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疫苗成欧美经济复苏希望?

字号+作者:欧洲时报 来源:欧洲时报2020-12-0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宾报道】对外海外市场而言,距离开始接种新冠疫苗的时间越来越近了。CNN最新获得的文件显示,辉瑞的第一批新冠疫苗将于12月15日交付,'...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宾报道】对外海外市场而言,距离开始接种新冠疫苗的时间越来越近了。CNN最新获得的文件显示,辉瑞的第一批新冠疫苗将于12月15日交付,随后莫德纳第一批疫苗也将于12月22日交付。

此前,辉瑞就曾宣传其新冠候选疫苗宣称在临床试验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在几周内获得新冠病毒疫苗的监管授权。受此消息面的影响,彼时欧美股市一夜暴涨隔天“歇菜”,即便是疫苗传出的好消息也只是一次“好景不长”的刺激。疫苗究竟能否成为拯救欧美经济复苏的“良药”?疫苗问世后又将给各大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本期欧时经济茶座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期做客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陈凤英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田利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 贾晋京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高宏存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邢自强

美国辉瑞公司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已获英国紧急使用批准。图为11月18日,行人走过辉瑞公司纽约总部门前。 (图片来源:中新社)

疫苗“强心针”有滞后性全球经济复苏呈结构性差异

辉瑞新冠疫苗有效率超过90%的消息一出,全球各大股市迅速进入了一场情绪积蓄已久的狂欢,欧洲、美国等地区股市当日纷纷上扬,不少主要国家股市更是连夜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三大股指一夜间接连创下历史新高,而欧洲市场上的西班牙反应尤为强烈,其IBEX35指数一度上涨近10%,创下来10年来的新高。爆发式上涨在消息传出的第二个交易日便消失,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更是连续下跌,欧洲股市也是涨跌不一。

疫苗还没最终研发出来,全球股票市场就先给自己先吃下了药效极短的“兴奋剂”。瑞银集团董事长Axel Weber也警告称,即使有了疫苗,全球经济也需要时间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从全球疫情形势来看,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3日12时02分,全球确诊病例已达64469705例,死亡病例已达1492029例。美国依然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近1392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7.3万例。

疫情依然是海外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障碍,也是压制全球市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而疫苗则被视为缓解这些压力的关键。

“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全球经济的复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经济的复苏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就业、企业、消费,还有心理预期等,因此复苏过程有一定的“滞后性”。

陈凤英指出,全球经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便已呈下行趋势,如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债务问题也由来已久,疫情只是加剧了这一情况。她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呈现结构性的差异态势,乐观预计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弥补疫情带来的创伤。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也表示,疫苗投入使用,不代表消除新冠。“疫苗的生产使用和全球普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意味着新冠疫情的冲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且,疫苗的效果和新冠的变异也有待实践检验。”

“新冠疫情打击了全球生产链,改变了消费者心理,故而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绝对不会戛然而止,而是复杂深远的。”田利辉说。

关于全球经济复苏,与之密切相关的还包括疫苗是否能够快速大规模普及。这是全球经济是否能够快速得到“免疫”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情况看,疫苗的大规模普及可能还仍需时日。

根据辉瑞和BioNTech在官网显示的疫苗产量计划,该疫苗最早或于年底开始限量供应,预计2020年全球生产至多5000万剂疫苗,到2021年生产至多13亿剂疫苗,而这与全球几十亿人口相比仍有较大缺口,且大规模生产疫苗并将其分发到世界各地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疫苗在全球的物流运输和配送也是一大挑战,而当前各国重新实施封锁会加剧了物流跨国运输的难度。疫苗的量产还需保证配套的生产材料供应,如注射疫苗需要专门的针头、注射器、疫苗玻璃瓶等。此外,即使疫苗成功研制了,还关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没有能力用得起疫苗的问题。

如果辉瑞的疫苗被证明是安全的,发达国家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或在疫苗普及上或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据杜克全球健康创新中心估计,到2024年,疫苗仍很难惠及全球70多亿的人口。

利好原油与航空业利空线上经济和黄金

无论疫苗是否能拯救世界经济,但它问世普及的脚步却从未停下。美联储在其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提到,疫苗的普及将会对一些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利好。

如其所言,在全球经济受疫情拖累的背景下,疫苗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且研发效果远超过市场预期,对于全球资本市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重磅利好消息,大规模的接种将会有效抑制病毒的传染与扩散,全球市场也对疫苗结果反应强烈,疫苗进展公布后,风险资产大涨,避险资产调整。

“随着疫苗的落地,线下活动能够开始逐步恢复,大家的预期开始好转。”田利辉表示,线下场景消费开始复苏,有利于一些线下消费的行业,如影院、酒店、旅游、线下零售等相关板块,但是对线上活动,比如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板块形成短期利空。

他还指出,疫苗数据提振原油需求预期,或将推动油价中枢上行,但短期仍存波动可能。中长期来看,预计疫苗有望推动原油需求及全球经济活动加速复苏,油价或出现持续回升。

与此同时,新冠疫苗研发风险初步落地,即将进入获批兑现期,利好整个疫苗板块。对于医药股来说,整体偏向利好。疫苗落地逐步落地将减少中国防疫物质的出口,人们防疫物品使用会减少,利空口罩等防疫相关医药及器械等板块。

尽管各国间的航线往来还未全部恢复,人们对于飞机这一交通方式的信心也在重塑,但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疫苗领域的重大利好有望令国内线需求进一步反弹、国际线恢复加速,压制出行信心的负面因素或出清。

该机构指出,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家庭出行需求在“十一”黄金周未得到充分释放,疫苗研制重大利好下,2021年春运国内线供需增速差有望接近转正,并持续扩大,叠加低油价、汇率升值,复盘历史,供需结构改善料将支撑未来两年航空基本面重构繁荣。而国际线流量低位成为压制机场板块核心要素,疫苗研发重大利好也有望加速机场国际客流的恢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认为,因为疫情的原因,全球航空运输业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虽然中国国内疫情控制得力,但对于以国际航线为主的大型航空公司而言,只要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则业绩难以有较大改善。因此若疫苗研发成功,对航空公司无疑是利好。

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商业模式不同,但机场的逻辑和航空类似。机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免税业务,所以机场股本质上具有消费股的逻辑。若国际航班超预期恢复,免税销售额必将大幅增加。

有利好亦有利空。贾晋京特别提醒,疫苗研发成功问世对两个领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一方面是科技股。亚马逊、脸书等新兴行业公司(线上经济)是受益于疫情的,纳斯达克指数在疫情期间也持续大涨,而疫苗的问世不仅将削弱这些产业的优势,还降低了财政刺激的预期,所以以科技为代表的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会冲高回落的表现,但考虑到国内疫情与海外疫情的差异化,对国内科技股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是黄金。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靴子落地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本身已利空黄金,叠加疫苗研发进展超预期的消息,市场避险情绪降温,此外若疫情缓和,则美联储降息的动作将延缓,美元弱势的格局有望扭转,同样利空黄金。

被疫情改变的“新常态”或改变经济格局

有研究机构指出,在疫苗普及前,市场似乎正进入一种“新常态”。以航空业为例,机构Inmarsat的研究发现,即使疫苗出现,31%的受访者仍然会减少飞机出行。

有些行业的改变,或许并不会因为疫苗的问世而完全扭转回来,哪怕确实能略有恢复,但能否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这里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发布报告称,疫情已不可避免将引发经济、科技、商业和社会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并在疫情过后固定下来,形成所谓“新常态”。

例如,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也将推动企业重新思考供应链战略和风险控制流程,加速新兴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并可能促使企业从离岸外包转向近岸外包,甚至回归本土生产。新冠疫情将推动科技的快速运用,包括下一代远程工作技术、远程医疗和数字支付技术等。更多行业将面临全新的商业和技术环境。

以文化产业为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高宏存指出,从文化业态创新视角看,突发疫情改变了人们文化消费的方式与内容,直接影响到生产端供给,同时各种文旅新业态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迁移,“因疫而现”的文化“新业态”未来将成为文化产业领域新增长点和发展空间。

高宏存称,教师转身成了“主播”,传统的课堂教学都去了“云端”,腾讯会议、企业微信、ZOOM等应用爆棚,这一轮文化业态扎堆转身线上,既有传统型业态的网络化传播实现“云端服务”,比如云办公、云医疗(远程会诊)、云购物、云课堂、云旅游、云演奏、云招聘等,更有新型文旅业态的创新和发展,定制旅游与云演艺是其中的代表,并成为未来发展可期的行业业态。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1月30日的疫情通报会上表示,各国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一些有力的调整和创新,比如许多非洲国家利用现有的艾滋病毒和结核病实验室基础设施,建立了新冠病毒检测系统。许多国家进一步引入艾滋病毒自我检测服务,协助开展自我医护,以减少去诊所或医院的必要性。世卫组织敦促国家继续采用这些新颖做法,将其作为“新常态”,并帮助扩大对需要检测和治疗者的服务。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和产业可能出现三大变化,彻底逆转过去30年维持全球经济稳定格局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直言,疫情加速了三大因素逆转,即贸易逆全球化趋势,一部分高科技、医疗的产业链可能会从亚洲回流到发达国家,加强所谓战略行业产业链自给自足性。

第二,贫富差距弊端进一步彰显,导致带来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放大。这可能将加速对科技巨头企业反垄断、强监管的政策动向。

第三,企业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中,工资收入占比越来越低的趋势可能被逆转,而伴随着民粹主义浪潮,所谓“进步派”以缩小收入差距为主要政见,在西方渐成主流,会使得全球可能进入经济平民化、平庸化的阶段,这将为经济、市场和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