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唐顿庄园》定档背后,欧美影剧联动的成熟玩法

字号+作者:猫眼电影 来源:猫眼电影2019-07-0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导语对于英美剧迷来说,近期最为激动人心的消息莫过于影版《唐顿庄园》释出预告,并宣布定档今年9月北美上映。影版《唐顿庄园》不仅原版演员悉数回归,故事'...

导 语

对于英美剧迷来说,近期最为激动人心的消息莫过于影版《唐顿庄园》释出预告,并宣布定档今年9月北美上映。影版《唐顿庄园》不仅原版演员悉数回归,故事也将开启新篇章:庄园突然接到一封意外信件,英国皇室即将造访,这将给一向暗流涌动的唐顿庄园带来什么不可预测的变化?

《唐顿庄园》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唐顿庄园》曾3次获得金球奖,15次斩获艾美奖,引进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编成影版上映也并非意料之外。在欧美、日本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下,影剧联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中也蕴含着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影剧联动,老树也能开新花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影剧联动,都尚属于初级阶段。一个版本爆红后,随之立即启动对应的影/剧版本。然而,除了同一IP的套拍,大部分后续联动的影视剧从立项到拍摄再到上映,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播出时热度减半。并且对于高质量作品来说,观众期待值自然较高,联动版本难免要被比较,从而引发先入为主的争议,而欧美影视剧在选题方面更为灵活。

首先,欧美剧并不止专注当下的热门影视,也尝试从古早的优秀作品中汲取灵感,进行改编。尤其是近几年,不少“老树开新花”的作品,都火遍市场。比如根据1960年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改编的剧版《惊魂序曲》(又名《贝茨旅馆》),根据1996年科恩兄弟执导的电影《冰血暴》改编的剧版,以及前年大热的HBO美剧《西部世界》灵感同样来源于1973年同名的科幻电影……

原作虽年代久远,但不少老片中的创意和设定放在当下依旧不过时,像《西部世界》中的西部科幻、机器人暴走、人工智能和人造基因、模拟乐园等等,都是当下最为流行的元素,《头号玩家》《银翼杀手2049》影版《攻壳机动队》等等还在乐此不疲的对这些元素进行开发,剧版《西部世界》在已经成熟的原作上进行改造和加工,效果事半功倍。

开发配角 衍生IP宇宙

一些美剧IP在翻拍电影时,并非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而是在原有的作品上,进行新的故事开发。比如剧版《惊魂序曲》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惊魂记》的前传,讲述电影中那个外表温文儒雅的Norman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人格分裂的连环杀手的故事。

影版给予剧版知名度、粉丝基础和成熟的故事灵感,却不束缚剧版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这才是更为良性的影剧联动方式。

当然,除了挖掘老故事,在影版故事中挖掘配角人物进行“宇宙”开发也是美剧常见的操作方法,尤其在漫威等超级英雄系列剧中十分常见。比如较早的《神盾局特工》《特工卡特》以及近些年的《大群》等等。

这些剧往往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则属于电影的平行宇宙,将电影中配角的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成为影版的补充。比如《神盾局特工》第二季就衔接了《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的剧情,讲述九头蛇组织渗入神盾局内部,科尔森作为新任局长收拾残局、重建信任的过程。而“大表哥”丹·史蒂文斯主演的《大群》则是《X战警》的衍生,讲述X教授儿子David Haller的故事。

无论是目的直接的IP开发运营,还是影剧联动,并非是一个故事进行影、剧、游、漫的重复讲述,而是要将一个优秀的创意和灵感,进行多角度阐述,让其永葆新鲜和活力,扩大影响力。

剧改影的前车之鉴

当然,国外的影剧联动也并非百试百爽,“翻车”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尤其在剧改影时,由于电影的时长、表演等限制,更容易留有遗憾。比如影版《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同样根据大热的电视剧改编,并且启用了原版演员和编剧。虽然当年仅在中国就取得了了1.6亿的票房,但口碑却大不如剧版,豆瓣7.0的评分也只在中下水平。

究其原因,电影对于镜头语言、叙事方法的要求比电视剧更高,用电视剧的方法创作电影容易陷入误区,《神夏》的幕后创作团队并没有做好拍摄一部电影的准备。另外,由于剧版的故事容量更大,铺垫更多,而影版时长有限,为吸引粉丝又要强行加入剧版彩蛋,这就让电影沦为了电视剧的同人版本,难以吸引更多的“路人”买票欣赏。

最爱将热门电视剧般上大银幕的当属日本,这跟日本国内的影视剧生态不无关系(电影市场长期被“漫改”把持,电视剧更为强势),比如热度极高的《大叔的爱》、《昼颜》《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不少在国内也曾上映过。但最终的效果均难以达到电视剧的高度。即便如影版《昼颜》作为故事的续集和大结局出现,已经最大程度的故事扩展,也并没能让影版延续辉煌,票房勉强破千万。影剧之间那堵无形的壁,并非简单可破的。

电影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影改剧还是剧改影,创作者除了在故事上要下功夫,带给观众新意外,在方法上也应遵循规律,不能简单的想要靠“热度”吸引观众,毕竟在当下多元化的选择环境中,“捞一把就走”已经越来越难实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