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
很多人认为,文学就是风花雪月,是满足浪漫情怀的。还有很多人认为,学文学会让人看上去很有文采,很有诗意,又很有文化;能随口背出唐诗宋词,能对中外作家的作品如数家珍,能引用作家们的名言警句,在与人交谈时来上一句:托尔斯泰说……似乎可以语惊四座。还有些人致力于把文学搞得高深莫测,似乎把文学搞成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或者是玄妙无比的什么“学”,才能赋予文学价值。
难道文学就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和内容吗?政治学关注政治问题,经济学关注经济问题,社会学关注社会问题,心理学关注心理问题,自然科学关注自然科学问题……文学呢?文学关注“人”的问题:人生、人性、命运;自我、他人;情感、思想、体验……
文学作品触及的问题自古以来无所不包: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宗教、天文地理……甚至包括遗传基因和生理学(比如自然主义文学)。但是,这些都是文学的触角,无论这些触角延伸到哪里,都是为了回归主体,更好地表现人的心灵、人的情感和人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去评价一部作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哲学价值、心理学价值等,但绝对不可以把文学挂靠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等之上。如果文学变成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等,那么文学的“灭顶之灾”就来了——因为它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作家再怎么发表政见,他也不太可能比政治家更高明;一部作品再怎么讨论经济,它也不太可能比经济学论著更专业。
我们尊重文学的唯一方式,就是把文学当作文学。文学有自己的思考领域——人生、人性和命运,这让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获得自己的独立性。文学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抒情和叙事,这让它区别于哪怕是最接近的哲学和历史学。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时刻记得文学是人学,就能尊重文学自身的独立性,了解文学的尊严和价值所在。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斯芬克斯神话”,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给人类提供了一道世间最难解的谜语。这道谜语破解不了,她就不收回散布在人间的瘟疫。换句话说,只有破解了这道谜语,人间才会没有灾难。那么,这道重要的谜语是什么呢?
“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
谜底是:人。
人自身才是世上最大的谜语。这是古希腊的发现,也是古希腊的智慧。了解人本身,是一切求知和探索的起点和基石。在古希腊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人”更复杂的存在了。人性是如此多变,人生现象是如此难解,命运是如此莫测。
“我”是谁?“他人”又是什么?“我”如何确定“自我”?“我”又该如何面对“他人”?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不安和痛苦?为什么幸福和理想总是遥不可及?还有令人困惑的命运难题。是宿命?是小人作祟?人生悲剧到底如何发生?……
这些零零碎碎的问题,每一个都决定着我们内心世界的图景。它们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问题。文学表达着人们对于人生、人性和命运的理解,记录着作家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体验,抒发着他们曾经经历的喜悦和痛苦、哀怨和希冀。对读者而言,这就是文学为我们提供的生存财富和资源。
读了《伊利亚特》,你能够知道“自我和他人”从来都是一种棘手的关系。读了《哈姆雷特》,你会惊诧于追求“个人理性”是多么艰难。读了《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你是否会在自己身上看到他们的影子?读了《包法利夫人》和《苔丝》,你又是否能够感觉到那分并未远去的痛苦?读了《神曲》,我们会惊讶于作者探索人性罪恶的勇气。读了《浮士德》,也许你就明白,真正的“魔鬼”本来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作品和它们的创作者,是那样执着地辨识着人性,探索着命运,剖析着自我;又是那样执着地追问着心灵,要看清社会。那些不朽的叙事和抒情,留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关生存的思考和感叹。它们的价值不在于给了答案,而在于给我们的人生点亮了灯。有了那来自叙事和抒情的一盏盏灯,拿着单程票的我们,走在黝黑坎坷的人生隧道里,才能感到脚下的路不那么黑,心中的孤独不那么冷。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灯的存在,也许我们就有勇气推开那些文字所铸造的沉甸甸的大门。
这是一本教材,为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的文学爱好者而写。因此,我希望它线索清晰,能够勾勒出欧美文学发展的路径和轮廓。欧美文学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时期,发展到寄望神意的中世纪,再经历一步步摆脱思想禁锢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创造了满天星斗的19世纪文学奇观之后,步入多元发展的20世纪。欧美文学经历了艰难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文学足迹,对这条道路做一个线索清晰的交代和描述,让学生和读者对这段文学史即读即知,是我一个小小的愿望。
但是,我又希望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史”的教材。根据我近二十年的教学体验,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文学热情和文学功底向来都不可低估,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来都不会停留在对“史”的了解上。相反,他们对于文学的了解常常是从具体的某部作品起步,然后不断延伸拓展。这种立足文本的文学学习模式,让他们对文本本身有更浓烈的兴趣。因为立足文本,所以他们对文学的理解更为自由灵活,更为贴近人生和自我,常常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新鲜度和深刻度。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具备“文本导读”的功能,能够对重要的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所以,在每个文学发展阶段,我都会选择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品展开解读。如何在文本解读中呈现新颖的观点,避免老生常谈,也是这本教材努力的重点。
《欧美文学简史》
作者:杜素娟(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图书|学术|交流|分享
圣大燕园
做值得你看的书
做有思想有品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