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并购南非本地矿业公司,墙上挂着的历史股票交易证明
在非洲做生意也要讲规则
中材建设 南非分公司总经理刘登强已经是二闯南非了。自2006年起,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中材建设开始进军南非市场,刘登强他们完成了一条2000吨水泥生产线后一度没有活干,再回来已经是2015的事了。
“再回来明显感到南非的 基建需求十分强劲,中心商务区塔吊林立,一幢幢全新的商用写字楼拔地而起,”从事水泥行业的刘自然对市场极为敏感,他强调说,他们在南非的水泥工程建设项目一直盈利,最重要就是成本、技术和设备三大优势。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到非洲做生意是只讲“丛林法则”而不讲商业规则的原始之地,可是刘登强他们却亲身体会到,只有尊重规则,才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其实,2005年中材建设就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承诺在尊重人权、劳动权、环保和反腐败等方面的十条规定。
为了扭转高达近30%失业率的局面,南非政府对外资使用本地劳工有严格法律规定。刘登强说,尽管他们一直是按照一个中国工人带一至两个本地人来配比,但仍然被西方记者找过茬,“那是有一年春节刚过,中国工人都在加班,但黑人工人去过自己的节日,正好一名白人记者来工厂采访,他走了一圈后发现许多中国面孔,马上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我们,其实他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刘登强说,中国企业落子非洲,就要扎根本地尊重规则,不断培训和传授技能,最终实现技术转移。
在尊重规则之余,在非洲开拓市场的中国老总,个个都有灵活的手腕,刘登强也不例外。虽然人在南非,但他时刻关心南部非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水泥生产需求,“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都处于严重产能不饱和状态,我们专门为这些国家设计了移动式粉末站,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对比投资一条水泥生产线,粉磨站可以节约成本近一半,建设工期也能控制在一年以内。”
甚至在横跨非洲大陆的飞机上,刘登强都没有闲着,每次即将降落时,他都能俯瞰到散落在城市边缘大片的铁皮屋,“我们现在还计划生产彩钢板,保温散热好,在尼日利亚都供不应求,也提高了非洲民众的生活质量。”刘登强说,除了彩钢板项目,未来还会规划玻璃、建材物流工业园,并计划建设辐射周边的建材物流中心。
蔡云景和他的工厂生产的拖鞋
“我们是彻头彻尾的跨国企业”
和中材建设一样,总部位于甘肃的金川集团不仅在南非扎下了根,还在2012年1月收购了南非梅特瑞斯铜业公司,进而拥有了后者在刚果(金)和赞比亚的矿权。在能够远眺大半个城市的办公室里,如今身兼金川集团总经理助理和梅特瑞斯首席执行官二职的乔富贵说,他们是彻头彻尾的跨国企业,来自中国的高管和本地雇员一起工作,共同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
如果不是门口挂着金川集团的拼音标识,外人丝毫不会察觉这是一家有着中国血统的公司,“我们在文化上讲究相互融合,但是原则问题丝毫不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正是利用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金川集团才成功转型为跨国矿业集团。金川香港旗下金川国际是金川集团参与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海外唯一上市公司,“最近国际市场铜钴价格上扬,公司上下的干劲都很足,”极具信心的背后,是中国公司落子南非管理国际团队的经验之谈。
中国资金,非洲制造,欧美市场
蔡云景清楚地记得,他是1999年12月31日来到南非的,当时为了投奔父母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非“拖鞋大王”,在德班有七个生产车间,每年1600万双产量差不多做到“每三个南非人,就有一个人穿着我产的拖鞋”。
和中国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 制造业不同,蔡云景自己白手起家,从两名中国技术员带着几十名当地黑人员工开始,从第一年年产1万双一步一个脚印到现在,用了整整十年。
“我觉得200万双的时候是一个门槛,再到后来就容易许多,”蔡云景说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成本,“大家都认为拖鞋这种产品在中国生产最便宜,现在我能够做到在南非生产比中国进口还便宜,南非大型超市集团都是我的客户。”
人工成本低廉、水电费低廉,在加上早年购入的自持土地,蔡云景口中的创业史仿佛没有丝毫苦楚,“南非真的是一块宝地,有港口有原料,南共体内又免关税,我的产品很好销。”
“为什么在历次骚乱中,你的工厂毫发无伤?”我冷不防地问他,哈哈一笑,蔡云景手一指连排工厂的生产场地,“我的工厂其实包围在黑人的居民区中,我只不过用了中国人传统的邻里守望的老办法,把周围的黑人邻居都变成和我利益一致的共同体,租用他们的房屋给工人当宿舍,又或者支持他们开小卖店等。”于是,每逢有人闹事,蔡云景手下的900多名黑人员工纷纷自发护厂,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和中国老板已经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虽然靠着价格站稳了脚跟,蔡云景却丝毫没有满足,他想把他的拖鞋卖到欧洲,“我们已经获得很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工许可,明年订单就会增加到2500万双。”
事实上,当前非洲的工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模式,就是中国、非洲和欧洲的三角互通,中国资金技术加上非洲制造,最终的市场瞄准欧美。不知不觉间,蔡云景就实践了这个模式。
展望未来,蔡云景的心中还有更大的筹划,“我想用民间资本的力量在南非建一个工业园,同时也准备去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中投资。”
看来,只有非洲一线的企业家,才是中国对非合作的最好代言人。(编选:中非贸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