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生在美国纽约市贫民区青年,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史泰龙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学业一无所成,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了街头混混。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亲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找份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 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 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 功之前,决不放弃!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难道我真的不是当演员的料吗?史泰龙暗自垂泪,失声痛哭。不行,我一定要成功!既然直接当不了演员,我能否改变一下方式呢?一场拳击比赛让史泰龙有了新的方向,名不见经传的小拳手居然与拳王阿里苦斗了15个回合,这给了史泰龙灵感,仅仅3天时间剧本《洛奇》就这样被写了出来。之后,他又拿着剧本四处遍访导演,那个时候,他急需用钱,不得不狠心将心爱的宠物狗卖掉。他说:“我来到一家方便店,手里举着一张写着‘售狗’的纸片。我把我的爱狗卖了。”
让我当男主角吧,我一定行!剧本不错,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又遭受了一次次的拒绝。也许下一次就行!我一定能够成功!一次次失望,一个个的希望又支持着他!从来没有放弃……在他遭遇1855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终于给了他一丝希望。 同意他出演《洛奇》,但片酬只有2.3万美元,他终于有机会把爱狗赎回了。为了赎回爱犬,史泰龙只能在这部影片中演一个打扫卫生的小人物,他就是利特尔·迈克。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展身手,史泰龙丝毫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1976年,《洛奇》票房在北美达到1.17亿,全球2.25亿,成为当时的年度前十。史泰龙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