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上编(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字号+作者:考文学 来源:考文学2019-05-2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考点】一:基本概念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

【考点】

一:基本概念

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流浪汉小说:(1)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2)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3)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主人公小癞子是欧美小说史上的第一个流浪汉。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重要类型,对欧洲各国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流浪汉小说在叙事上的共同特点是描写户外空间,以事系人,淡化家庭,唯一的室内描写是客店生活,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具有喜剧色彩,表现狂欢化精神。人物塑造的共同特点是流浪汉都是城市底层人,青少年为主,他们初入社会,流浪冒险,靠欺骗求生存,积极行动,最终心想事成。

3.大学才子派:在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一群以“大学才子”闻名于世的剧作家颇多建树。他们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基础。这些剧作家包括托马斯·洛奇、约翰·黎里、乔治·皮尔、克利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

4.七星诗社:指16世纪中期在法国由7个出身贵族的人文主义作家组成的一个文学团体。 彼埃尔·德·龙沙和杜贝莱是其中的领袖人物,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1549年)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七星诗社在两方面对法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第一,为法兰西语言的丰富和纯洁作出了贡献;第二,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要创造法兰西自己的大型史诗和能语希腊罗马文学比美的民族文学,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要求韵律和谐响亮而富有变化。大力提倡亚历山大诗体,认为它最能代表法国诗歌的特色。

二: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1.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 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而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对抗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性;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用户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具有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

第一,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第二,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第三,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首先,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其次,与展示人的精神风貌相适应,中世纪宗教文学中以“寓意”和“象征”为特点的基本创作方法,已被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所取代。人文主义文学所采取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是把文学作为社会的镜子和“时代的缩影”来加以认同的。再者,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作为近现代文学主要形式之一的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等艺术样式,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外,很多作家摈弃了当时的官方语言———拉丁语,采用普通老百姓所通晓的俗语、俚语或口语进行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三:《巨人传》与“狂欢化”

1.《巨人传》思想内容:首先是广泛抨击了法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表示深切同情。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剥削、司法机构的腐败、教会和教士们的贪婪、封建裁判所的残酷,表现了下层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痛苦生活。其次,小说抒写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智慧,赞美人的巨大力量,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热情洋溢、积极进取和自信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

2.巨人形象:作家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的面前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他通过两个巨人的形象,全面地展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作者笔下的巨人,躯体高大,食量惊人,纵情享乐。正是在这样的描写中,表现了拉伯雷对人及世俗生活的肯定。作家还通过巨人的成长,强调了人文主义教育和知识的重要。卡冈都亚开始接受的是经院教育,结果越学越蠢;后来学习新知识,才聪明起来了。巨人的成长表明,人只有在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得到解放和满足,才能使体魄健壮、性情美好、能力高强,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3.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

巴赫金充分注意到在拉伯雷的作品中,生活的物质—肉体的因素,如身体、饮食、排泄和性生活的形象占了压倒优势的地位,而且这些形象又是以极度夸张的方式出现的。因此,他把拉伯雷创作中的这种现实主义称之为怪诞现实主义。

如何看待和理解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巴赫金认为应当把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形象观念,特殊的审美观念,而这种审美观念则源于民间诙谐文化。怪诞的现实主义审美品格和特征:首先是极度的夸张。其次是降格,也就是贬低化和世俗化。怪诞现实主义是源于民间诙谐文化的,民间诙谐历来都与物质肉体下部相联系,诙谐就是贬低化和物质化。第三是双重性。“怪诞现实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肉体形象,狂欢化的笑,狂欢广场的语言以及对话性。

4.巴赫金“狂欢化诗学在《巨人传》中的体现。

狂欢化:把狂欢节的一整套形式以及所体现的世界感受转化为文学语言,而受狂欢节民间文学影响的文学样式。狂欢化文学的特征:颠覆性,全民性,仪式性,插科打诨。

狂欢化文学的表现:狂欢化形象;狂欢化的笑(嘲讽、自由);狂欢广场的语言。(它是大众语言,与精英文化和官方文化相对立。官方语言的特点是典雅,庄重,严肃,僵化,封闭。狂欢广场的语言则多为方言,俚语,俗语,日常口语,显得亲昵,粗俗,甚至“肮脏”。它赞美与诅骂并存。在文艺复兴时代,官方语言与大众语言的冲突尤为激烈。)对话性。(狂欢节期间各种等级的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各种语言在这里平等地交流,使对话成为可能。)狂欢化精神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平等,角色互换,反对权威压迫表现的是俗文化品格。

《巨人传》中“狂欢化”的特征: A.滑稽荒诞、流于粗野。 B.以“笑”为武器的精神解放。 C.俗文化品格,狂欢化精神是西方俗文化品格。 D.反讽:主要表现在航海旅行中。 考点四:堂吉诃德形象的内涵,《堂吉诃德》与流浪汉小说的关系,《堂吉诃德》的叙事艺术的现代性。

1.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征?

(1)主题思想:用模拟骑士小说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堂吉诃德与桑丘的行侠故事以及堂吉诃德从执迷不悟到幡然醒悟的过程,否定了荒诞的骑士小说,无情嘲笑了过时的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被马克思称为“衰落的骑士制度的史诗”。同时,它还暴露了统治阶层的黑暗、邪恶势力的残暴,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情他们的苦难遭遇,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2)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作者称其为精神高尚的疯子,不识时务的英雄。堂吉诃德既是个荒诞不经的梦想家,又是个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既是个喜剧人物,又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身上同时具有愚蠢可笑和高尚可爱的特点。

桑丘·潘沙:讲求实际、幽默可爱的农民形象。

(3)艺术特征:它是欧洲近代长篇小说形成的标志。它一方面拆了旧小说的台,彻底扫荡了风行一时的骑士小说,另一方面为近代小说塑造典型人物树立了榜样。

1.人物塑造上:努力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着力塑造艺术典型,小说采用了矛盾对照的手法。

2.结构上:它发扬了骑士传奇和流浪汉小说的长处,以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游侠史”为中心线索,串演了许多人物故事,引出各式各样的人物,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3.艺术风格:达到悲剧与喜剧,严肃与滑稽的巧妙结合。

4.语言特色:作品运用了三百多句西班牙民间俗语和谚语,具有朴实生动、质朴流畅、幽默风趣的特点。

2.关于堂吉诃德的性格:一方面,沉浸在骑士幻想之中,主观幻想代替了理智,造成心灵与现实的脱节。一方面,只要不涉及骑士问题,他就像是一个学识渊博、谈吐不凡的学者。更重要是他充满了一种对理想的献身精神,疾恶如仇、见义勇为、忠于信仰。

3.《堂·吉诃德》的喜剧美学特征:人物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喜剧性错位;喜剧的根本特征在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

堂·吉诃德的四种错位:

梦幻中的时代与现实世界的错位。堂·吉诃德头脑中主观任意的幻想与企图实现幻想的方式的错位。堂·吉诃德梦想中的贵族骑士地位与其现实中的破落绅士。年轻骁勇的游侠骑士形象与年老羸弱的乡绅形象的错位。

4.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

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等)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不涉及骑士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脑子里装这人文主义的理想,手中却提着中世纪的长矛。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即丰富又复杂。

5.《堂·吉诃德》与骑士小说和流浪汉小说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它创作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迅捷性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的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

6.《堂吉诃德》叙事艺术的现代主义特点

塞万提斯对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迄当时为止的全新观念,对现代小说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品中作者、叙述者、原书的作者、译者、地方传说和地方文献之间的关系多层次化了,文学的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了。读者便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作者所精心设下的迷宫。文学虚构与现实、创作与阅读这一现当代作家十分关心的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塞万提斯的贡献远不仅于此。他让《堂吉诃德》的书中人物谈论文学,让下卷中的人物谈论《堂吉诃德》上卷及其人物,甚至谈论上卷中出现的自己,创作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几乎被彻底抹杀了,对现当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塞万提斯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全面地揭示不确定性,这是对现代小说创作的一大贡献。

五: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化

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4月19日于伦敦)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这 个概念是针对拉萨尔(他于1859年初写成五幕历史悲剧《弗;安茨·冯·济金根》,剧本以济金根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叛乱的经过。拉萨尔否定了马恩的唯物历史观,把骑士叛乱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革命运动,把济金根说成是全民的领袖,目的就是要肯定反动的王朝兼并战争,肯定普鲁士王朝对统一运动的领导,反对独立的工农运动。此作品在艺术上属于唯心主义美学的范畴。)艺术创作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提出来的,马克思要拉萨尔莎士比亚化,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是为了帮助他克服错误,并不是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没有局限性,更不是把它当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包括:第一,真实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第二, 较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写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的描写局限于官方小圈子时,肯定了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希望他也能像莎士比亚一样,“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四个部分概括起来就是恩格斯为了批评拉萨尔为了席勒、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那个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所以,所谓莎士比亚化,也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

2.“福斯塔夫式的人物”和“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亨利四世》中的主要人物福斯塔夫是封建关系崩溃时期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他是个道德败坏的酒色之徒,专靠偷盗和招摇撞骗为生,却又能随口胡诌出各种道理来为自己的丑恶行为辩解,以锋利的言辞对世事加以讽刺和讥诮。他出生封建阶级,却蔑视封建的荣誉观念;身上沾满了没落阶级的坏习气,却又时而流露出平民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精神和粗犷风趣。福斯塔夫是历史过渡时期中过渡性小人物的真实写照,莎士比亚通过这类典型人物的行动和冲突,展示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反映了封建关系崩溃时期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恩格斯很重视《亨利四世》中描绘广泛社会 生活来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他在1859年5月18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会给在前台表演的贵族的国民运动提供一幅十分宝贵的背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这个运动本身显出本来的面目。在这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我们从那些流浪的叫化子般的国王、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身上,什么惊人的独特形象不能发现呢!这幅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在这种类型的历史剧中必然会比在莎士比亚那里有更大的效果。”

3.莎士比亚创作分期

第一时期:历史剧、喜剧时期。特点:莎士比亚环抱人文主义理想,对社会、人生以及人类前景的态度是乐观的,这时的创作基调也是浪漫、激越、明朗的。

第二时期(全盛时期):悲剧时期。特点:悲剧主要写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象的矛盾以及理想的幻灭,其基调是现实的、悲愤的、沉郁的。基本主题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

第三时期(晚期):传奇剧时期。特点:传奇剧以仁爱、宽恕和谅解的精神,对社会矛盾的解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其创作基调是高妙、清远的。《暴风雨》(诗的遗嘱)等传奇剧四部。《亨利八世》历史剧一部。

4.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1)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他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戏剧通过非现实题材揭示时代精神,反映英国现实,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2)情节的丰富性与生动性: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福斯塔夫式背景”。宫廷—家庭、深 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②多条情节线索的交织,如 三条为父报仇的线索。③悲剧中的喜剧因素,达到了“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结合。”

(3)人物的性格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刻画 人物性格。A、多侧面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B、把人物放在内外两层矛盾中刻画。C、使用对比手法刻 画。D、大段独白的运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语言的丰富多彩:A、巨大的词汇量;B、多样的语言形式: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其中也有散文、 有韵诗和抒情歌谣。C、个性化的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

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和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莱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5.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特征

综观莎士比亚喜剧,它的浪漫、抒情风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与下列因素直接有关:首先,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其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第三,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最后,莎士比亚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也与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喜剧语言有关。

6.综合论述题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 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主张 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3、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7.《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哈姆莱特》在艺术上也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出于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哈姆莱特》在这方面历来受人称道。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

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

在创作方法上,《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