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欧美商标一种即将耗竭的资源

字号+作者:中和知识产权 来源:中和知识产权2019-07-2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孩童年纪,我们常以为时间无穷无尽;待青年将尽,我们又猛然醒转,惊觉时间比自己想象的要珍罕许多。如此后知后觉不是孤例:对许多资源,不到穷竭时分,人类总察觉不'...

孩童年纪,我们常以为时间无穷无尽;待青年将尽,我们又猛然醒转,惊觉时间比自己想象的要珍罕许多。如此后知后觉不是孤例:对许多资源,不到穷竭时分,人类总察觉不到其珍贵。商标即是其中一例——基于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专利及语料数据库,Beebe和Fromer发表于Havard Law Review的研究发现:在美国,适合注册为商标的文本很可能马上就要用完了。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商标资源的缺乏很可能将抑制竞争、减损社会福利。

二位学者不辞辛劳,匹配了以下五组数据。一是官方的商标数据,包括来自1982年以前注册的20余万个专利、1982年后提交的600余万份专利申请以及200多万份决定书;二是最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包含4亿余词。作者据此选出了当代美国最常用的86000多个单词;三是2000年普查中出现的15万余个姓氏;四是Verisign提供的所有.com后缀的已注册域名;五是在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相关成果与COCA匹配的基础上,筛选出了1万余个“新词语”。

将以上数据相互匹配,即可勾勒出各类别词汇中已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的历时变动。无论是常用词语还是个体姓氏,都已有一大半被注册为了商标。词汇愈常用,则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越高:以排名前1000的词汇为例,已有超过80%成为了商标;还没有被“安排”上的,一般都是诸如“death”“difficult”等寓意不佳的词汇;姓氏方面亦存在类似的情况。图3还告诉我们:相对而言较为琅琅上口的单音节词,也已被注册得差不多了。

以下两方面的探索丰富了前述结果。首先,如果一个词被注册为商标,后来者不仅不能再使用这个词,他们也不能使用相近的词作为商标。文章以Jaro-Winkler距离作为相似程度的度量,以0.875作为阈值,结果发现:基于这一标准,常用词或姓名中,已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达到了接近九成!其次,不同行业内部,商标的紧俏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电子产品、服装、商业管理、文化娱乐及体育这几个类别是“重灾区”:常见词或姓氏基本都已经“沦为”商标。

2015年时,10000个常用姓氏在45类行业中被注册为商标的比例

另外三组数据亦可印证原文的主要结论。首先,进入21世纪后,想要注册新商标的企业越来越发现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无论是申请的商标还是获批的商标,其中常用词或单音节词的比例在减少,“新词”的比例在增加,商标的长度也在增加;其次,“新词”未能充分缓解商标耗尽的压力——围绕同一商标展开的纠纷数量随时间几乎呈直线上升;最后,相比之前已拥有至少一个商标的企业,新企业注册商标变得越来越难——被拒比例高,复核成功率低[2]。

1985-2015年,各类别商标申请/新注册商标的平均长度

商标的稀缺将为经济带来多方面的效率损失:首先,诸多日常用语成为商标,意味着我们需要随时提防“角度清奇”的商标诉讼;其次,伴随商标数量的增加以及“退而求其次”的商标的增加,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将相应增加;最后,好听好记的商标耗尽,意味着新企业更难与在位企业竞争。在位企业的重心,或许也将因此由勠力创新转移到“靠商标吃商标”。原文提出的方案是让商标重新成为“可再生资源”:提高申请费及更新费,并加紧将不使用的商标重新投入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