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巴顿·芬克》很多朋友可能一遍并不能完全看明白,对于看惯了全视觉“无脑”影片的朋友实属正常。然而《巴顿·芬克》能获得戛纳的金棕榈确实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以至于在1991年戛纳电影节上败在它手下的《梵高》、《欧罗巴》等欧洲片的导演内心不服,《世界报》更是大肆宣扬评委会的不公正。虽然影片《巴顿·芬克》并不是标准的好莱坞影片,但是确很符合戛纳电影节的口味。
来看看影片《巴顿·芬克》中的几个谜团,一是查理这个不明背景的人,虽然和芬克聊得来,最后却被告知是一个变态杀人;不过在影片中有暗示,芬克是没有进入过查利的房间的,其次是那个神秘的盒子直到最后这个盒子也未打开,还有一个无从解释的悬念是奥黛丽的被杀,到底是谁杀了她?动机是这么?
除了这些,还有些象征亦或是暗喻,旅馆的封闭、黑暗、怪异、阴暗潮湿,不时剥落的墙纸等等可以理解为巴顿·芬克封闭的心灵。房间墙上的海边女人像暗喻自由与开阔,同芬克遇到的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形成对比;那双皮鞋,对芬克来说,又成了他自我压抑的一个象征,穿皮鞋写作,文思枯竭、下笔滞重,直到奥德丽被杀,匆忙之间的芬克忘了穿鞋,以后赤了脚写作竟灵感突来。
无可厚非,这种独创性对好莱坞式电影是一种突破。这部影片解析了美国编剧的精神世界,导演科恩劝告观众别太认真地去寻求一个答案,可是很多人就喜欢看有些烧脑的影片。科恩兄弟他们高度重视作品的形式,不盲从电影规范。
“科恩兄弟”组合在美国甚至世界独立影坛都几乎是无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员期望与之合作的对象之一。“科恩兄弟”最具代表性的影片《老无所依》应该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了。
只聊电影,垂直内容自媒体。欢迎关注本专栏