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奥斯卡热门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上映,「删减」话题又成了众矢之的。
作为皇后乐队的音乐传记片,影片势必会涉及其主唱「牙叔」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私生活。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但为了符合「国情」,国内引进版却硬是把主演与男性的亲吻画面给删掉了——
也就是所谓的「同性恋情节」。
从时长来看,国内引进版比原版「精简」了足足 4 分钟,绝大部分消失的镜头都是关于「同性恋」,剪得是一点不剩。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影片中的毒品镜头反而被保留了下来。
这仿佛是在暗示,毒品是坏的大家都能辨认,但同性恋的危害却得小心防范。
这畸形的逻辑很难不让人愤怒。
而且作为一部传记电影,强行删减/掩盖主角真实的人生经历,更是对「牙叔」本人的不尊重。
主流媒介都能这么明目张胆地「否认现实」,大陆的同性合法化更是遥遥无期。
人类文明向前跨的每一步,都是无数人坚持抗争的结果。
进步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
《婚姻平权路》
The Freedom to Marry
大家或许还记得,在《断背山》中,杰克与恩尼斯的不得善终,是因为来自世俗的巨大压力和偏见。
虽然影片没有正面交代,但却暗示了杰克很可能是被「恐同者」殴打致死的,而非对外宣传的车祸。
那是在 1961 年至 1981 年的美国怀俄明州,「同性恋」在美国还是个遭社会抵触的禁忌词汇。
上世纪 60 年代,同志群体被美国社会公认为「二等公民」——
只是简单的牵手接吻,都能分分钟被警察抓进去,因为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能为他们提供保护。
「男同被认为是最低贱的人群
被唾弃,被警察虐待
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我们是变态,是流氓,是危险分子,这是当时主流社会对 LGBT 群体的普遍看法。」
平权运动的领袖之一Evan Wolfson(后文将用「埃文」称呼他),年轻时说起他参加同性权益运动的原因:
这让我觉得心烦,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不被认可的人权让美国的同性群体感到失望且愤怒,世俗的压力又逼着他们不得不保持沉默。
1969 年 6 月,双方矛盾升级为「石墙事件」——
第一次有同性恋者拒绝警方的逮捕,暴力冲突一触即发。
伴随石墙事件而来的,还有「婚姻诉讼的第一次浪潮」。
LGBT 群体走上街游行、示威,寻找平权的希望。
在此期间,有很多追求婚姻平权的重要案件,但全都被否决了。
法官的理由,非常直白:
愚蠢的同性恋之间是不可能存在婚姻的。
同性平权的呐喊声,被主流社会选择性忽视了。
1973 年的一项「全国电话民意调查」显示,过半数的美国人仍然认为同性恋=不道德。
到了 80 年代,情况也没有任何好转。
1983 年,投身平权事业的埃文,在就读哈佛期间撰写论文《同性婚姻与道德观》,论证了同性婚姻是基本人权的体现。
但他却被人当面嘲笑:「同性婚姻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就在平权事业艰难起步的时候,「艾滋危机」又找上门来。
「艾滋」被描述为:一些男同性的私生活而引发的流行病。
艾滋因此也在当时被称为「同志癌」。
这让本来就对同性关系非常抵触的民众,更加坚定了立场。
△电影《平常的心》
成千上万的人在死亡边缘徘徊,「恐同者」却认为这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
但官方漠视与缺乏干预只会让疾病蔓延更严重,强烈的求生欲推动了平权运动发展。
终于,第一道曙光照进了 1991 年的夏威夷。
三对同性恋人集体控诉「夏威夷公共卫生部」,成功推翻了「同性恋的婚姻禁令」。
然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却在 1996 年签署了「婚姻保护法」——联邦政府承认的婚姻,仅限一男一女。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件事情上,「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到底哪个说了算?
情况是这样的,如果「州政府」表示不服气,不听也是可以的,闹到最高法院打官司就可以了。
不论官司输赢,至少是个表态。
2003 年 11 月,「马萨诸塞州」成为第一个为同性爱侣「出头」的州政府,它也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同意同性婚姻的州。
但是其它州不同意啊,你们内部随便搞,但是别搞到我们头上。
为了打击「婚姻平权组织」,抗议者们也使出浑身解数,又是举牌子游行,又是群情激昂地演讲煽动。
在他们眼里,只有「男女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同性结合既「有违常理」,同时也「不符合基督的教诲」。
这让香玉想到那部哭瞎无数观众的《天佑鲍比》,片中的母亲曾经也认为同性恋是邪恶、病态的,是有悖上帝旨意的。
她一再要求儿子「改邪归正」,但最终换来的却是儿子的自杀。
直到最后,她终于理解:
上帝没有治好鲍比,是因为鲍比没有病。
从此,这位母亲积极投身于 LGBT 的平权运动,为过去的自己赎罪。
LGBT 群体致力于追求婚姻平权,一方面是因为人权平等,另一方面还关乎未来的希望——孩子。
一对生活在「密歇根州」的蕾丝恋人,前后总共领养了四个孩子。但因为不是「夫妻共同体」,所以只能各自领养两个。
问题在于,万一其中一个人出事,归她领养的孩子不仅无法交给「没有婚姻关系」的恋人,还会重新回到领养系统、进到完全陌生的新家庭。
婚姻得不到平权,那么孩子也就无法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
所谓婚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更庄重。
为所爱之人提供庇护与保障,不就是一纸婚书的意义所在吗?
他们想要的不是特权与利益,而是最基本的平等与保障。
时间一晃来到了 2015 年,最高法院终于决定,将要正式对同性婚姻问题进行裁决。
裁决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美国成为全世界第 20 个在全国范围内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将会保障同性情侣婚姻的合法有效,而克林顿时期的婚姻禁令也彻底解除了。
从「恐同」到「婚姻平权」,美国花了整整 32 年。
当个「出柜的普通人」已经这么难了,如果是个出柜的公众人物呢?责难只会更严重。
香玉首先想到的就是「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她主持的「艾伦秀」你肯定听说过。
1997 年,事业如日中天的艾伦,在她主演的情景喜剧《艾伦和她的朋友们》里「公开出柜」。
△「I'm gay.」
对于 LGBTQ 群体而言,终于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了。
但是对更多的美国观众来说,同性恋这个身份本身,就是不可饶恕的。
在艾伦正式出柜后,不仅情景喜剧被砍、整整三年找不到工作,更是收到了四面涌来的死亡威胁。
甚至当时采访过她的「奥普拉」,也因为艾伦的性取向而备受诋毁。
直到制作公司找上门,这档名为《艾伦秀》的脱口秀节目由此诞生。
从 2003 年播出第一季以来,《艾伦秀》已然走过了 16 个年头,更是拿下了 33 个「日间艾美奖」(评选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的奖项)。
她也在 2008 年与同性爱人步入婚姻殿堂,每次出镜都格外甜蜜。
△和妻子「波蒂亚·德罗西」(Portiade Rossi)
优秀的节目人有很多,但艾伦承受的痛苦却是旁人的好几倍。
16 年底,艾伦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这也是平民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
颁奖过程中,奥巴马特别提到了艾伦当年的出柜决定:
「我们走过漫长的路程,才来到法律面前婚姻平等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忘记,艾伦在 20 年前向公众出柜,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美国有主导运动的正义之士,也有挺身而出的节目主持人,而我们有谁?
香玉仔细想了想,答案是「李银河」。
她是作家王小波生前的妻子、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更是不知疲倦地递交着《同性婚姻提案》的社科院研究员。
她在提案中建议,在《婚姻法》中「增加关于同性婚姻的条款,或设立独立的法规,准许同性婚姻」。
提案递交过三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讽刺的是,她的努力收效甚微,主流社会甚至开始往回倒退——
「拉米·马雷克」的影帝致辞里,某台把「同性恋」翻译成了「特殊人群」;
而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更是离奇消失了 4 分钟。
平权人士抗争了几十年,正是为了让所有人能够正视这四分钟的存在。
但就算选择视而不见,也无法回避他们存在的事实。
截至 2019 年,全球范围内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及地区已经达到 31 个。
其中,中国台湾在 2017 年 5月 24 日成为第 25 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区。
也是全亚洲的第一个。
那内地呢?
目前仍视同性为「非和谐因素」的中国大陆,是否也会像美国一样花上三十年,还是更久?
香玉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