮观,但稍显尴尬的是,宋茜和赵丽颖均表态支持经纪人工作,对粉丝这种“以爱我之名伤害别人”的行为感到难过。仅从是否撕走“毒饼”或经纪人为结果衡量,两家女艺人粉丝的集体行动失败了,与李易峰、陈伟霆粉丝的壮举差了不止一个量级。那么粉丝经济热潮下频繁见诸报端的粉丝撕团队,究竟是社交时代未来粉丝艺人关系的主流,还是大众艺人让位于小众偶像时期的一颗毒瘤?

经纪团队的四大罪状

纵观近几年顶级流量们的粉丝手撕团队案例,除了行动愈加整齐划一,单一事件指向型和积怨已久的清算型交错上演,各家粉丝的控诉点却惊人一致,大体上可分为经纪团队撕资源不给力的无能、工作态度怠慢等原因所造成的失误频出、存在主观恶意的恶性违规行为和控诉的动因之一——不尊重粉丝团体,一意孤行这四类。

首先,对经纪团队无能的指控,当然来自于粉丝对演艺界运作模式的幻想。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社交平台上流传甚广的各类资源爆料,让粉丝们嘴上说着“非官宣不约”,却依旧乐此不疲的“养蛊”。名导是挂名监制还是实际操盘、角色是打酱油的票房保障还是实打实的主角、题材是符合咖位、转型要求和有“爆相”可能,还是老套、捞钱、人情债的综合体,受制于信息本身的模糊和庞大粉丝内部的口舌,常常是热闹过后,一地鸡毛。

鹿晗也于近期遭遇相似诟病,电视剧《爱的回旋踢》在一心希望偶像参与高配置主流项目的粉丝心中,并不符合向大众艺人转型的职业规划。尽管粉丝拒绝声音不小,但在剧本改名为《甜蜜暴击》并正式官宣鹿晗为男一号后,粉丝也已无力回天。

偶像剧不适合偶像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就有纵使《择天记》全网播放量260亿,但仍难说“爆”的质疑。对流量追求的意义,在于流量背后代表的广泛人群覆盖度,如果数据惊人来自于死忠粉的人工刷量,而非“大爆”的客观呈现,也不过是本末倒置。既然粉丝有此觉悟,排斥偶像剧、嫌弃对手戏演员咖位低,并将接纳“毒饼”责任扣到经纪团队身上的行为,也就在所难免。

好资源捞不到时,部分粉丝心态还会发生变化,衍生出公司资源分配不公的指控。例如,鹿晗粉丝就曾控诉壹心娱乐“资源扶贫,分羹无底线”。直指公司利用电影《我是证人》上映期间,旗下艺人朱亚文与鹿晗合体亮相机会,将与鹿晗未谈拢的健身APP广告转给朱亚文。并称公司存在刻意提高鹿晗筹码,再转移资源的捆绑营销行为。

虽然这只是单方面说辞,但无风不起浪,所谓共赢和消耗之间的平衡的确难以言说。这种分配不均更容易发生在团体组合内部。例如TFboys就常传出三成员之间资源悬殊问题,而这几乎是不分国界的通例。毕竟组合成员担当不同,人气有高有低,公司逐利,资源倾斜在所难免。但在粉丝心中,公平并不是艺人成员的资源平等,而是最好的资源决不能与我家无关。

经纪团队的“无能”范围还有网络营销范畴的主动制造黑点和“反黑”不力。在去年中旬李易峰粉丝发起的#请欢瑞开除杨迦茵及团队#话题中,交通事故处理不力就被认为是团队处理突发事件滑稽无能的体现。杨迦茵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并安排李易峰按原计划出国,在采访中释放漏洞百出的细节,就被认为滋生酒驾、肇事逃逸流言的罪魁祸首。

反黑不力的还有宣传好手杨天真。2015年2月末,由于鹿晗林西娅热搜未被及时处理,粉丝对杨天真大加攻讦。而彼时这位经纪人还连发5条微博,表达了自己会遵循与粉丝不同的价值观和处置策略,尊重理解粉丝无回报的热情,但不会被粉丝牵着走的心态。

但到“隐婚生子”等传闻时期,发严正声明或一句坐等打脸的狠话,已经不能满足粉丝向路人澄清的意志。这些“不痛不痒”的应对策略被认为是传播力局限于粉丝内部,对外界缺乏认知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正面澄清报道迅速有力推出,并在日常活动中“主动挖掘营销点”。可见,粉丝除了心甘情愿当“自来水”净化搜索,还开始监督教育团队了。

更让粉丝不能容忍的则是各种不专业的失误。上月刚刚踏上米兰时装周秀场的王俊凯,就被粉丝发现由于团队工作人员的失误,差点因为签证问题错失良机,于是粉丝再一次将矛头对准这家“小作坊”。

双L小生鹿晗与李易峰也算是难兄难弟。去年中旬,两家粉丝声势浩大的手撕团队文案中,都涉及常规失误问题。前者团队在MV、海报中出现错字,微博转发出现失误。后者在官方资讯微博上将“声明”写成“声名”,“鬼厉”写成“厉鬼”,甚至点赞辱骂作品微博。按照粉丝说法,细节错漏百出,失误不胜枚举。

而粉丝的关心更是无孔不入,诸如与李易峰同桌吃饭是不尊重艺人,不给鹿晗打伞防晒是“对起居照料不尽心,主观上缺乏为艺人全方位保养的意识”的批评也是让外来人瞠目结舌。对于一腔热血的粉丝来说,团队忽视粉丝存在,怠慢粉丝意见更是“欺瞒哄骗”的傲慢之举。

身份认同促使粉丝战斗,

社交网络则提供了问责机会

凡此种种,似乎显得经纪团队真的是粉丝口中吃干饭、拖后腿的“废物”,那么,是什么让团队这么容易遭受口诛笔伐,屡屡被动走上粉丝经济的风口浪尖?原因不外乎来自客观世界的两种变化。

一是应援文化正从一种小众亚文化逐步走向由粉丝经济背书的常规模式,当影视项目、商业代言瞄准的是流量明星的人气,作为“衣食父母”的粉丝,自然有底气“指挥”艺人和团队听取他们的意志。换句话说,粉丝们“功高震主”,团队自然会“理亏”。

在年轻群体线下活动匮乏,孤独感日盛的时期,物质财富的丰富促使这部分人群愈加无法忍受精神寄托的缺失,这当中自有对投入某类团体的安全感追求,和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欲望。粉丝应援不过是各种文化兴趣小组中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其不断放大、夺人眼球的经济体量,承受着滤镜包装下的美化和偏见的排斥。不容置喙的是,塑造敌人、与同类攀比是促使粉丝团体结构稳固、团结的催化剂。而一次次的粉圈战斗、刷数据、买周边等付出,既是证明热爱的方式,也是将自己投入到一场团体活动,获得集体荣誉的自我催眠。

与其说是偶像需要粉丝这样的金钱和精神付出,不如说是粉丝需要获得一种精神安慰。作为草根的粉丝通过集结形成力量,力挽乾坤改变作为业界精英——经纪团队的决定,甚至将他们拉下马,要么来自于粉丝对偶像的主人翁主宰意识,要么脱胎于某类狂热分子对权力幻觉的迷恋。换句话说,粉丝意志的正确和不容冒犯有时并不一定源于内容本身的精准,而仅仅是因为它是粉丝的呼吁。

从被动追随、只能仰望的崇拜阶段,到“脱粉回踩”、捧你也能抛弃你的自主意识萌发阶段,粉丝对偶像的保护在披上“母爱”色彩后,也渗透着家长制作风。这个来自民间的新兴权力自然打破了原有艺人——经纪团队的二元格局。

其次,神秘化的圈子作风被以奉公开为价值观的社交网络撕开,而社交平台既让原本存在流通障碍的信息得以扩散,使得原本处在末端的粉丝似乎能对“高高在上”的圈子触手可及,也让零散粉丝借助网络聚集,形成高度组织化的团体,以无私、不求回报的热爱为天然正确前提,以愈加专业和深度的介入为令牌与经纪团队形成协作和竞争监督共存的关系。从这个层面上说,经纪团队的失误比以往更容易被粉丝发现,粉丝也更可能轻易利益网络采取舆论“逼宫”。

信息屏障、粉丝艺人之间的离心

让手撕团队常常成为独角戏

但为什么在粉丝只能“宠”着、供着的时期,成功手撕团队的案例屈指可数?原因即在于:一,由于手撕团队出于阻止某个在粉丝看来错误的决策,主体不同,眼界不同,偶像未必与粉丝同心。所谓的好资源人人都想要,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拔苗助长会是日后收获嘲讽的前奏,意外中的惊喜也屡见不鲜。粉圈文化不该是病态的互相攀比。

二是撕走某个“作恶多端”的团队,在偶像看来可能得不偿失。毕竟频频发生手撕团队的艺人多为人气火爆,但专业认可值得商榷的类型,无论当下对流量艺人的讨论有多么火热,他们根基尚浅,可替代性强,处在主流话语边缘的事实尚未获得根本改观。因此,这种在粉丝眼中需要保护的“弱小”,可能是自作多情。可以凭借网络数据吹捧的“强势”,在实际中却或许处于弱势被动地位。那么当暂时没有更好的替换选择,或在各种利益权衡下维持现状是上策之时,粉丝的控诉显得有些虚无缥缈,只有破坏缺乏建设。

第三,由于手撕团队来自于粉丝的“义愤”,这种激发权力幻想的愤怒有多少来自于粉丝将自己生活的委屈,投射到臆想中的那个我——偶像身上,满足于自己无法完成的反抗和掌控欲?又有多少是对党同伐异的粉圈内部领头者的跟风,怕被群体孤立,怕被怀疑对偶像的忠心?而这种情感上的杂质自然造成了偶像与粉丝间的疏离和僵持。

结语

手撕团队的义无反顾或许能排解粉丝对自身百无聊赖生活的厌倦,也在客观上确有监督团队不作为、只为短期利益榨取艺人价值的作用。但“匡扶正义”的界限和准度,从来不是因主体的天然正义而无可指摘。在偶像和经纪团队需要学会与粉丝的主人翁姿态磨合之时,粉丝也须警惕,自己的热爱是否会成为一种伤害艺人自决权的霸权,甚至将粉丝利益置于艺人之上,而反复沉迷于某种不可自拔的自我感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