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主要体现在多国纷纷出台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美国接连“退群”以及各国收紧与难民移民相关的政策等方面。逆全球化思潮在欧美的兴起与发酵主要是因为西方社会形成了一条新的结构性分岐线。总体来看,逆全球化思潮在中短期内并不会彻底反转,而是还会持续发酵。为应对“逆全球化”思潮,需要我们凝聚共识、构建新兴“全球化”经贸体制,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在多个领域涌动
特朗普退出多个多边主义进程。对此,连美国的盟友也不无感慨地发出“欧洲命运自主论”,因为美国变得不再可靠、不再可测。特朗普不仅在言辞上大肆批评多边组织,如北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也采取了一系列实际的“退群”行动。
各国收紧了与难民移民相关的政策。这不仅在民粹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非常明显,例如意大利副总理兼内政部长、联盟党党首萨尔维尼采取严厉的难民政策,禁止难民救援船进入意大利港口,导致难民问题在经历了一段缓和期后,在 2018年夏季再次发酵。
在民粹主义政党仍然是反对党的国家,主流政党在民粹主义政党的魅惑压力下,纷纷在政策主张和话语风格上效仿后者。例如德国内政部长、时任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不容许在其他欧盟成员国登记过的难民入境德国,由此造成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基民盟的立场分裂,一度使德国新政府面临提前解散的风险。使得欧盟在 2018 年依然在难民问题面前没有良方,无奈之下,只能寄望于各国的自愿行动。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
第一,逆全球化思潮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内部不平等状况加剧,导致社会分化、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那些自认为是“全球化输家”的低收入群体,受教育程度较差,并不在国际范围流动,不能适应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变化,他们在自身处于经济边缘,地位与声誉受到影响以及遭受社会排斥的情况下,表现出反全球化和反精英的态度。
第二,逆全球化思潮高涨是政党政治竞争的结果。民粹主义政党动员“全球化输家”起来反抗“腐败的精英”,他们还宣称难民移民等“外部人”受到了腐败的精英阶层的欢迎和优待,激化了“小人物”对精英的不满与愤恨。由此,他们赢得了一场场选举,或者在民调中的支持率节节攀升。而主流政党没有应对民粹主义政党挑战的良方,往往会在短期内糟糕的民调面前,慌了手脚。
第三,逆全球化思潮的涌动主要是因为“全球化赢家”与“全球化输家”之间的对立,蕴含着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对立,即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最为鲜明地体现在欧美各国对于难民移民问题的态度上。难民移民带来的不只是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力,更为严峻的是,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威胁。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还将延续较长时间
研判欧美逆全球化思潮的动向至少有两个观测点,一个是 2018 年 11 月初的美国中期选举,另一个是 2019 年 5 月23 日至 26 日的第九次欧洲议会选举。
首先,在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 8年来首次夺回众议院控制权,但是,特朗普带领共和党不仅保住了参议院的控制权,甚至扩大了优势。此次中期选举中,两党温和派候选人生存空间遭到挤压,美国政治极化斗争有望加剧,美国社会也面临更严重的撕裂,而这又有利于特朗普的“分裂治国”方式。
其次,鉴于较长时间以来欧洲的政党格局处在变动之中,从欧盟各成员国的选民选举行为看,一个趋势非常明显,即传统主流政党选民流失,而民粹主义和疑欧反欧运动得势。因此,2019 年 5 月的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作欧盟的方向性抉择。民粹主义政党和极端主义政党的势力上升,很可能决定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人们普遍担心明确拥欧的两大党团,即欧洲人民党团和欧洲社会民主党团之间现有的非正式“大联盟”会瓦解,而疑欧反欧党团势力会扩大,从而使欧盟未来的行动能力受到严重羁绊。
最后,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背景下,不仅多边主义进程会进一步受阻,而且,现有的多边规则也会遭到蓄意破坏。例如,2018 年 12 月 10 日,在联合国全球移民问题政府间会议上,经 164 个国家签署,《移民问题全球契约》获得通过,但美国、澳大利亚等十个国家表示反对并退出契约,提出的理由是出于对移民潮和国家主权被侵犯的担忧。
总体来看,虽然逆全球化思潮在欧美各国的强度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它在短中期内并不会彻底反转,而是还会持续发酵,直到它在民众那里失去魅力,或者主流政党能够找到祛魅的良方。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角力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通过贸易、人员、资金等的密切往来,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促进整体发展、实现凝聚的过程。“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力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层面行为,具有分化保守特性。当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之争已由暗流对抗演变为明面角力,透过现象观其实质,西方发达国家妄图以“逆全球化”扰乱世界秩序,以期从中获利。
为应对“逆全球化”,世界各国可以团结增强“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通过“一带一路”“东亚自贸区”等更具开放性的贸易形式,为“全球化”发展增添新动力。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大搞“美国优先”特权,背弃一系列国际公约,在英国脱欧和贸易战制裁等逆流遥相呼应下,给国际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震荡。
“逆全球化”产生的实质是追逐经济利益、
实施政治掌控、转嫁社会矛盾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主导控制的。为拓展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利用欠发达国家廉价劳动力,将大量制造业转移出国,造成国内经济结构失衡。为维护自身利益,构建资本增值体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抛弃经济“全球化”,推进“逆全球化”政策。
“全球化”曾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控全球市场的策略,但随着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崛起,资本主义国家独占“全球化”最大红利和话语权优势丧失,推动“逆全球化”也展现出权力之争。与此同时,“逆全球化”也让众多新兴发展中国家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首先,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利随意践踏国际规则,不惜让追随者背负责任,缺乏责任心,国际信誉度降低。
其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逆全球化”,严重削弱了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让世界对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有了新认知,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三,“逆全球化”暴露出资本主义窃取利益的野心本质,发展中国家要认清资本主义实质,应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通过不断创新经济模式,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凝聚共识、构建新兴“全球化”经贸体制,
应对“逆全球化”
美国为推动“逆全球化”,实现“美国优先”战略,不惜挑起中美贸易战,从地缘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打压中国,以期实现谋取巨大经济利益、掌控世界的目标。然而,中国作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经受不住“逆全球化”冲击,将给全球政治经济带来重大打击。为此,要做好抵御冲击的准备,实现“全球化”既定战略发展目标。
一是加强团结,凝聚“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共识。当前经贸与科技已将世界各国事务紧密相连,任何国际问题都可通过协商对话解决。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的担当,有责任、有义务号召各国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化”国际准则。
二是构建更完善的国际经贸体系势在必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不断推出“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等经济发展新举措,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通过合作赢得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和尊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有担当、负责任”形象得到广泛认可。
三是构建新兴“全球化”经贸体制,与相关国家共建经济发展新引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然成为中流砥柱,是抵御“逆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然成为中流砥柱,是抵御“逆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注: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综合自:《人民论坛》2019年5月中(文章均有删节)
《欧美逆全球化思想势头不减》
作者:郑春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
《逆全球化的实质与应对之策》
作者:高杨(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张捷
视觉:王嘉骐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